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素珍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可见质疑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课堂质疑现状
我了解到我所教的两班学生中有二分之一的学生属于积极主动型,三分之一的学生属于被动接受型,也有六分之一的学生属于“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型。被动接受型的学生,他们的质疑能力、质疑水平达不到要求;“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型的学生,他们缺乏质疑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其中的一个目标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C,BD是对角线,且OA=OC,AB//C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经过学生们的一番思考,展示环节开始了。积极主动型的学生陆续闪亮登场。他们大大方方地走向展示区,首先将题朗读一遍,然后自信地、有条有理地进行分析。如A同学分析道:“由AB//CD可知∠BAC=∠ACD,又因为∠AOB=∠COD, OA=OC,故△ABO≌△CDO,所以BO=OD。又因为 OA=OC,故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教室里一片掌声) B同学不甘示弱,疾步走向展示区,拍拍手分析道:“接前面同学的分析,故△ABO≌△CDO,所以AB=CD。又因为AB//CD,故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教室里又一次掌声雷动)C同学此时也蠢蠢欲动,极力想展示另一种方法,但由于时间关系,更为主要的是,从学生或犀利清澈、或展眼舒眉、或迷茫、或疑惑、或呆滞的各种眼神和表情中,我就此中止了C同学的展示。此刻,质疑环节必得启动。因为质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望;学生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于是我进行引导:“同学们,该题有问题需要质疑吗?”教室里一片哗然。多年的经验和直觉告诉我,该题肯定有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的学生存在。我自作主张,有目的地向三类同学逐一查询,AB//CD,为什么?“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型的D同学哑口无言。接着被动接受型的E同学答道:“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的性质可知AB//CD。”此时, 教室里一片爆笑,做老师的岂不痛哉?积极主动型的同学按捺不住喊道:“已知。”眉头紧锁的我终于舒展了……
此案例给了我很深的思考和启示,甘肃省环县第五中学自课改六年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堂学习中部分学生的无质疑行为令人担忧。很多学生,由于受年龄、性别、性格等影响,即便对本节课知识一清二楚,也不愿积极主动地展示;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这道题的解法稀里糊涂,一知半解,但缺乏刨根问底的质疑精神;更有甚者不懂装懂。针对这种现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质疑习惯是目前数学课堂教学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质疑习惯
(1)我们要消除学生顾虑,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害羞心理,怕被同学嘲笑、讽刺,怕被老师批评,不敢大胆提出疑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本质里有被尊重和被承认的需要。”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用信任的目光和期望的语气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其消除顾虑。
(2)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关键靠老师的引导。作为数学科任老师,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特别是在新旧知识连接处、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处,提供素材,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研究,从而产生疑问、提出问题。
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思维过程起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于某一具体问题。没有问题,思维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质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引起矛盾冲突,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
质疑问难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要注重坚持不懈,使学生常质疑问难。但是这种好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更不是一蹴而就可掌握得了的,都是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和掌握。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锲而不舍地把这项工作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