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萍
[摘 要]本文从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分析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化、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从媒介素养角度浅析人们应该如何在网络语言的浪潮中趋利避害。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化;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这一词汇涵盖面较大,笔者认为它是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能够准确地了解和评判各种媒体上的信息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充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使之为自身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服务的一种能力。网络媒介素养来源于媒介素养,在互联网日益渗透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受众”,而是积极主动的“网民”,互联网所参杂的信息内容、传播方式所带来复杂的社会效果也让人震惊。网络素养必须具备了解网络资源价值,正确使用检索工具在网络上搜索到需要的信息并用以利用的能力。可以说网络素养是在互联网时代现代人信息化生存的必备能力。人类自产生语言时起,语言就经历了漫长的从含糊不清、非规范逐步进化成简单明晰、逻辑性强的语言规范。语言越规范,传播越广泛。面对影响日益强大的网络语言,我们除了在编采工作中正确应对,更应该提高网络语言浪潮中网民的媒介素养,使之正确使用汉语。
一、加强传统媒体使用网络语言的规范
由于网民们的心理大多追求新鲜、刺激和网络空间的交互性、虚拟性、即时性,所以网络语言在网络中难以规范,但是,我们不应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随波逐流,任凭非规范性网络语言泛滥成灾,而应积极行动,规范那些传统媒体中使用的网络语言,自觉维护传统媒体语言的规范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既规范又代表时代新貌的新兴网络词语充实到传统媒体语言中,使传统媒体因吸纳了规范性网语而备受网民关注,从而达到媒体宣传的目的。
二、提高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素养
从《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了解到, 我国24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总体网民人数的90%,这其中还有相当一大部分的大学生。青少年正是使用网络和网络语言的中坚力量,同时,不可回避的是,青少年、大学生作为这个世界的主流和未来已经渐渐发挥他们在社会中的作用。青少年、大学生在传播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往往行走于规范与非规范的对立统一之中,他们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站在开放、时尚的前沿运用并传播着网络语言,这部分人群在面对网络语言时是怎样的一种媒介素养,决定着人们在网络语言的浪潮中趋利避害的程度。
(一)青少年、大学生应以谨慎的态度使用网络语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青少年和大学生在筛选使用网络语言时要适量、适度、适时。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青少年、大学生写文章时不要过多引用网络语言,达到引起别人兴趣的目的。一篇吸引人的有水准的文章是以内涵深刻、角度独特来博得读者青睐的,不是凭借运用大量的网络语言投读者所好。另一方面,网络语言是有生命力的,对网络语言应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对有鲜活生命力、被人民群众约定俗成的健康的网络语言我们应报以宽容的态度,规范使用,如“点赞”。
(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青少年、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如果得到有效的提高,那么他们对各种媒体信息的是非分辨、分析评判、理解认知能力也将会随之提升。更有助于青少年、大学生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增强使用媒介的主人翁意识。而教育机构对于这部分人群使用网络语言的迁就、放任、附和等“不作为”态度让身处“囧”时代的青少年、大学生缺少一个正确的疏导和指导。因此应警醒青少年、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严格按照“三个要”组织语言:一要简洁明了,如网络蹿红的“高富帅”,这三个字既简单、明白又具有浓厚贴吧文化色彩,高度概括了男人在身材、财富、相貌上的完美无缺。又如“毁三观”,形容一件事情极端颠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些网络语言都表达明确,可使用。而对于 “涨姿势?表酱紫嘛!很开森”这些谐音字、错字混淆连篇的网络语言,应该彻彻底底地剔除。二要语句规范,在现代汉语中像“正能量”“菜鸟”的网络语词完全符合语法结构规律,可采用,而那些对文章语言的形成有不规范引导性的网络语言应摒弃。三要有层次品位,一些不堪入耳、不堪入目的网络用词用语都要彻底摒弃。
此外,媒体文字编辑也应责无旁贷的帮助作者分辨假丑恶网络语言,拒绝使用低俗、负能量多的网络语言,引导作者有选择性的使用真善美网语,让作者明白规范的现代汉语也能表现其含义的谐音,明白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不仅能传情达意,还能传递人类文明成果,而那些违背现代汉语要求和语法结构规律的网络语言不是真正的语言,作者应增强在选择文字时的自觉性。
在网络语言的浪潮中,我们不能任凭浪潮的冲击而手无还击之力,更应该积极面对网络语言和网络语言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全面、准确地认识、分析网络语言,提高人们的媒介素养,使网络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减少其带来的危害。让网络语言与使用网络语言的人都能在一个和谐的空间中健康成长。□
(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