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旗?王建军?王丰
【摘 要】 调研结果显示,民办高校青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在生理、心理、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并对家庭生活和学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解决民办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途径一是加强职业素养,唤起工作责任心;二是理顺辅导员责任关系,合理定位辅导员角色;三是尊重青年辅导员发展需求,注重人文关怀。
【关键词】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表现;影响;解决途径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都在关注职业倦怠(job-burnout)这个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大多数是为了消除职业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是有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在1974年第一次提出,他总结出各种行业的从业人员引起倦怠的原因为劳动量过大、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高。那么我国研究者最大量使用的是Maslach和Jackson的定义:“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
我国一些从事心理学的专家学者在最近几年也开始了大量的研究。因为“职业倦怠”在所有为人服务的职业中已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而不是少数,自此消除职业倦怠作为一种提升工作效率的手段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教师职业倦怠在心理学界还没有清晰的定义,但心理学者们也初步形成简单的概括,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不能适应工作压力的状态,是教师长期在高压力的职业环境中而产生的个体的衰竭状态。
职业倦怠又叫职业枯竭,个体表象为在工作压力的作用下激情耗尽、疲于应付、动力源枯竭,它不单单是身体的疲劳感,而是精神和心理的完全失衡。据调查分析,教育行业是职业倦怠最表现最为突出的行业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更加深入和专业,但是对民办高校青年辅导员群体的职业倦怠研究是少之又少。民办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辅导员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乎学生思想教育的水平,而当今民办高校以生源为生命线的大环境下,辅导员的职业精神状态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民办高校中青年辅导员是辅导员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因此研究民办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倦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研究目标、工具、步骤和方法
1、研究目标
本次职业倦怠研究是采用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陕西五所民办高校中的青年辅导员中随机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3份,不合格问卷7份,有效率为94.6%。在整理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剔除无效问卷(主要是信息不完整问卷、年龄不符合问卷和漏题问卷)。通过分析合格问卷得出以下信息:其中女性97人,男性26人;工作年限为四年或四年以上工作年限为74人,四年以下为49人;未婚47人,已婚76人;本科学历96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为27人。
2、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工具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研究,并设计出《民办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倦怠调查问卷》,此次问卷是根据刘祥亚的《职业倦怠自治手册》中的自测问卷,并参考Maslach倦怠量表(国际通用版)而设计出来的。依据得分将被调查者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区别:60分以下无倦怠;79分—60分轻度倦怠;99分—80分一般倦怠;125分—100分严重倦怠。
3、研究步骤
问卷由研究者发放,且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填答,完成后收回问卷。问卷一共发放130份,其中合格问卷为123份,不合格问卷7份。
4、研究方法
本研究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来看,有74名辅导员有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表象(12人严重,23人一般,39人轻度)。
根据数据进一步分析显示,有近60%的辅导员有职业倦怠表象;职业倦怠和婚姻状况有着一定的关系,数据显示已婚辅导员比未婚辅导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还与工龄有一定的关系,随着工龄的增加职业倦怠的机率也是处于上升态势;另外职业倦怠与学历层次没有相关联系。
三、现状及特点
1、民办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调查研究发现,民办高校青年辅导员群体有近三分之二的辅导员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他们的表现如下:
在生理上表现为经常性身心疲惫,失眠,肌肉痉挛和肌肉紧张,经常生病。
在心理上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减退,没有耐性,容易发怒,有时表现为空虚无聊、寂寞悲观等。
在工作上表现为疲于应付,没有热情,甚至厌倦工作。对学生有厌烦感,懒于管理,不想学习,不想参与研究,对工作抱怨太多。
在人际关系上表现较为紧张,原来相处好的朋友也渐渐疏远,对同事容忍度低,同情心减少。
2、职业倦怠的特点
民办高校青年辅导员中出现的职业倦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他对对家庭、班级学生管理和学校管理的负面影响上:
(1)对家庭的影响。一个个体对于家庭的重要性是无法估量的,他的情绪、情感状态对家庭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好的情绪和情感带动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家庭幸福感指数就很高。相反,一个坏的情绪和情感也会给家庭造成不好的影响。
如果把在工作单位出现的职业倦怠的负面因素带到家庭,他会在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和孩子学业成绩造成影响,研究职业倦怠对家庭的影响,从而从改善家庭环境入手,对于帮助具有职业倦怠的青年辅导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阻碍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出现。
