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十二钱”卜卦书《掷卦本》考释

2016-11-16 09:11孙伯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西夏文汉文藏文

孙伯君,王 龙

(1.北方民族大学西夏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21;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西夏文“十二钱”卜卦书《掷卦本》考释

孙伯君1,2,王 龙3

(1.北方民族大学西夏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21;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文章首次公布了西夏文“十二钱”卜卦书《掷卦本》的录文和译文。此卦本与敦煌出土的“十二钱”卜卦书颇为一致,显示出西夏境内所流行的卜法继承了唐五代时期河西地区民间占卜的形式。同时,这本卦书与两部佛经合抄在一起,也说明西夏时期延续了唐五代以来河西地区的民间占卜术与佛教信仰互相渗透和融合的风气。

西夏占卜;西夏学;“十二钱”卜卦书;敦煌

西夏文《掷卦本》为“十二钱”卜卦书。敦煌汉文本S.3724V/2对“十二钱”卜法有具体的解释,曰:“李老君《周易》十二钱卜法一本,缦为阴,文为阳,阴仰阳覆,老子易卜之法。用钱十二文掷着盘中,看文缦即知土(吉)凶,万不失一。”[4](19)可知此法是用十二枚铜钱掷于盘中,然后根据钱的阴阳面来断吉凶的一种卜算形式。一般称阳面为“文”,阴面为“曼”或“缦”。根据西夏文本的书题,此卜法又被称作“掷卦”法。《掷卦本》共包括十三卦,每卦均含与人生密切相关的“买卖”“婚姻”“降生”“病患”“钱财”“诉讼”“出行”等问卜事项,以“五行”和“八卦”作为卦名。

《掷卦本》首尾无款题,未署译写时间,不过我们可以根据黑水城出土汉文本《圣大乘胜意菩萨经》的刊行时间来考知[5](235~237)。汉文本《圣大乘胜意菩萨经》残存有施经题记,与《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施经发愿文内容一致,而《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卷尾署“白高大夏国乾祐十五年岁次甲辰九月十五日,奉天显道耀武宣文神谋睿智制义去邪惇睦懿恭皇帝施”,可推测两部经均是乾祐十五年(公元1184年)仁宗皇帝的御校本[6]。孟列夫还曾根据《圣大乘胜意菩萨经》残存的“兰山智昭国师沙门”等字样猜测这部经也是德慧翻译的[7](158)。据此,《掷卦本》的翻译时间也应在西夏仁宗时期(公元1139~1193年)。当然,从书体上看,俄藏7679号中的两部佛经用行书抄写,与《掷卦本》似非出自一人之手,但从两部佛经求福报、避瘟邪的功能看,与《掷卦本》中不断重复的“修善弃恶”理念一致,三种文本极有可能是同一时期译写的。

下面是《掷卦本》的西夏文录文和汉译。

……方贤圣、四座神灵皆请,住在现前,以皈依随愿。念依有情信心者,不能了悟,故寻卦问意,吉则说吉,凶则说凶,求得失是非。汝依此发愿时,一并掷散十二钱,细察文曼数目,所出吉凶一切显明。

一文十一曼者,坤下震声变换卦。内喜外和,腹心通畅,家宅安泰。往来无凶。失官复升。失财亦得。买卖得利。远行归来。有忧虑事,七日以内消灭也。

二文十曼者,坤下离卦也。吉祥各门得福。亲戚增盛。征战得功。诉讼得钱。买卖得利。所做皆成。失财复得。农牧皆安。贵人摄受。远行欲来,三日以内而有财。悉皆吉祥卦也。

三文九曼者,兑上乾震殊胜卦。疾病速愈。求利增利。诉讼分辨。失财寻得。求官位升。争斗成。农牧大利。远行来。灾祸分离,大吉祥也。

四文八曼者,艮上木兴旺卦也。求利兴旺。征战有功。诸事随愿。与心和合。求官位得。福胜具足。诉讼得通。失财复得。远行来。此卦大吉祥,无损害方也。

五文七曼者,无云天空旱卦。随意无着。求官不得。疾病愈缓。买卖利薄。诉讼难得利。征战无功。物亡失。谗舌绕身,而有惊怖,不得安居。远行不来。此卦修善弃恶,祭祀神圣方得吉祥也。

