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泽
重温题目,明行文不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材料中关键词是“行囊”和“旅途”。“旅途”很明显就是比喻人生过程;“行囊”里的东西“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可以指具体的事物,如学习得到技能,生活中具体物品(一本书、一把伞、金钱……);也可以是“虚”的、抽象的事物,如人生的信念、生活的诗意、淡定的心态等。但无论是“实”的还是“虚”的,都应是具体的,不能不把“行囊”具体化,而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作文“行囊”满文飞,就是找不到具体点。
例如一个考生写到:苏轼带着他的行囊,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苏轼的行囊具体指什么?考生不清楚,阅卷人更不清楚,自然难得高分。怎么办?很简单,将行囊具体化就可以了:
苏轼带着他的行囊,行囊中装着他人生历练体会到的人生信条——豁达坦荡。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标杆作文,为考生引路
文化行囊
山东考生
彭丽媛说:“传统文化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生于斯,长于斯,浑金璞玉,天然美质。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摄了你的魄,终成丰富的内在修养。
是的,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
也曾“之乎者也”地流露出翩翩儒雅风度,也曾梁山好汉般地大碗喝酒,大快朵颐。文化熏陶渲染、陶冶心性,养育情怀。情感丰富来源于文化的底蕴。
正如古语“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恰似朗月清风,不知不觉中,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为一生的底色。
就好比沙龙孕育了林徽因这样的奇女子,骨子里都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柔美。抑或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好似山里的黄鹿,从不想痛苦的事,从不发怒,从不伤心”,眸子里显现着山水的灵性。这种无法否认又不抗拒的文化力量,会让异域之人赛珍珠在晚年念念不忘曾养育她的中国,带着一种文化的忧伤。
文化是一个人的魂魄,无论是信天游还是沂蒙小调或是东北二人转,都在生命里唱响。
《雅舍谈吃》中,梁实秋先生大谈令他魂牵梦绕的正阳楼的烤肉、薄如纸的烧饼和一鸭三吃的北平烤鸭。老北京的文化符号连同胡同与冰糖葫芦刻入了他的脑海里。抑或是叶紫说她发了疯地想念南京,想念路边摊的虾皮小馄饨,想念夜晚马路上所卖半酸半甜的果皮的味道。嗔怪南京人将车站修在周围绿得不像话的群山中。这是石头城的美,南京人的品性。文化地域的美及魅力让生活丰富且安详。
所以说,鸿蒙之初接受文化教育,自然而然地就沾染了地域的灵气。
传统教育中的《颜氏家书》更是以“令熟读经史子集”为教育目标的。正是多年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我们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或者说文化成为自我的内在。而这种巨大的影响,是玩物成痴的王世襄的率性人生,是沈从文念念不忘的凤凰古镇,是莫言传奇魔幻的山东高密乡。今生今世,注定要和骨子里的文化白首相依,不离不弃。
而罗素感慨:“参差百态而幸福本源。”那就和鲜活的文化一起,幸福到老,行囊永恒吧!
点评 文章围绕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写出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文章中行囊具体醒目,大量的历史底蕴、名著底蕴、饮食底蕴、民俗底蕴、名言底蕴等,共同组成了文化方阵,加上语言优美,文采飞扬,自然成为阅卷场的亮点,获得高分。
方法引导,作文文采斐然
什么样的作文题目需要“具体”化 ?我们看几个例子。2011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这世界需要你。“你”就需要具体化。2009年山东高考卷作文题目:见证。“见证”就需要具体化。2007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记忆”就需要具体化。凡是关键词表指代或较为宽泛的名词,我们就要将其具体化。在写作实际中,应这样“具体化”。
1. 开门见山,提纲挈领,主题集中,使阅卷人一目了然。如2011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这世界需要你》的片段: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这世界需要你,需要你双肩担起责任。
当“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出现时,你的责任呢?你的诚信呢?你的起码的道德与良知呢?我们看那“瘦肉精”事件,有多少个关口都形同虚设,红色的印章一个又一个,而没有一个关口在真正地检验检疫。渎职与责任的距离是多么遥远啊。
这世界需要你,需要你有责任地站在你的职位上。我在想,这个世界确实是变化了,难道我们不需要你了吗?梁漱溟、陶行知、梁启超、季羡林,甚而黄万里、陈寅恪……这个世界需要的正是你写在灵魂深处的两个字——责任。
2. 具体想象,生动想象,画面感强,使阅卷人赏心悦目。如2007年山东优秀作文《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的片段:
风若遥远的回音,追着梦的翅膀,在亘古不变的神话里寻找一个金碧辉煌的王朝。她是史册里深藏的墨迹,带给人无法言说的美丽和忧愁;她是云彩里镌刻的记忆,留给世间难以忘却的厚重和大气。宛如宝剑上镶刻的星辰,恍若皇冠烘托的太阳,一袭轻纱下的曼妙舞蹈,摇醒了一个盛世的传说。古老的风铃开始变奏,浑厚如黄钟大吕的音符直贯苍穹。是你吗,唐朝?
3. 比喻象征,意蕴丰富,文化浓厚,使阅卷人品味无穷。如《见证》:
古道西风,夕阳西下,一片胡杨林在地平线上突兀而起。在深邃的历史长空,他们静默,呼吸。这一片不死的神树啊,你见证了历史!你见证了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波谲云诡的变幻中,在纵横捭阖的流转中,中国几千年来的志士仁人,在大西北这块倾斜的土地上,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传奇。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你一个来自中原的香花般娇嫩的女子啊,你能否扛得住西北的猎猎西风与漫天黄沙?那片胡杨林见证了你的坚强。你不抱怨,你不绝望,你用自己如花的心灵,在西北大漠开出一片生命的绿洲。你传播了文明,带去了希望;你用自己的牺牲,为两地人民带来了和平。昭君,胡杨林见证了你的坚韧,它永远记住了你这位来自中原的非凡女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你这位来自中原的戴罪功臣啊,大西北的寂寞是否会让你自暴自弃,意志消沉?胡杨林见证了你的坚韧,皇帝本想用恶劣的环境折磨你,你却在大西北的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在新疆,你三更即起,修治水利;你每到一处,必亲验土方。你说你这么做上可对国家,中可对僚友,下可对百姓。你这分明是以罪臣之名,行功臣之事啊!几年下来,你为朝廷储备粮食几百万石,大大充盈了府库。林则徐,你就像那片胡杨林,坚守着为国为民的信念。胡杨林见证了你的坚韧,它永远地记住了你,这位来自中原的戴罪的功臣。
……
具体化,形象化,使文章主题鲜明,文章彰显文化味、现场感,自然能在考场上胜人一筹。
名师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