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吗?

2016-11-17 11:57杨兴龙李昕月曾晶
会计之友 2016年19期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

杨兴龙 李昕月 曾晶

【摘 要】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企业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存在正向关系,即内部控制有效性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越好。但衡量偏误和严重的内生性问题削弱了相关实证研究的可靠性。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例为两者关系的考察提供了极佳的样本,通过分析发现当企业价值观出现偏差时,良好的内部控制反而成为规避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的工具,进而对内部控制的功能发挥作了探讨。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 葛兰素史克; 商业贿赂

【中图分类号】 F2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9-0082-03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不断深化,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仍缺乏统一定论。早期,刘俊海(1999)[ 1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卢代富(2001)[ 2 ]在此基础上将社会责任内容划分为对雇员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责任,对所在社区经济发展的责任,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而周祖城(2005)[ 3 ]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在内的综合责任。李彦龙(2011)[ 4 ]认为企业责任的基本内涵应当立足于“责任铁律”,将权利与义务,效益与公益,利己与利他有机统一。虽然学者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莫衷一是,但究其内涵,都认同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与企业内外部各相关利益主体有关的概念。即除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之外,企业还应当对职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公众等相关利益者承担责任,以防其利益受到损害。

内部控制是旨在保障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序或过程。2008年财政部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第一条明确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稳定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2010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单独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提出了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一系列规章的实质是试图通过规范内部控制中的控制环境子系统,如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等,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大部分学者认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起促进作用。王志永等(2008)[ 5 ]认为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两者间存在互动机制,内部控制能够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顺利履行。花双莲(2011)[ 6 ]认为应建立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并通过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实现对风险和社会责任的双重管控。王海兵等(2011)[ 7 ]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抑制员工的不道德行为,还会对债权人、供应商、政府、消费者甚至“后代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内部控制应该成为“一种维护各方利益相关者合法合理权益的制度安排”。王加灿和沈小袷(2012)[ 8 ]也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合理保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合理化、规范化,有助于识别、评估与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风险,从而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保证。易开刚(2011)[ 9 ]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自身利益与相关者利益”等多重价值博弈均衡解,要真正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就必须依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此外,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还得到了诸多经验证据的支撑[ 10-12 ]。

不难看出,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观点已经成为主流,但上述研究结论是否真的“毋庸置疑”了呢?事实上,相关的规范研究难免夹杂过多的主观意愿,成为一种美好的道德诉求;而实证分析又难以消除衡量偏误和内生性影响,研究结果也并非板上钉钉。从实证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证伪应该比证实更容易。本文将通过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葛兰素史克”的典型案例,从一个不同的视角考察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问题。本文的研究将揭示,只有当企业价值观与社会责任相融合时,完善的内部控制才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当社会责任与组织目标出现背离,健全的内部控制反而会加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损害程度。

二、案例概述: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事件始末

2000年12月,两家世界级医药企业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合并,成立葛兰素史克。葛兰素史克沿袭两大企业优势,在多个医疗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药品企业,并在20世纪初进入中国市场。然而,近两年葛兰素史克吸引公众眼球的却不是其先进的科学专利技术,而是一系列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相关的丑闻。

2013年3月,上海一家旅行社因其高达数亿元的不正常营业额被公安部经侦局立案侦查。侦查结果显示其收入多来源于葛兰素史克等跨国企业承办培训会所得。2013年7月,葛兰素史克中国赵虹燕、梁宏、黄红、张国维4名高管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葛兰素史克中国医药行贿事件曝光。经相关部门查明,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为完成年度高额销售增长指标,利用贿赂手段谋求不正当竞争环境,导致药品行业价格上涨。这样的做法无疑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2014年9月,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葛兰素史克作出判决,罚款人民币30亿元,马克锐等高管被判有期徒刑2—4年,与此同时,葛兰素史克在宣判当日正式向中国消费者道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离行贿案仅时隔半年,葛兰素史克中国又因“单方面”与200余名员工解除合同事件,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据悉,被解雇人员中79%为管理层,平均工作年限长达4.6年,最长者达10年以上。内部人员称,葛兰素史克中国解聘员工的理由均是通过公司内部所谓的“合规审查”,查询员工个人报销、邮件来往、推广活动等存在的违规漏洞。其目的是为了降低人力成本以及推卸贿赂责任①。此种“单方面无赔偿解除合同”的做法毫无责任可言,给社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葛兰素史克事件中的社会责任分析

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损害相关主体的利益。然而,葛兰素史克的一系列作为却对各方利益者造成损害。

(一)对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损害

为谋取高额利润,葛兰素史克凭借海外原研药的名义制定高额药价,将贿赂成本摊入其中。其药价甚至可达成本的十倍有余,不仅高于海外市场定价数倍,也远远高于国内市场同类药物价格。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本就显著,高价药品更是导致了这一问题进一步恶化,使消费者承受更重的经济负担。

(二)对员工的利益造成损害

葛兰素史克在行贿事件中被罚30亿元人民币。为了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葛兰素史克先后实行了数次裁员。裁员过程中葛兰素史克不仅没有给出任何合理解释,也没有实行任何合理赔偿。更令人震惊的是,被裁员工中甚至包含3名孕妇及4名正在哺乳期的员工。

