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华
[摘 要] 将“问题探究式”作为一个专门的项目去进行研究,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自己能力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主要是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历史 项目学习 问题探究;
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学习,本文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探究”作为一个项目去进行专门的讨论与分析,以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此,笔者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尝试,并且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
一、何为初中历史课堂“问题探究”项目
项目学习,试图改变传统教育以“教材”为唯一学习对象的教育与学习模式,试着让学生们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根据教材断代的内容选择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并探究。而“问题探究式”作为一个项目,则正可将项目学习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线索,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讨论为前提,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为参照,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能力,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它通过教师提出问题(逐渐过渡到学生提出问题)创设一种“问题情境”,通过师生(教师引导,学生研究)分析探究问题(暴露思维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观察、类比、分析、讨论掌握知识,利用其“历史知识”将掌握的“历史思想方法”用上去,从而成功地解决问题。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设置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练习。
二、初中历史课堂为何采取“问题探究”项目
项目学习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将给我们的历史课堂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为了使其作用达到最大化,项目的开发就必须要与这种力量相贴近,为此,我们需要努力去发现它的“力”与“量”,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的生态的循环。而“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正好契合这一特点,它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贵有疑”,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学习。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探讨、研究、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去深入探讨的机会。而“问题探究式” 教学就是要变换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长知识,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实施“问题探究”项目
1.借助学生已有知识,恰当设置历史问题
设置历史问题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学生能解决,能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历史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如在学习关于夏的制度时,可以这样设计“大禹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深得各部落的拥护,最后通过禅让制,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禹的权利越来越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那么此时的夏是个部落还是个国家呢?为什么呢?禹死后由他的儿子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这是否体现了禹的自私呢?又是为什么呢?” 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心中的疑团相吻合,从而激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达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要进一步研究下去的动力。
2.借助学生对历史课堂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探索成果
分析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能力训练的一个过程。当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解答时,他们已成为历史教学过程的主角。这样学生就有可能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吸取知识。知识也只有经过思考和领会后才能得到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在具体实施时,教师要积极引导,有针对性地提示、点拨。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重要而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如,在讨论刘邦在楚汉相争中取胜的原因时,可以适当点拨一下,可以从用人,民心,策略,根据地等方面来考虑。
3.借助问题探究中的质疑,解决历史课堂问题
问题的发展是指进行问题解决教学中,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中的问题已经获解的情况下,在设置问题中的新问题、新知识的“生长点”上,对问题进一步探究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形成新的问题而作为问题解决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或升华。充分体现历史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教师通常采用这样的策略:对学生的错解进行剖析。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对问题的解决既可以指肯定性的获得,也可以指否定的判断,即证明了原来的问题是否可能得到解决的或是某些方法是不可能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的,还可以指对学生具有反面意义的典型的错误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
4.借助对历史课堂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运用于练习和实践中
在前面三部分中,我们已解决了问题的思考与论证,明确了概念、原理,然而,尽管学生会证明这个定理或记住了某一些概念,这还不能说学习已经弄懂了,实际上在懂与不懂之间还有广阔的中间的“灰色”的区域。在人的头脑中,对一个证明的概念的认识,仍然存在着知与不知的矛盾运动,从而体现了认识的辩证性,因此历史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回首我国历史教育改革走过的数十星霜,历史教育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历史教育者不断探索的目标。当前借着我校“项目学习”的春风,我们的历史课堂亦尝试着以此为契机,将“问题探究”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全新尝试,以期达到更好的历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吕思勉.中国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P171)
[2] 葛剑雄,周筱斌.历史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P65)
[3] 季芳.听李惠军老师《十月革命》公开课有感[J].历史教育的风景.2011(31)
[4] 汪婷华.项目引领: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学语文.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