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祥 章佳萍
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班级建设的路径研究
王林祥章佳萍
本文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班级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SPSS19.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了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得出职业生涯规划四个层面与班级建设四个层面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最后提出了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的班级建设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班级建设;认知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最基础的一项准备工作,也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关键一环。班级是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组织方式,在教育教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良好的班级建设是形成校园优良学风的前提,更在人才培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与班级建设之间的关系也因为两者目标趋向的一致性变得越来越密切。在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如何寻找班级建设的新路径,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源于美国,它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学者尚娅,何可(2009)将职业生涯规划分为自我认知、规划程度、职业意识三个维度;学者廖永珍,赵光红,阮满真(2009)将其划分为自我认知、环境评估、职业目标、行动计划、人际关系、反馈修正六个维度;学者陈新(2012)则将其划分为认知态度、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目标设定、对求职过程的影响五个维度。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维度划分既有重合的地方,又有各自的侧重点。根据查阅的期刊和著作文献,国内外学者对高校的班级建设缺少实证研究,研究视角大多停留在单一维度。比较接近本研究内容的是学者邵霞琳(2009)从导入生涯规划理念、完善班级制度建设、关注职业发展情景、形成良好竞争氛围等方面探讨了职业生涯规划与班级建设的关系。
本研究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2016届毕业生进行预调研,结合对经验丰富的学生工作线教师的访谈结果,形成了预试调查问卷。其中: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主要借鉴廖永珍(2009)等编写的《高护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的研制与信效度检测》后修订完成;班级建设量表通过与多位学工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班干部和班级学生的访谈,从360度进行全方位描述编制而成。通过小样本调查,剔除了因子载荷低于0.3的题项,最终形成了30题项的正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七点量表,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调查对象为学院9个二级学院29个专业从大一到大四各个年级的理工科专业与文科专业学生,大体可以体现目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正式问卷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735份,问卷回收率73.5%,有效问卷628份,有效率62.8%。测量项与样本量超过了1:10。
表1 职业生涯规划与班级建设各维度的相关分析(n=314)
表2 职业生涯规划对班级建设中人际环境建设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n=314)
1.因子分析
本研究把收集到的628份样本分成两半,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前,对314份调查问卷进行了KMO测度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经分析KMO值为0.813,巴特莱特球体检验中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统计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经正交旋转寻找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各题项在对应因素上的因素载荷在0.632~0.883之间,累计方差解释率均在65%以上,总问卷和各变量的Cronbach's Alpha的值均大于0.7,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从因子分析结果来看,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划分为四个因子,分别命名为: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环境认知、行动认知,各指标的因子载荷系数均在0.5以上。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作为因子,结果得到4个因子,解释了总体方差的68.75%。
采用同样的方法,班级建设可以划分为四个因子,分别命名为:人际环境建设、组织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建设和学习环境建设。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作为因子,结果分别得到4个因子,解释了总体方差的65.42%。
2.相关分析
对职业生涯规划因素量表中的4个变量分别与班级建设4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以此来研究职业生涯规划因素对班级建设的影响效果。结果如表1所示。
从结果分析来看,自我认知与班级建设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职业认知与人际环境建设和学习环境建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环境认知与班级建设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行动认知与人际环境建设和学习环境建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3.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来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用逐步进入法进行变量的筛选。以班级建设为因变量,以职业生涯规划量表中所抽取的4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回归方程:人际环境建设=.285 F1+.332 F2+.175 F3+.316F4+.176
分析结果显示,四个变量全部进入回归方程,统计F检验的P值为.000,说明人际环境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4个层面之间的线性相关显著,对应的t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人际环境建设与这4个因素之间存在线性回归的关系。调整后的R2为.612,表明该4个变量能解释职业生涯规划总变异量的61.2%。说明加强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环境认知和行动认知能够增强班级人际环境建设。
同理得出组织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建设、学习环境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4个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
组织环境建设=.336 F1+.236 F3+.189
人文环境建设=.289 F1+.375 F3+.196
学习环境建设=.316 F1+.313 F2+.166 F3+.3856F4+.127
通过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本研究最终得到职业生涯规划与班级建设之间的关系模型,如图1。
图1 职业生涯规划与班级建设的关系模型
(1)自我认知与班级建设四个层面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组织环境建设之间关系最为密切。说明当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人格特征、个性特点、专业兴趣与社会需求时,能够更好地融入组织,从而增强班级文化。因此,可以通过互动交流会,进行自我认知的探索,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个人偏好与专业学习的交汇点。
(2)职业认知与班级建设两个层面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人际环境建设之间关系最为密切。说明当大学生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后,能够加强人际交往的欲望,从而增强班级人际环境的气氛。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可以通过校友讲座、同行生涯人物访谈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工作内容和可行性职业发展方向。
(3)环境认知与班级建设4个层面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人文环境建设之间关系最为密切。说明当大学生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学习环境后,能够对环境做出正确的评估,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因此,可以定期开展班级间的联谊会,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根据阶段性学习生活进行周围环境的比较、评估和再评估,从而修正自己的行动方案。
(4)行动认知与班级建设两个层面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学习环境建设之间关系最为密切。说明当大学生在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后,能够较好地执行学习目标,主动学习,增强班级学习氛围。因此,可以通过班级职业生涯规划的成果展示,对该阶段的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总结。
[1]尚娅,何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三维度分析——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1):44-45.
[2]廖永珍,赵光红,阮满真.高护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的研制与信效度检测[J].护理学杂志,2009(10):4-7.
[3]邵霞琳.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的班级建设模式[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09 (6):76-79.
[4]陈新.生涯规划与大学生职业获得过程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调查[J].商场现代化,2009(11):25.
[5]夏春晓,马薇薇.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加强大学班级管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9):20-21.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