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蓉
摘要:企业作为一个盈利组织,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企业利润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成本价格。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企业在固定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加强成本控制,创新管理手段,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赢得领先和主动。本文就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现状出发,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旨在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关键词: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分级管理 创新手段 管理制度
企业作为一个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产品从研发、生产到市场、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在进行着竞争,利润空间逐步走低,甚而进入一台电脑只赚一把大葱价格的微利时代,成本管理越来越引起来重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家只要做好两件事。第一是提升销售,第二是削减成本。而成本控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不足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大计,也是财务决策和企业管理重要的一环。因此,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对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关成本控制的相关概念
成本是指企业在组织生产活动中以货币计量的物资耗费。成本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或目的,转嫁到一定的产出物,即生产经营成本。
成本核算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把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物资人工耗费按照一定的产品或者时期进行划分和计算。成本核算是以货币为计算单位,“管算结合,管为算用”,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生产消耗和费用的使用,进行有意识的监督限制和引导,以保证计划和实际之间维持平衡的一系列工作。目的是减少浪费提高效益。
这三者之间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内容和范围是一致的,都是以生产经营为前提的物资耗费为基础。成本控制的内容是以成本核算的内容为依据,成本核算则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成本的表现,是对成本的分配和归集。
二、我国大多数企业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普及使用逐渐代替传统手工记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成为必然趋势。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成本核算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学历水平大多处于中专或者大专的层面,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指导学习,工作能力不强,导致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继而对相关法律、法规理解、执行也是含糊不清,企业内部没有相应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没有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力,工作效率和团队业务能力低下。
(二)忽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的成本控制观念不强,一般不设有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说起降低成本,都觉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成本控制工作大部分都交由财务部门来兼管。业务部门很少考虑对成本的影响,成本超支了,才来咨询财务的意见,间接成本越来越多,怎么合理分摊好像都不合适。企业管理者只重视个别部门的成本控制,忽视了成本控制的全面性;只重视成本控制的主要环节,忽视了成本控制的其他环节。个别企业甚至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对成本核算的对象不很明确。
(三)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以财务算账、报账为主,成本信息滞后,不能真实反映产品实际成本,影响着成本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管理者只看到市场对企业的重要性,轻视了成本控制的作用。业务招待费成千上万,销售人员的提成比例一增再增,对员工的专业学习培训费用却很少考虑。甚至采取“一人多岗”,导致核算人员顾此失彼,不能及时准确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使得信息可比性差,使用价值不大。而且大多数企业的部门之间没有相互协作、制约的相关制度,各自只关心自己的小利益,对整个企业的大利益不闻不问。
三、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全面推广实行会计电算化,尽量多开展一些专业技术方面的竞赛,鼓励员工参加,积累更多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提高成本管理质量。不定期对成本核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会计选拔制度并组织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讲座,注重思想素质的建设,加强成本核算人员的责任心。同时要求建立并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核算人员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加强内部控制,贯彻落实分级化管理
成本核算不仅仅是要随时掌握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流向,更是为企业的生产计划提供重要的数据。建立统一核算分级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常言道“有规律不盲目,有办法少错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要对自身的财务、生产、技术、采购、人力资源等各部门运行情况了如指掌,确保每一部门正常运转,每项成本都在预算之内。各级别的岗位明确自己的职能和权责,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全员参与,增强成本控制意识,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定额物资消耗以及人工成本等全面负责。使企业全员上下都认识到每个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尽可能地节约成本,降低每一环节的浪费,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流出。让节约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田,成为一种责任,一种自觉地行动,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空间,为员工提供更多报酬、福利和个人才能展示的机会。从根本上讲为企业节约就是为自己谋利,是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三)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全力提高成本信息质量
及时有效的财务数据,能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并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成本核算的专业性、政策性都很强,在核算时应遵循合法、可靠、相关、等原则性。成本、费用一旦发生,具有很强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企业内部各级有关部门领导和核算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及时准确地做到不隐瞒、不删除、不伪造或变造会计资料,真实有效保证成本信息质量。
(四)创新成本管理手段,引入企业资源计划
低成本的优势,毕竟是有限的。持续创新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不二法宝。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发展态势的分析以及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和库存成本、销售成本等信息的分析成为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因此,创新成本管理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建立企业内部成本预警机制。企业领导选择几项重点财务指标作为内部成本预警机制的执行和检测目标。首先确定一个危险警戒标准,一旦达到或者接近标准,企业有关人员要及时警示并调整有关策略,减少损失,同时查找分析原因采取应对措施。发现问题不是坏事,说明企业还有活力,解决问题才是真正体现企业的实力和能力。因此,建立企业内部成本预警机制,最终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很有核心价值的。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信息管理手段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引入企业资源计划(也称ERP技术),对生产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重复性劳动、降低内部成本消耗,有效提高成本控制效力和企业管理效率。向管理要效益,把企业做精做强,即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未来企业必然要走的发展路子。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很大的系统性工程,企业的各个环节都要参与、积极配合运行,甚至渗透于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企业从领导到员工上下一心、追求极致,“标准化生产”、“零缺陷”、“零库存”等都已经被许多企业广泛应用或者正在努力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让企业的战略规划有效得以有效贯彻执行并能发挥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全面的企业成本管理思维,寻求控制企业成本的有效方法的前提是成本核算的科学化和系统化。企业要跳出传统的成本控制框架,从公司整体经营的视角,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市场需求,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全面实现企业战略。做到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分析,对造成成本超出或偏离的情况要及时查找并分析原因,采取应对措施,充分调动采购、销售、生产、人力等相关资源,发挥最优化作用,真正做到低成本高效率,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平.规范企业成本核算加强自身成本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5
[2]严家明,吕国荣.微利时代的制胜策略(员工版)ISBN 978-7-5011-9216-8[M].新华出版社,2010
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