(2)对班级管理的影响。民办高校青年辅导员因职业倦怠产生的简单应付工作和工作成效低下,往往使辅导员工作产生懈怠,有可能产生更坏的影响。
辅导员的偏执易怒、消极悲观等倦怠表现会通过自己的表情、动作、肢体语言等展现给他们的学生,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没有教育作用,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反面影响,从而引起学生思想偏激、情绪低落甚至厌学等不良现象产生,学生的思想教育受到影响,更严重者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生命。
(3)对学校工作的影响。具有职业倦怠的辅导员对学校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敷衍工作,惧怕挑战,不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教学科研信息反应较慢,职业发展无定位。这些职业倦怠的表现直接影响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定位和工作动力的获得,一个没有目标和动力驱动的人是干不成任何事情的,因此具有职业倦怠的青年辅导员就不能达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要求和水平。
四、解决民办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途径
相对来说,民办高校是教育界新生的事物,一些现象和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那么通过对民办高校青年辅导员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的研究,找到改进职业倦怠的对策和方法。
通过对民办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现状调查,他们职业现状和职业倦怠产生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因辅导员结婚后来自家庭的压力,而导致不能适应高校工作的压力出现的身心疲惫;第二,因在长时间的工作年限中,部分辅导员处于没有达到职业升迁期望值和没有获得工作成绩认同感的困境中,出现工作动力源枯竭;另外还有社会对辅导员期望值过高,家长具有要把大学生当小学生一样管理的观念,青年辅导员根本做不到这一要求而出现的疲于应付工作;还有因学生难管理而出现的厌恶学生,懒于管理;还有工作负担太重等各种因素。
寻找问题根源,找到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从而激发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热情,让民办高校青年辅导员在班级学生管理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加强职业素养,唤起工作责任心
高校应倡导树立主人公精神,强调责任意识。特别是在青年辅导员队伍中强调这种精神,辅导员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勇敢的积极的去承担责任,学校才会因为这份责任感而变得更加辉煌,而辅导员的人生也将会因此而拥有更多的精彩。
完善民办高校辅导员评估机制,对辅导员多加鼓励和引导,多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这些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效能感,提高他们的兴趣,降低倦怠感。同时应明确辅导员职业发展方向,明确晋升、培训、调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让辅导员有方向,有盼头,从而增加了职业归属感,确立主人公的思想意识。
2、理顺辅导员责任关系,合理定位辅导员角色
由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特点,民办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和工作量具有不确定性,忙起来找不到头绪,闲下来无所事事,导致很多部门和个人认为辅导员是个闲人,把只要与学生有关的即使是不属于辅导员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都交给辅导员去完成。因此辅导员长期处于千头万绪的工作状态,致使辅导员岗位不明确。所以应理顺辅导员责任关系,定制辅导员工作职责,不要发生工作错位,从而消除职业倦怠,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3、尊重青年辅导员发展需求,注重人文关怀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民办高校也不会例外。国家中长期教育计划显示,培养一批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百年大计,作为大学里的主力军大学生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繁荣稳定和改革发展,所以思想教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这两个层面。
努力构建辅导员队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人文关怀和亲情管理,使青年辅导员获得职业的胜任感和归属感,提高职业认同感。对于工作中产生的不利于工作的消极方面,民办高校各级领导和组织应积极引导他们通过个人积极思考,自己主动改变认知和思维方式,最后实现职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个人理想和工作目标的统一。让具有职业倦怠的辅导员回归本质,找回工作动力源和工作幸福感,让他们在正常的心理状态下开展辅导员工作,为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李江霞.国外教师职业倦怠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3(1)62—64.
[2] 秋玲.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对策[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1(3)83—86.
[3] 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5).
[4] 邹群,田铁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科学,2012(1).
[5] 李永洪.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心理矫治[J].宜宾学院学报,2012(10).
[6] 吴芸杉,林燕,张进辅.家庭气氛对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水平的影响及其营造[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7] 陈奎庆.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倦怠分析及干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10).
【作者简介】
王 旗,任职于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