六文六曼者,乾坤安定卦。自身得福。万财涌入。求官升位。征战得功。谗舌自灭。婚姻和合。得种种利。所做皆安。失财复得。卦吉祥也。

七文五曼者,木上金相尅卦。随愿不成。求供不得。丢官失财。官言成祸,而有惊怖。财畜横亡。疾病愈缓。征战无功。逃舍难得。远行不来。此卦祭祀方好。

八文四曼者,艮上离显明卦。自家门上,而有欢喜。臣僚大人,求供不难。坐官位升。争斗得胜。疾病愈。诉讼得通。失财复得。远行者来也。

九文三曼者,木上离出卦。宫门富贵。求官得。疾病自愈。诉讼得通。财不亡。农牧和合。万事遂意。悉皆成就也。

十文二曼者,坤上离出卦。疾病易愈。求官不得。征战成功。言说有理。自家门釜鸣,雷作速来,火灶处应祭祀,不祭祀则不得安居。个别逃出,亦吉祥也。

十一文一曼者,离坎不容卦。又胜。远行不安。婚姻不利。疾病愈难、找失财难。农牧利缓、远行来缓。所做难成。应修善弃恶也。

十二文者,乾坤和合卦。求供升位。征战胜利。宫门泰安。农牧兴旺。失财复得。所做皆成。若往彼处亦得财。此者皆吉祥也。

十二曼者,离坎相变卦。疾病愈缓。求官不得。求利丢失。争斗不胜。诉讼不得。执官事则遇灾祸。来往障碍。所做不成。造福修福则吉祥也。

《掷卦本》一部竟

此前,我们曾在俄藏黑水城文献Инв.№2554所收文本中发现《大唐三藏卦本》是一种“十二钱”卜卦书,共包括十三卦,每卦所卜事项也涉及“买卖”“婚姻”“降生”“病患”等,唯以“五行”和“乾坤”作为卦名,与《掷卦本》颇有不同[8]。同时,在英国国家图书馆斯坦因藏品中也有一张西夏文残片,编号Or.12380~3499[9](200),聂鸿音先生曾判断其为卜卦书,基本形式和内容与俄藏Инв.№2554合抄本所收《大唐三藏卦本》相类[10]。此残片原文为写本,头尾残断,存五条卦辞,经全文翻译,可断定其内容为“十二钱”卜卦书。西夏三种文本的西夏文和汉译文的卦名比较见表1。

表1

通过比较可知,西夏时期“十二钱”卜法的卦名并没有统一的形式。虽然《大唐三藏卦本》的卦名中只出现了“文”,未出现“曼”,与英藏残片有所不同,但这两种卦书均以“乾坤”“五行”命名,且卜问事项和所断吉凶大体一致,而《掷卦本》却与它们有所不同。

“十二钱”卜卦方式在唐五代时期的河西地区已颇为流行,据郑炳林等研究,敦煌文献中有多种“十二钱”卜卦书,汉文本有《李老君周易十二钱卜法》《十二钱卜法抄》等9个编号,还有《孔子十二金钱卜法》和《十二金钱卜法抄》《金钱神课判词》等多个藏文本。所卜事项涉及卜问诉讼、逃亡、出行、贩卖、子嗣之吉凶。敦煌发现的“十二钱”卜卦书均为残本,可勉强拼凑十二卦,唯缺“十二曼”[11](21~22),西夏文本最后一卦均为“十二曼”,可以补充敦煌本的这一缺失。

