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钢铁国际产能合作的对策研究

2016-11-12 13:50杨海龙郑憩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产能过剩钢铁行业政策建议

杨海龙 郑憩

摘要:钢铁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原材料产业,投资拉动作用大、吸纳就业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国钢铁行业产量与消费量双双下降,钢铁主业从微利经营进入整体亏损,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产能过剩问题凸显。本文首先研判钢铁行业国内现状与国际需求,分析了钢铁企业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钢铁国际产能合作的对策及工作建议。

关键词:国际产能合作 钢铁行业 产能过剩 政策建议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钢铁行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2015年,全国粗钢产量8.04亿吨,同比下降2.3%,近3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国内粗钢表观消费7亿吨,同比下降5.4%[1],连续两年出现下降,产量与消费量双双进入峰值弧顶区并呈下降态势,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党中央、国务院适时进行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任务”的决策部署,国际产能合作为钢铁行业转移富余产能拓展空间,开拓新市场,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推进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形势研判

(一)开展钢铁国际产能合作是解决当前需求不足这个主要矛盾,化解产能过剩、拓展需求空间的客观需要

当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已经上升为我国经济运行第一位的矛盾,也严重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钢铁总需求不足,导致钢铁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产能过剩问题凸显,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解决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需要我们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上采取很多措施,其中以资本、装备、技术输出的方式开展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是有效举措之一。开展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不仅可以获得更加廉价的要素投入,突破国内需求瓶颈,更好地在全球配置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也是解决当前需求不足,化解产能过剩、拓展需求空间的客观需要。

(二)全球钢铁需求呈现缓慢上升态势,部分经济体具备较强钢铁产品需求预期,我国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效应显著,钢铁企业“走出去”尚有空间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虽然全球钢铁总需求增幅下降,但需求总量呈现稳中略升态势。2013年全球钢材表观消费量达到14.81亿吨,2014年增长0.6%,2015年增长0.5%[2]。虽然整体增速放缓,但在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中,印度、印尼、越南、埃及等部分新兴经济体预期将出现积极增长,这些国家的钢材市场需求仍在不断提升,据国际钢铁协会预测这些市场的整体钢材需求量2016年将增长4%[3]。此外,中东、北非地区和东盟地区的钢材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国际钢铁协会预测2016年全球钢材消费量将增长1.4%[3]。另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将极大刺激对钢铁的需求,我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实现钢铁富余产能转移,拓展新市场,尚有很大空间。

二、钢铁行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一)钢铁产品出口存在同质化无序恶性竞争,国际贸易争端频发

我国钢铁产品出口近些年在稳步增长,2013—2015年,我国钢材出口增幅分别为11.9%、50.5%和19.9%[4]。2015年钢材出口达到1.1亿吨,但多为棒线材等建筑钢材,高端的冷轧板出口量仅为618万吨。尤其2015年钢铁企业普遍出现亏损,部分企业为保持现金流和市场份额,在国际贸易上过度进行同质化低价竞争,引发国际贸易争端频发。2015年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多达37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钢委员会关于贸易政策的调查报告表明,中国是不公平贸易指控的头号目标,2013—2015年约启动65个案件[5]。

(二)近年来钢铁企业“走出去”以获取矿产资源为主要目的,缺乏产业链条的整体布局

过去十多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钢铁产能扩张,我国钢铁企业走出去的思路多是通过获取铁矿石资源,保障铁矿石供应为目的。过去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南美洲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又兴起了非洲和东南亚热,越来越多的中国矿业企业走入几内亚、南非、印尼、菲律宾、缅甸等国家进行投资和并购。这些海外投资多是为获取铁矿石资源,缺乏冶炼、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上的整体布局。

(三)走出去的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偏弱,投资失败率较高

发达国家的矿业巨头早在五十年之前甚至更早就已经实施全球化资源战略,全球矿产资源和矿产品市场早已形成垄断格局。中国企业直到21世纪才战战兢兢“走出去”,更多是在矿石品位较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储量规模没有优势以及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的高风险地区进行投资,且存在诸如投资行为盲目、对投资国政治经济形势分析不足、项目经济性分析与国际资本运作能力欠缺、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很多海外投资成效不佳,投资成功率不到20%。

(四)钢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存在“不敢走”、“不会走”等问题

近些年钢铁企业走出去投资失败率较高,这些惨痛教训使得钢铁企业再次走出去畏首畏尾。另一方面,目前部分钢铁企业本身资金紧张,难以拿出资金拓展国际钢铁市场,淘汰的过剩产能如何通过国际市场消纳也没有充分准确的市场信息,大部分钢铁企业“走出去”在运作模式、评估调查、法律法规、税务、融资并购等方面缺乏高素质的国际企业运营管理人才,缺乏“走出去”经验。由于在信息获取、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走出去”面临很大风险,存在“不敢走”、“不会走”的问题。

三、推进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对策

(一)通过钢铁企业的海外布局有效避免国际贸易争端

频繁的钢铁产品国际贸易争端与贸易保护主义是不得不正视的客观现实。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恰为钢铁企业海外布局提供了机遇,通过钢铁企业海外布局将转变钢铁企业国际化的服务战略。由于贸易壁垒的不断加大,使得钢材直接出口越来越艰难,通过产品直接出口服务其国际客户的战略步履维艰。国际产能合作结合钢铁下游制造企业(如铁路、装备、家电、汽车等)走出去,进行整个产业链的有机布局,实现钢铁行业国际化属地生产,直接供应目标战略客户,不仅可以消除同质化无序竞争的弊病,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国际贸易争端。

