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希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向希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目的探讨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我院2013级护理本科14、15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考核成绩(考核总分、操作流程和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多数护生对角色扮演教学法满意(76.9%),认为其有利于提高对整体护理的认识(92.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92.3%)。结论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护生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角色扮演教学法
抽取我院2013级护理本科14、15班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4班(26人,男2人,女24人)为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15班(27人,男3人,女24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年龄、基础课理论成绩、任课教师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1搭建理论框架
外科护理学实验课在本科第4学期开设,此时护生已经学习了基础护理相关操作技术,并进行了临床见习,具有一定基础护理知识,实验课程设置主要以外科常见疾病专科护理为主,具体分为演示性、综合性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演示性实验,包括手术人员手臂消毒、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常用手术器械辨认和使用以及各种引流管的护理等外科常见操作,规范培训护生基本操作技能和“以人为中心”实施护理的基本能力,初步建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思维和方法。第二阶段为综合性实验,设置包括模拟手术、术后病人引流管护理、换药术3个综合性实验。此阶段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要求护生在模拟场景中应用护理程序对专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护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2设计典型案例
每个综合实验均以临床案例展现,实验课前教师积极备课,根据教学目标选取临床典型案例并适当修改,使病例标准化。案例设置需考虑两方面问题:(1)基本操作,包括吸氧、吸痰、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各种引流管的护理等。如设置气胸病人护理场景,要求护生进行引流管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促进肺复张健康指导。(2)临床细节,表现临床护理问题的复杂性,增强护生临床决策能力。如食管癌术后3日病人强烈要求进食,女性(或男性)病人拒绝男性(或女性)对其进行护理操作,气胸病人害怕疼痛拒绝有效咳嗽。通过对这些突发事件处理,让护生从过去机械模拟示教教师操作转为自主解决临床问题。案例至少提前1周下发给学生。
2.3分组及角色分配
学生4~6人一组,所扮演角色包括医生、护士、病人,还可适当增添家属或其他人员。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根据病例分配角色,1名医生、2名护士、1名病人,还可以增加家属、病友等角色,如果时间允许则要求各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分配好角色后要求护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报纸、视频等收集相关病例的临床症状、护理操作、健康教育等。病人扮演者可构思自己的动作、情感或可能提出的要求;医生扮演者可根据病人病症下达相应的医嘱,要求护士执行;护士扮演者认真观察病情,围绕相关症状进行护理,思考同学、教师在课堂上可能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解决病人提出的要求。表演结束后先由扮演者谈体会、感受,最后教师概括总结。
2.4评价方法
2.2.3 反应时间 缩合反应中时间通过热力学控制能稳定的产物的转化率,有机胺B反应活性较低,通过增加反应时间有利于控制产物的转化率。当缩合反应转化率越高,再下一步的羟甲基化反应中产物转化率也会相应提高,根据文献研究显示一般羟甲基化反应转化率在95%以上,实验条件控制合理情况下一般能到达99%以上。实验长链烯基A和有机胺B比例为1∶1.2,反应温度控制在25℃,催化剂比例为0.25%,搅拌速度为50r·min-1,结果见图5。
2.4.1操作考试课程结束后,两组设置相同的实验项目进行考核,并对考核成绩进行对比。考核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操作流程80分;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分为非常好、好、一般、较差,分别对应20分、15分、10分、5分。
2.4.2问卷调查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
全部收回,有效回收率为100.0%。
2.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3.1两组考核成绩总分、操作流程、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s,分)
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得分人数组别操作流程得分实验组对照组26 27 t值P考核成绩83.62±5.58 73.04±7.23 5.945<0.05 66.88±6.33 61.93±9.91 2.160<0.05 16.73±3.44 11.30±5.06 4.705<0.05
由表1可知,实验组考核成绩、操作流程得分、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3.2两组教学方法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实验组大多数护生满意角色扮演教学法,其中在提高对整体护理的认识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方面满意度极高。对照组仅少数护生满意传统教学方法,在增强突发事件应变能力与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不满意度极高(见表2)。
表2 两组教学方法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n(%))
4.1角色扮演教学法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护生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对某项护理操作详细示教,护生根据记忆和理解练习单个操作,没有与理论相联系,枯燥乏味,记忆不深刻,导致护生可能对某项操作十分熟练,但面对临床病人时不知道如何综合应用及进行整体护理。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护生参与度较高的教学方法,要求护生对不同角色的表征与特点进行表演。如扮演病人的护生为了展现典型病症,需仔细阅读教科书,理解记忆理论知识并恰当表演,能够在感情上、思想上获得深刻体验,使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理论知识得以巩固。护士扮演者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护理,面对病人的问题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筛选、综合并分析判断应采取的护理措施;观察者或带教教师可以根据其护理操作及时反馈不足或优点。表1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考核成绩、操作流程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大多数护生在对病案的分析处理中既加强了外科操作技能,又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疾病相关知识,还可在换位思考、同伴合作交流、反思中注意到一些临床细节,从而提高临床综合应用能力,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4.2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当前教学环境的需要
4.2.1被教育者个性需要目前,大多数护生为90后,他们勇于接受新鲜事物,聪明,学习能力较强,具有极强的表现欲,但相对缺乏团队意识。表2调查结果显示,角色扮演教学法获得了实验组大多数护生的认可,尤其是在整体护理认识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方面。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护生通过表演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大多数护生更理解了病人的焦虑、无助、渴望被关注等情绪,也更认同护士这个职业,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动作,、一份简单的关爱,都会带给病人安心和舒心。角色扮演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护患沟通、收集信息能力,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建立平等、良好、互动的医患关系[2]。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护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网络、书籍等获取各种资料信息,并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等展现出来。因此,角色扮演教学法可充分发挥90后护生对网络熟悉、个性突出、喜欢表现自我等优势,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爱心、耐心等良好职业道德。
4.2.2课程需要根据课程设置,外科护理学实验开课时护生已经学习了护理基础技能及医学基础知识,对部分疾病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并进行了临床见习,对所学专业充满求知欲。外科疾病常常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无菌要求严格,加之治疗技术更新快,需要护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临床技能以及良好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新知识学习能力。
4.3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角色扮演教学法具有较强的教学程序性,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能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在实施角色扮演教学法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1)病例设计要包括实训课程中所涉及的操作项目,使护生能够在角色扮演的同时进行相关操作示范;(2)因材施教,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对那些内向或参与积极性较低的护生应适当提问并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3)选择适当评价方法,可采取平时检查、课堂观察、个别谈话和典型行为测量等真实性评价方法,考核经过多次角色扮演后护生所发生的变化及取得的进步。这些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一种锻炼和培养,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综合素质。
[1]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法”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20(6):28-31.
[2]李勇,王锦帆,许年珍.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1809-1810.
G424.1
B
1671-1246(2016)03-0085-02
注:本文系2013年度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KJY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