多维剖析“探”解法多重境界“究”推广

2016-11-19 02:22四川省苍溪中学校李波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考题斜率抛物线

☉四川省苍溪中学 校李波

多维剖析“探”解法多重境界“究”推广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李波

每一年高考结束后,总会留下许多经典杰作供一线教师研读与品味.2016年高考数学四川卷注重传统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在保留四川卷特色的同时,有意识地向全国卷靠拢,平稳过渡的特点相当鲜明.“突出考查数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基本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以及数学品质.”;同时试题也注重文化背景,引用了《数书九章》中的秦九韶算法;注重实际应用,将数学考查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如应用题的水资源问题.试卷的起点较低,出口较高,梯度比较明显,试卷的区分度非常好.

笔者特别关注了四川卷理科的第8题,不难发现,该题考查了考生对抛物线的性质、参数方程、三角形的重心公式、向量线性运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立足于基础,注重技能和知识交汇的考查,凸显高考对能力的要求.本文从多个视角给出不同解法,并对该问题进行多层次的推广,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同行批评指正.

【题目】设O为坐标原点,P是以F为焦点的抛物线y2= 2px(p>0)上任意一点,M是线段PF上的点,且|PM|=2|MF|,则直线OM的斜率的最大值为()

【答案】C

视角一、直译

评析:在处理数学问题时,最常用的方法是直译法,即将题干中的已知条件直接代数化,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少想多算”,这与近几年高考题的命题特点是不相符的,因此,在平常教学中指导学生还是以“多算少想”为主.

上述解法1中,将x,y分别用x0,y0表示,得到的斜率表达式为,显然求该式的最大值直接考虑均值不等式;如果将x0,y0分别用x,y表示,得到的斜率表达式又是怎样?求其最值又该用什么方法?

视角二、函数思想

评析:利用函数单调性求最值是处理最值问题常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本题中采用代入消元法将目标函数由二元化为一元,从而将问题转化为一元函数求最值.解析几何中求最值常用的方法有:均值不等式、配方法、构造函数利用单调性求最值.

视角三、参数方程

解法4:设P(2pt2,2pt),M(x,y)(不妨设t>0),则,由题易知解得所以M点坐标为),所以直线OM的斜率为当且仅当,即P点坐标为时,直线OM的斜率有最大值,故选C.

评析:针对点在圆锥曲线上的最值问题,可以考虑参数法,将坐标中两个变量化为一个变量,方便在求最值时使用均值不等式、配方、构造函数判断单调性.

视角四、平面几何性质

解法5:如图1,过P、M点分别作x轴垂线交x轴于Q、N两点,设P(x0,y0),易知△MFN与△PFQ相似.

图1 

评析:“以形解题”是解决数学问题重要的思想方法,善于利用图形中的几何关系实现量与量之间的转化,从而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三角形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性质比例为重心到顶点与到对边中点比为2∶1.本题中P、M、F三点共线,|PM|∶|MF|=2∶1.为此很容易联想到点M为三角形的重心.不妨在x轴在取一点Q(p,0),连接线段PQ,此时点M刚好为三角形△POQ的重心,从而引出解法6.

视角五、三角形重心的性质

图2 

视角六、三角形重心公式

评析:“数形结合”的思想是高中阶段重要的数学思想,不少代数问题都有其几何背景.挖掘这些几何特征,“以形助数”能让问题的解决更直观简捷,也体现了命题人“多一点想,少一点算”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运用“数形结合”解决本题是高屋建瓴,拨开云雾的一种彻底理解题意的方法.

视角七、抛物线的定义法

解法8:如图1,在△OFP中,设|PF|=m,∠OFP=θ,θ∈(0,π),则|PQ|=msinθ,|FQ|=mcosθ,由|PM|=2|MF|知,|MN|=

即直线OM的斜率有最大值kOM=

图3 

视角八、向量的线性运算

【一般结论】

推广1设O为坐标原点,P是抛物线y2=2px(p>0)上任意一点,F(m,0)(m>0),M是线段PF上的点,且|PM|= 2|MF|,则直线OM斜率的最大值

证明:由题知,设P(x0,y0),则向量),即M点坐标为,由P(x0,y0)在抛物线上知当且仅当,直线OM的斜率有最大

说明:当点M为直角三角形的重心时,直线OM的斜率有最大值.

推广2设O为坐标原点,P是抛物线y2=2px(p>0)上任意一点,T(t,0),F(m,0),M是线段PF上的点,且|PM|= 2|MF|.

(1)若2m-3t≤0,则直线TM斜率无最值;

推广3设O为坐标原点,P是抛物线y2=2px(p>0)上任意一点,T(t,0),F(m,0),M是线段PF上的点,且|PM|= λ|MF|.

(1)若mλ-(λ+1)t≤0,则直线TM斜率无最值;

(2)若mλ-(λ+1)t>0,则直线TM斜率的最大值

推广4设O为坐标原点,P是抛物线y2=2px(p>0)上任意一点,T(0,t),F(0,m),M是线段PF上的点,且|PM|= λ|MF|.

(1)若mλ-(λ+1)t=0,则直线TM斜率无最值;

(2)若mλ-(λ+1)t>0,则直线TM斜率的最小值

(3)若mλ-(λ+1)t<0,则直线TM斜率的最大值

推广2、3、4的证明同推广1,在此就不在论述.

证明:由题知,设P(x0,y0),则向量,即M点坐标为

证明同推论5.

高考题是命题组集体智慧的结晶,高中一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高考题素材,潜心研究高考题,对高考题一题多解、多视角探究、变式、延伸,剖析其本质、背景.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研究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让跳出题海,一眼看透题、一题串一题,一题变多题.

1.周国溢.一道调研试题的多视角求解[J].中学数学(上),2015(2).

猜你喜欢
高考题斜率抛物线
巧用抛物线定义妙解题
抛物线高考满分突破训练(B卷)
巧求抛物线解析式
一道2021年高考题的四种解法
赏析抛物线中的定比分点问题
两道高考题的整形处理
椭圆中关联斜率的一个优美性质
物理图像斜率的变化探讨
高考题怎么改编(一)——集合篇
一道2017年高考题的解法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