(三)给当地政府造成压力

我国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患者医药费用的大部分金额都由国家承担。葛兰素史克盲目提高药品售价的举动除给患者增加了负担外,也给当地政府的财政带来压力。

(四)对市场秩序造成破坏

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以谋取更多利益,葛兰素史克通过制造机会让医生参加学术会议,给予医生现金回报,送礼物、购物卡等方式与医院相互勾结,要求医务人员不得采用国产同类药品,并耗费千万购买汽车等物品向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和疫苗接种点的客户进行商业贿赂。这样的做法让中小药品企业举步维艰,直接扰乱了国内药品市场的良性竞争。

四、葛兰素史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分析

(一)“销售为王”的内部控制

许多学者将葛兰素史克的社会责任问题归因于内部控制的缺陷,但持续深入的媒体报道却揭示了另一种真相。

2008年以来,葛兰素史克中国全面倡导“轻合规、重销售”的经营理念,提出“销售为王”的口号。为对该目标提供支持,葛兰素史克中国重点强化了三大控制机制:

第一,其在销售部门内建立了一套销售考核体系,以上不封顶的销售奖金、加薪机会等对员工进行激励,并以解雇或永不升迁等方式对其进行督促。

第二,为确保“合法合规”,公司内部建立了一套“合规”控制体系。体系内容包括组织企业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由财务部、审计部对各项资料进行“合规”检查。此外,公司还组建了专门的“合规部”针对风险事项讨论其处理方案。

第三,为应对可能被工商部门立案调查的潜在风险,葛兰素史克建立了应急管理体系。由梁宏为首的三人组成危机公关小组,依据“大事化小”等原则制定了一系列应对调查危机的措施。

上述控制体系的运行,助推葛兰素史克中国的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了逐年攀升,从2009年的39亿人民币增长至2012年的69亿人民币。

(二)对葛兰素史克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基本判断

内部控制应当扎根于实践,以实践的现实需要为主导[ 13 ]。内部控制在制定和执行层次都存在固有限制,因而不能以此对其进行全盘否定。从内部控制内容角度看,葛兰素史克涵盖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大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角度看,葛兰素史克确保了组织“销售为王”目标的有效实现,经济且有效地利用、保护了组织资源,保证了信息质量不影响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从防范相关风险的角度看,葛兰素史克进入中国20多年,一直呈现稳步发展趋势。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的风险本身不易表征,且预警较难[ 14 ]。尽管商业贿赂手段与合法合规目标略有冲突,但在国内药品行业“潜规则”大行其道的情形下,葛兰素史克若选择“逆风而行”,结局将与日本药业无异,年年亏损,最终退出中国市场。

综上,本文认为,葛兰素史克的内部控制与其组织定位和销售战略高度匹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推动实现了组织界定战略目标,保障并提升了组织管理运营效率。即便葛兰素史克2013年出现状况,也不可否认其在此之前多年风险防控的有效性,不可谓“无效”。

五、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吗

作为企业“免疫系统”的内部控制本身存在固有局限[15 ]。“免疫系统”不健全,损害“机体健康”,必然影响“社会行为”的履行;而“机体健康”却未必保证“社会行为”的正确性。

上述案例表明,健全的内部控制并不必然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程度的加强。事实上,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重点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战略安排及价值观,即企业是否具有履行社会责任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政府等的外部压力,企业被强制要求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外部硬性约束往往成本较高,且通常存在滞后性[ 16 ]。因此,企业价值观以及由此决定的战略安排是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否的主要因素。内部控制置于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如同一套处理程序,企业价值观就如同输入值。若输入值为“善”,经过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处理后,必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提高;若输入值为“恶”,健全的内部控制反倒起了为虎作伥的作用。

本文研究的政策建议在于:一方面,不宜过分拔高内部控制的功能定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和流程控制实际强调技术层面,当前的学术研究过分挖掘其社会和政治属性,使得内部控制超负荷运作,这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力,从战略和商业模式的视角入手探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真正逻辑,通过制度创新寻求企业和社会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和社会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 卢代富.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J].现代法学,2001(3):143-144.

[3] 周祖城.企业伦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李彦龙.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和责任边界[J].学术交流,2011(2):64-69.

[5] 王志永,高强,常国雄.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互动机制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08(12):68-69.

[6] 花双莲.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理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7] 王海兵,伍中信,李文君,等.企业内部控制的人本解读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7):59-65.

[8] 王加灿,沈小袷.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互动关系与优化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12(9):13-15.

[9] 易开刚.企业社会责任的多重价值博弈与长效实现机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2):61-67.

[10] 陈智,徐广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1,25(4):106-111.

[11] 李志斌.内部控制、实际控制人性质与社会责任履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经纬,2014,31(5):109-114.

[12] 闫邹先,朱吉和.政企关系、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一项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当代会计,2015(3):66-69.

[13] 杨兴龙,田冠军,邹淑.内部控制在教学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监考规程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76-179.

[14] 刘国强.商业模式对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的影响:“葛兰素史克”和“第一口奶”事件的启示[J].财会学习,2013(10):70-72.

[15] 杨兴龙,孙芳城,陈丽蓉.内部控制与免疫系统:基于功能分析法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3(3):65-71.

[16] 王漫天,任荣明,胡贵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反思及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9(11):40-42.

猜你喜欢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