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秀兰
要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练习。现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情境串珠,凸显趣味性
为了有效缓解枯燥的数学练习,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积极完成练习,可以创设多个前后呼应的情境,将新知的探索与课堂练习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在《数学广角——搭配(一)》一课教学中,笔者以“明明到我校参加乒乓球比赛”的大情境为背景,把“猜号码牌”“猜参赛人数”等活动情境,通过“明明的比赛活动过程”这条主线串在一起。课始,创设了学生猜参赛人数和明明的参赛号码牌的情境,并设计了两道探究练习:①本次比赛参赛人数是由2和3组成的两位数,你能猜出参赛有几人吗?②明明的参赛号码牌是由1、2、3这三个数字中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你能猜出明明的号码牌吗?在这一环节的情境活动中,完成数字排列规律的初步体验和感悟。接着,又创设了“三人握手”情境练习:经过激烈的比赛,明明和其他两位同学取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他们互相握手祝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在教学中,笔者将一系列的练习巧妙地融入一个个紧密相连的情境中,通过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情境,将一个个原本孤立的练习题有机地串在了一起,使数学练习不再是机械式的重复,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练习实效。
二、逐级递进,凸显层次性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教材在呈现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思想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积累,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也要突出层次性,设计巩固性问题、拓展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等。
如在教学《角的分类》这节课时,在学生探究新知,初步感知各类角基本特征后,笔者设计了如下有梯度的闯关活动:
(1)说一说:观察角,说角的名称。
(2)猜一猜:根据老师描述快速说出是什么类型的角。
(3)填一填:观察大屏幕,已知∠1=70°,∠2=( )。
(4)折一折: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下面度数的角吗?
90° 45° 135°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观察屏幕上的角说说这是哪一类角,加深学生对各类角基本特征的认识。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 “猜一猜”是什么类型的角,需要学生动脑联系角的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填一填”,要求学生应用所学新知进行分析推理,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最后,通过“折一折”的操作练习,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设计这一系列的闯关练习由易到难,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既获得了基础知识,又发展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千帆竞发,凸显激励性
人人都渴望成功,小学生更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数学课堂练习中,巧妙设计竞赛题,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能有效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时,笔者先用课件展示了北京奥运会中国所得的奖牌数:金牌51枚、银牌21枚、铜牌28枚。请学生比较奖牌数,提出减法计算的问题。在组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出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法。在接下来的练习中,笔者设计了“拿铜牌”“争银牌”“ 夺金牌”三个充满竞争性的环节。创设有效的竞赛练习,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不但能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四、学以致用,凸显生活性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素材的选用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也要尽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中选取素材,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从而积极参与练习。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笔者设计了“欢乐购”活动。活动中,将4人分成一个活动小组,把本子、橡皮擦、铅笔、文具盒、尺子等学习用品标上价格,每人准备一定量的模拟币,一人当售货员,其余当顾客,顾客每次选择购买两样学习用品。售货员需要思考:顾客买东西的钱够不够?如果够,要不要找钱?等一轮游戏结束,角色互换。游戏结束,顾客汇报:买了哪两样学习用品,要花多少钱?找回多少钱?通过这样模拟现实的实践活动及生活中真实的购物活动,学生在购物中不自觉地巩固了新知,不仅能更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计算,而且还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我们在设计数学练习的时候,要认真钻研教材,关注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对教材里习题做适当改编、调整、补充,使之具有趣味性、层次性、激励性、生活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