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瑞仙巴艳东吕虎军
艾灸背俞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魏瑞仙①巴艳东①吕虎军①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艾灸组与药物组,每组4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程度、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艾灸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 (P<0.05);艾灸组治疗后的激素水平各项指标值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艾灸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程度优于药物组(P<0.05),尤其是治疗6个月后随访的结果,症状、和激素水平药物组能保持到治疗结束时的状态,而药物组各项指标反复比较明显。结论:艾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肯定,尤其是长期疗效较好,且为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易被患者接受,便于临床推广。
艾灸; 背俞穴; 围绝经期综合征
First-author's address:Bayannaoer Municipal Hosipital,Bayannaoer 015000,China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亦称绝经综合征和围绝经期综合征[1]。围绝经期是每个女性必然会经历的一个正常的生生理变化阶段,该阶段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开始紊乱,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临床常见症状群:月经紊乱、潮热阵汗、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头痛、眩晕、心悸、皮肤蚁走感、性欲减退等[2-3]。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加和人口的老龄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因此为保护这一时期女性身心健康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问题。对于更年期综合征,西医主要以激素替代治疗为主[5],现代研究发现外源性雌激素改善肝抗氧化能力,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6-7],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大豆异黄酮能够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8-9]。中医治疗该病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使用广泛、疗效确切。其中艾灸疼痛程度小,疗效好,患者容易接受。笔者对8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艾灸治疗,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病例为2014年3月-2015年12月巴彦淖尔市医院妇科、中医科门诊就诊患者共86例。所有观察病例均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按其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艾灸组43例,年龄45~55岁,平均(51.7±2.3)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14.5±10.6)个月,积分量(Kupperman指数评分,KI评分)为(24.56±3.23)分。药物组43例,年龄46~54岁,平均(51.2±2.8)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13.8±11.2)个月,KI评分为(25.26±4.81)分。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和K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10]中医绝经前后诸证诊断标准,结合改良Kupperman评分[11]进行诊断:(1)年龄45~55周岁;(2)有月经紊乱、潮热汗出、感觉异常、情绪激动、情志异常等症状;(3)改良Kupperman评分>15分;(4)血清雌二醇(E2)降低,绝经后E2水平周期性变化消失;(5)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增高,绝经后FSH增加20倍,LH增加5~10倍,FSH/LH>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均为门诊患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子宫及双侧卵巢完整,且近3个月未服用任何针对该病的药物。
1.4 排除标准 凡有下列一项者即作为排除病例:(1)不符合本病上述诊断标准者;(2)年龄小于45岁或大于55岁者;(3)卵巢肿瘤、双侧卵巢切除和卵巢功能早衰者,及伴有其他妇科疾病者;(4)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和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的患者或伴有其他影响生存的严重疾病;(5)存在严重的皮肤破损、皮肤病等艾灸禁忌证;(6)近期曾服用同类药物或性激素者;(7)有精神疾患及生活不能自理者;(8)依从性差不能很好地配合完成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艾灸组:取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操作:令患者俯卧治疗床,暴露背部,再将无烟清艾条切成约5 cm长的艾段,点燃置于艾灸盒内,将灸盒置于患者穴位处,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患者的耐受温度调整灸盒高度,1次/d,30~40 min/次(以患者的热感程度为主),10 d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3 d,连续治疗3个疗程,以后隔天治疗一次,共治疗3个月。艾灸时一定要使背部感到温热舒适,热感向深部渗透,或向远端传导,这样才有效。艾灸后皮肤出现均匀的潮红,微汗出为最佳,治疗后嘱患者休息20 min离开。
药物组: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给予结合雌激素0.625 mg,1次/d,连续服用25 d,至16 d时添加安宫黄体酮10 mg,1次/d,共10 d,连续治疗3个月。
1.6 观察指标
1.6.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判定临床疗效。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n≥90%,显效:75%≤n<90%,有效:30%≤n<75%,无效:n<30%。
1.6.2 症状(Kupperman)积分评定 积分量(Kupperman指数评分,KI):评定项目包括血管舒缩症状(烘热出汗)、感觉障碍、失眠、神经性症状(易激动、疑心)、抑郁、眩晕、疲乏、关节与肌肉痛、头痛、心悸、皮肤蚁走感、性生活状况、泌尿系感染。症状评分标准:每种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其程度因子也以数字表示:无:无此症状,记0分;轻:症状较轻,不需治疗,记1分;中:症状较重,但能坚持一般工作,记2分;重:症状严重,不能工作,须卧床或接受治疗,记3分。每项症状的系数与程度因子乘积之和即为KI值,KI值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总分最高可达63分。以上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3个月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时进行。评分由不参与治疗的专人负责,以确保各项评分标准的一致性。