敦煌汉文本S.3724V/3详细记载了唐五代时期河西地区“十二钱”卜法的具体内容[12](151),陈践曾在《敦煌藏文Ch.9.Ⅱ.68号“金钱神课判词”解读》一文中对敦煌藏文本Ch.9.Ⅱ.68《金钱神课判词》加以翻译[13]。西夏文《掷卦本》与敦煌汉文本和藏文本卦名的比较见表2。从卦名看,西夏文《掷卦本》与敦煌“十二钱”汉文本卜卦书虽不尽相同,但明显有继承关系,而与敦煌藏文本则相差较远。至于每卦所卜事项和断事之吉凶,《掷卦本》与敦煌汉、藏文本更是出入颇大,如敦煌本汉文本第一卦为凶卦,第二卦卜身吉,但有“犬鼠为怪”等凶事,第三、四卦为吉卦,而西夏《掷卦本》前四卦均为吉卦。同时,两种卦书在所卜事项和卦象的解说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敦煌本有关于忌月、忌日的说明,而《掷卦本》没有;敦煌藏文本遇凶事行仪轨则吉,显示藏传佛教对占卜的影响,而西夏《掷卦本》则要进行祭祀才能解困。这表明,西夏“十二钱”卜卦书虽然对唐五代以来河西地区的卜卦方式有所继承,但内容上又有变化和发展。此外,《掷卦本》与《圣大乘胜意菩萨经》《佛说避瘟经》等佛经合抄在一起,且开头一段出现了“归心随愿”“依有情信心者,不能了悟”“依此发愿”等语,说明西夏境内佛教信仰与民间占卜术有互相渗透和融合的倾向。西夏时期同样的例子还有题为“六十四卦象”()的卜书,它也抄写于《秘密供养典》(Инв.№6771)的纸背[3](411)。此前,人们注意到敦煌P.4778《管公明卜要决经》中也出现为了应验而称念“诸佛名字”,并有“专心念卜”等词语,曰:“凡为卜者,清净礼拜管公明,专心念卜,又称七佛名字……凡卜,唯须念七佛名字。管公明为后贤,吴仲占吉凶观万事。”[11](34)据此,敦煌学者曾论述过唐宋时期占卜之风在寺院非常盛行[14][15]。显然,地处河西的西夏不仅对唐五代时期河西民间占卜形式有所继承,而且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唐五代时期河西民间占卜与佛教相融合的传统。

[1] З.И.ГорбачеваиЕ.И.Кычанов,Тангутскиерукописииксилографы[M].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восточ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63.

[2] [日]西田龙雄.西夏文华严经(第3册)[M].京都:京都大学文学部,1977.

[3] Е.И.Кычанов.Каталогтангутскихбуддийскихпамятников[M].Киото:УнивеpситетКиото,1999.

[4] 黄正建.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俄藏黑水城文献(3)[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 孙伯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译释[J].兰州学刊,2009(7).

[7] [俄]孟列夫.黑水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M].王克孝,译.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8] 孙伯君.从两种西夏文卦书看河西地区“大唐三藏”形象的神化和占卜与佛教的交融[Z].待刊稿.

[9]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英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英藏黑水城文献(4)[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0] 聂鸿音.西夏文献中的占卜[J].西夏研究,2015(2).

[11] 郑炳林,陈于柱.敦煌占卜文献叙录[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第5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13] 陈践.敦煌藏文Ch.9.Ⅱ.68号“金钱神课判词”解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14] 严耀中.论占卜与隋唐佛教的结合[J].世界宗教研究,2002(4).

[15] 陈于柱.从敦煌占卜文书看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与佛教的对话交融——以敦煌写本宅经为中心[J].敦煌学辑刊,2005(2).

【责任编辑 李延睿】

K246.3

A

1674-6627(2016)01-0078-05

2015-11-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藏传佛教史料——‘大手印’法经典研究”(11BMZ018);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契丹、女真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14JZD036)

孙伯君(1966-),男,河北秦皇岛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方民族大学兼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夏学研究;王龙(1985-),男,甘肃会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西夏学研究。

猜你喜欢
西夏文汉文藏文
敦煌本藏文算书九九表再探
乐器名称汉文译名小议
浅谈小学藏文教学的高效化策略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信息技术藏文编码字符集扩充集A
西夏十一言《功德宝集偈》:罕见的汉文佛教偈颂体式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讹误汇考
西夏文《佛顶心观世音菩萨经》考略
四十年来黑水城汉文佛教文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