(二)钢铁企业“走出去”应由产能扩张期间以获取矿产资源为主转向钢铁产业链条的整体产能输出,通过产能合作示范区建设实现全产业链企业抱团出海

借助钢铁国际产能合作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结合海外产能合作示范区建设,首先引导、支持有海外矿山的钢铁企业依托海外矿山建立钢铁厂,优先选择投资沿海和内河丰富地区的铁矿资源,加强钢铁产业链条的整体布局。钢铁企业应将境外矿产资源开发与境外资源深加工相结合,在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开发矿产资源,投资建设钢铁生产加工基地,延长冶炼及加工产业链条,扩大钢铁销售贸易,开拓国际市场。钢铁企业在抱团出海的过程中,注重发挥海外行业协会与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相关国别的投资政策、法律法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加强人才储备,培养国际化的专业管理人才。

(三)抢抓机遇,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加强海外优质资产并购,增强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结合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减量化兼并重组,形成几家拥有不同类别高端核心产品的钢铁航母企业,联合出海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培育本土化的中国中介机构,逐步摆脱海外并购过程中麦肯锡、波士顿咨询集团等“外脑”,抓住国际矿业市场与钢铁行业低迷的机遇,加强海外并购,进行全球资产配置布局。同时,加强钢铁行业生产加工与下游用钢行业需求对接,研发高端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结合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钢企退出机制,借助国际产能合作,与装备制造业协同推进,有序“走出去”

鼓励在海外有业务的钢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压减国内生产线,评估相关装备、设备情况,对接国际市场需求,通过设备作价投资、二手设备贸易等方式,帮助消纳国内过剩产能。另外,利用碳排放交易,将压减生产线排放指标出让给其他企业,结合土地、厂房等资源出让筹措资金,用于海外建设。借助国际产能合作,依托以往我国矿业投资的基础,优先选择国际产能合作重点国别中合作基础好、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国际贸易政策优惠的东南亚、非洲、西亚等区域。结合“一带一路”、“三网一化”等战略,发挥我国钢铁产能优势,将钢铁销售与下游行业捆绑,与能源、高铁、核电、汽车等行业协调推进,拓宽国际钢铁市场,实现钢铁企业“有序出海”。

四、开展钢铁国际产能合作的工作建议

(一)短期内,可借助铁路、核电等走出去的重大工程“借船出海”;与装备制造业携手推进,实现“抱团出海”;在产能合作国直接投资建厂实现“造船出海”

明确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区域性特征,研究钢铁产能国际转移的方向与区域,绘制钢铁国际产能合作路线图。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铁路、核电重大工程实施可带动钢铁企业“借船出海”;结合“经济走廊”和“工业园”建设,与装备制造业捆绑,实现钢铁企业“抱团出海”;通过国内钢铁产能大省与钢铁需求旺盛的友好国家直接对接,在产能合作国直接投资建厂,供应当地需求,逐渐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造船出海”。

(二)中长期看,结合“产业集聚区”建设,优化钢铁企业海外的全产业链布局

鼓励海外业务开展较好的企业,例如在印尼投资工业园区的青山集团,在越南、印度、泰国开展海外业务的宝钢集团,围绕钢铁供应链寻求海外市场,谋求全产业链的国际布局。结合国际产能合作“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市场需求,提高面向战略用户的全球布局。例如,从铁矿石资源供应—钢铁冶炼—钢材深加工—销售网络的完整产业链进行优化布局。在巴西、澳大利亚等铁矿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资源供应基地;在钢铁需求旺盛的国别建立冶炼、深加工基地;追寻全球战略客户的国际化战略提前布局本土化供货能力;以生产基地为核心,多元化扩大销售网络,实现全产业链有机布局。

(三)加强钢铁产能合作信息与咨询服务平台与融资支撑平台建设,强化外交保障

建立包括企业信息、项目信息的信息平台,为钢铁企业投资合作提供优质服务。发挥智库机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优势,研究分析不同国别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为投资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同时负责举办钢铁产能合作相关对话会、论坛、研讨会、推介会等工作。借鉴国际经验,在国家层面设立国际产能合作基金,加大对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融资支持。加强对国际贸易保护的国家干预与协调,进一步完善海外投资监督管理、考核评价、海外投资保险等制度,调整出国人员签证制度,支持中国企业走向海外。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和2016年展望[R].2016

[2]世界钢铁协会.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15)[R].2016

[3]STATISTICS.World Steel A-

ssociation[EB/OL].http://www.wor-

ldsteel.org/.2016—6—18

[4]统计快讯.海关总署统计数据[EB/OL].http://www.customs.gov.cn/.2016-7-5

[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贸易政策调查报告[R].2015

(杨海龙,1980年生,河北平山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咨询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产能合作、“一带一路”战略等。郑憩,1987年生,江苏扬州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分析员。研究方向:国际产能合作、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猜你喜欢
产能过剩钢铁行业政策建议
大数据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参考意义
贵州推出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组合拳”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钢铁行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研究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煤炭行业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分析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