1.6.3 实验室指标评定 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1、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共测4次。采集外周空腹静脉血5 mL,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并于-20 ℃冰箱保存待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试剂盒为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生产。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KI评分比较 艾灸组治疗1、3个月、治疗后6个月随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前与治疗1、3个月、治疗后6个月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治疗后6个月随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后6个月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6后个月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2、FSH、LH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FSH、LH、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治疗后的激素水平各项指标值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I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I评分比较(±s) 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6个月后随访艾灸组(n=43)24.56±3.23 13.44±2.317.70±2.178.67±2.77药物组(n=43)25.26±4.81 15.81±4.01 10.58±3.77 13.49±4.16
表3 两组治疗前后E2、FSH、LH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E2、FSH、LH变化比较(±s)
注:FSH:两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艾灸组△、*比较,P>0.05),药物组△、*比较,P<0.05。LH:两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两组△、*比较,P<0.05。E2:艾灸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药物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艾灸组△、*比较,P>0.05;药物组△、*比较,P<0.05
组别时间FSH(mIU/mL)LH(mIU/mL)E2(pmol/L)艾灸组(n=43)治疗前67.07±30.5545.62±12.10 82.73±51.69治疗1个月后50.70±15.90☆33.60±6.90☆153.26±42.30☆治疗3个月后41.93±11.90△25.70±6.68△104.63±41.10△治疗后6个月随访45.60±13.50*30.58±6.25*142.51±37.80*药物组(n=43)治疗前68.66±24.0346.84±9.51 80.67±47.50治疗1个月后54.68±15.00☆37.62±6.64☆123.47±40.10☆治疗3个月后49.53±12.10△30.98±5.87△92.88±36.90△治疗后6个月随访55.14±10.08*38.30±7.85*96.06±41.20*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生殖阶段向非生殖阶段过渡的衰老过程,达到此期的标志是更年期症状或更严格地称之为更年期主述的出现,也有学者称此期为围绝经期和绝经过渡期[12-13]。围绝经期是妇女一个正常的特殊生理过程,主要的生理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和卵泡数量逐渐减少,分泌的雌激素逐渐减少,对下丘脑-垂体轴的负反馈功能减弱,从而引起一系列心理、生理、内分泌的变化[14-15]。表现为FSH、LH上升,尤以FSH明显,而E2水平明显下降。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祖国医学认为,妇女年近四十九岁,肾气开始衰竭,天癸即将枯竭,冲任二脉出现虚损,精血不足,不能维持机体的“阴平阳秘”,导致心、肺、肝、脾、肾五脏功能的紊乱,肾气不足,肺失宣发肃降,心神失养、心肾失交,肝气郁滞、肝阳上亢,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从而出现围绝经期的临床症状。
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难经》六十七难云:“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杨玄操认为:“腹为阴,五脏募皆在腹,故云募皆在阴;背为阳,五脏俞皆在背,故云俞在阳,内脏有病则出行于阳,阳俞在背也。”,故五脏之病当取五脏背俞穴。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脏所藏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以脉络为联系通路,而实现脏腑与机能的统一[16]。膀胱经为十二正经中腧穴最多的一条经,其中五脏六腑之背俞穴,与五脏六腑之功能紧密相关。针或灸脏腑之背俞穴,通调脏腑经气,调节气血,从而达到阴平阳秘。
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证明,脊神经是背俞穴针刺效应的神经生理学基础,背俞穴的针灸效应与神经和内分泌的调节有关,其背俞穴是最有神经节段特点的穴位之一[17]。针刺腧穴引起针感传导反应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对交感神经末梢的化学介质释放发挥调解作用,从而达到调理脏腑、治疗疾病的目的[18]。特别是针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故针灸刺激背俞穴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影响内分泌系统,引起腺垂体分泌FSH、LH减少,纠正腺垂体的亢进功能状态,从而延缓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衰老[19]。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衰退,内分泌平衡状况发生变化,导致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的功能失调,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变化的临床症状[20]。本研究结果表明,艾灸五脏背俞穴后,围绝经期合征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明显改善,艾灸治疗后血清FSH、LH水平显著降低,血清E2水平显著升高,说明艾灸可以良性调整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能有效治疗该病。尤其治疗后6个月随访雌激素水平和症状并没有出现反弹的情况,说明疗效可以持久稳定。临床治疗该病的很多方法当时均是有效的,但是远期疗效不很理想,所以笔者不断地研究一直在寻找一种更好的疗法,即有好的即时效果,又能保证远期疗效。本研究表明艾灸背俞穴有这样的作用,因此艾灸在治疗该病上有好的应用前景,要在灸法、艾灸材料等方面做更进一步的研究,让艾灸在临床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医药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尤其是针灸,因其方法多样,不良反应小,疗效肯定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但部分患者对针刺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若治疗时过度紧张,进针时产生强烈疼痛感,将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势必影响针刺治疗的效果[21-22]。而艾灸就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祖国医学认为,艾灸作为一种适宜的温热刺激,作用于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可以产生包括局部、远端乃至全身的一系列临床效应,而调节机体脏腑器官功能。“伟哉艾灸之力,诚非其他药石所能及”、“针之不为,灸之所宜”这是对艾灸宏大效力和广泛应用的概括,灸法也确实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价值。就目前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而言,日常保健备受关注,艾灸作为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疗法,可以作为保健的首选疗法,因此灸法将在更广阔的疾病预防与治疗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0.
