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华珍
【摘 要】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内容,也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所在。目前很多中高职衔接仅仅停留在学制和专业的衔接,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衔接。为了真正实现课程衔接,本文提出中高职学校通过教师间加强交流、合作开发教材,制订统一课程标准来达到目的。
【关键词】 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1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两个重要层次,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生源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所以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是健全和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促进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共同发展。近年来,我院的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与两个相关的中职学校合作进行“3+2”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学习,毕业前考核合格进入我院学习两年。该模式实现了中高职学制的直接接轨和专业的衔接,但在相关课程体系的衔接方面存在着问题。本文对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化工分析课程如何进行中高职有效衔接进行了探索。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问题
由于缺乏科学的课程顶层设计,中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各自独立、相互分离现象。主要表现在:
1.同类专业,教学内容交叉重复,浪费了教学资源与时间,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2.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稍显不足,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不够,所以中职学校一般都轻理论,重实践,造成中职学生在高职阶段文化课学习困难较大而难以适应。
3.中职院校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些中职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仪器设备比较先进,在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中有较强的实力,而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学校)设备陈旧,专业实践课程开设的数量与质量达不到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造成高职与中职技能训练课程的“倒挂”现象。
二、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原因分析
1.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招生形式也日趋多元化,如针对中职学校的单考单招,实施中高职“3+2”培养模式等。这些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高职院校的招生问题,亦或是为了满足中职学生的升学需求。所以在中高职衔接中对课程体系的衔接不够重视,导致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方案。
2.通常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中职学校,中职学校面临就业和升学两大任务,不同学校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所以培养目标和方向也就不同,具体到课程设置和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造成来自不同中职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明显不同,这也给中高职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中高职《化学品检验技术》和《化工分析》课程衔接探讨
1.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
围绕中职和高职各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学生基本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培养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引入行业技术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制定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中职阶段的《化学品检验技术》是高职阶段《化工分析》课程的先修课程,根据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中职阶段要取得化学检验工的中级证书,所以要把化学检验工(中级)的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引入到《化学品检验技术》课程标准中,要把化学检验工(高级)的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引入到《化工分析》课程标准中。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依据职业标准中的职业功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或者接近真实的情境,按职业活动顺序,对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剖析与研究,按照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确定教学内容,将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融合,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教学内容循序渐进
中职教育要求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能,为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习打下基础,高职院校则要深化学习者的专业理论知识,着重培养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与管理能力。所以,对于中高职相同和相似的专业课程,中职课程内容应注重基础性,高职课程内容应注重专业的技术性。比如天平称量练习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之一,天平的称量方法有多种,可以把直接称量法和固定质量称量法放在中职阶段的《化学品检验技术》课程中进行教学,把相对难度较大的差减法放在高职阶段的《化工分析》课中进行教学。
3.加强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
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材的衔接。现阶段,中高职教材编写各自为阵,内容重复,衔接困难。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组织人员,根据每门课程的职业岗位群、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并引入国家职业标准,明确哪些知识和技能是中职教育要完成的,哪些是高职要完成的部分,然后进行统编和选用。
4.加强中高职教师交流合作
为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课程全面衔接过程中,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相互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要为双方教师合作交流建立相关平台,在教师之间形成沟通机制。
参考文献:
[1]祝士明,马东东.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3(25):37-41.
[2]肖凤翔,肖艳婷.基于课程论视角论中高职课程衔接内涵及其条件[J].职教论坛,2014(31):37-41.
[3]王杨,顾准.化工类专业课程中高职衔接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4):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