[2]吴力飞.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8):4682-4683.
[3]邓伟民,周丽,李晓昊,等.补肾健脾化瘀中药对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6):507-510.
[4]秦正玉,胡玲,汪克明.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1):58-60.
[5]徐天舒,钱雷,周俊青,等.针刺补益肾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152-154.
[6]张韶英,平洁,汪晖.雌激素对老年雌性去势大鼠肝脏代谢能力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4):424-427.
[7] Agacayak E,Basaranoglu S,Tunc S Y,et al.Oxidant/ antioxidant status,paraoxonase activity,and lipid profile in plasma of ovariectomized ra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strogen,estrogen combined with progesterone,and genistein[J].Drug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herapy,2015,6(10):2975-2982.
[8]王继峰,牛建昭,李华,等.大豆提取物对去卵巢大鼠脂代谢的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4):48-51.
[9]焦润生,姚兰春,金香兰,等.外源性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抗氧化能力及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6,40(1):10-12.
[10]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70.
[11]来佩俐.妇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32-333.
[12] Alan H.Decherney.现代妇产科疾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55.
[13]罗元恺.肾气天癸冲任的探讨及其与妇科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7(1):11.
[14]黄守清,杨丽蓉.围绝经期妇女中医证素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783-785.
[15]侯文静.坤更欣胶囊对雌性“更年期”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16]宋鹏.局部围刺结合背俞穴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4):29-30.
[17]沈雪勇.经络腧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82-283.
[18]齐红梅.华佗夹脊穴临床应用新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172-174.
[19]金弘,刘婷婷,王荣.针刺五脏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8):572-574.
[20]沈金凤,李秋霞.滋肾养肝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2例[J].河南中医,2014,34(2):282-283.
[21]张凌媛,康洁,丁珊珊, 等.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舌苔脱落细胞EGFR表达与中医肝郁分级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6):14-16.
[22]李日兰.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机制及雌激素替代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6):194-195.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Back Shu P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WEI Ruixian,BA Yan-dong,LYU Hu-ju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7):045-048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enopausal syndrome. Method: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reatment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effects,degree of improvement of symptoms,differences of hormone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xibus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drug group(P<0.05).The index value of the hormone levels in Moxibus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drug group(P<0.05).The symptom improvement of Moxibus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drug group(P<0.05),especially 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the results,symptoms,and hormone levels of drug group remained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status,and the indexs of drug group were more obvious.Conclusion:The curative effect of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 menopausal syndrome,especially long-term curative effect is good,and for the green therapy of non-toxic side effects, easy to be accepted by patients,easy to clinical promotion.
Moxibustion; Back Shu Points; Peri menopause syndrome
10.3969/j.issn.1674-4985.2016.27.012
①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魏瑞仙
(2016-06-16) (本文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