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虎
摘 要:生活即作文,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也是作文写作教学活动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事实上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往往人为地把二者割裂开来,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实语文课文有无穷无尽的作文写作的宝藏,有素材、立意、结构、技巧、语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学习课文,进行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其实质是系统地、有条不紊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成为娴熟驾驭语言文字的行家里手。阅读教学是为写作打下充足基础,是前奏;而作文写作是拉开大幕,诠释阅读教学,对语文课文进行注解。
选入课本中的文章是历久弥新的各个时代的经典名作,是人类精神财富宝库中的一颗颗璀璨明珠。语文课本中有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知识,其文本选的又是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最好蓝本。基于这一点,我们始终想从语文课本中挖掘作文写作的激发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突破能力和构思能力。语文课本是一座无穷无尽的宝藏,只待我们挖掘数以万计的珍宝;语文课本是一眼水井,越挖井水越甘甜;语文课本是一棵参天古木,精心修剪,会愈加枝繁叶茂。所以,我们不能深入宝山却空手而归,面对大海却又望洋兴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学生学习写作来说,语文课文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故事、开掘创作灵感的源泉、新颖别具匠心的结构、深刻彻悟启迪睿智的意旨、清新忘俗的语言……
一、从写景名篇中学习如何写景状物
在高中的写作教学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已经不占优势,教师也不会花很大的精力去训练这种类型的文章写作,所以有时候课文当中的写景技巧就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写作实练。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是描写荷塘月色的名篇,因此课文要求学生一定要背诵,但是光靠背诵解决不了最根本的问题,关键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去欣赏这些描写景色的语言,告诉学生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使这些语言表达得如此完美。第一,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中,“泻”字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第二,善于运用叠词,如“曲曲折折、田田、亭亭、缕缕”等加强了语气,增加了音韵美,同时深化了物态情貌。第三,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不染纤尘的美质。我们可以选择在讲完这三个写作技巧后,随机布置一个当堂演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写作,然后教师再进行修改点评,这样学生才能在理解欣赏课文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升华,那么当学生要描写一种事物时,可能会很容易下笔,用不着教师在作文课上又进行指导训练,这样反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写作。
二、从文学作品中学会运用写作技巧
课文中的文学作品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感染了读者,熏陶了人们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这是因为文章有着巧夺天工的技巧。《记念刘和珍君》是如何塑造刘和珍英雄形象的呢?这篇课文的第一、第二节依次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由和必要性,接着在第三、第四节依次回忆了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神态特征,这样刘和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即行文过程中“是什么”的问题就渐渐清楚了。然而这么善良可爱的学生,“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接着便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但“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上述内容言外之意就是:反动统治者太凶残了!这样,作者对像刘和珍这样学生的爱,以及对段祺瑞执政府残杀充满正义感的学生的揭露,就不言自明了。课文的第六节用“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种形象的类比,喻指代价巨大的流血牺牲。这样,作品行文中的“为什么”的问题便清楚了。作者在唤醒民众:不要与反动统治者作直接对抗。这样,课文的主题由点及面地总结了“三一八”事件的历史教训,提升了刘和珍等烈士殉难的现实意义。总之,抓住了人物特征,便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了主题,提高了作文写作水平。
可以说写作方法千变万化,只要是有心人,一定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找到很多可供学习的好文章、好方法。
三、从领会课文的布局谋篇中学以致用
面对每年的高考作文,议论文文体的训练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占优势,但是很多学生如果不是老师特别要求,经常会选择写记叙文,因为有些学生根本弄不清楚什么是议论文。其实在我们以往接触学习的课文作品中,有各种文体的文章,只要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把这些文章和学生平时的写作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领会作者的布局谋篇,并揣摩效仿、学以致用,可能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所提高。如荀子的《劝学》,它是一篇文言文,更是一篇标准的议论文。此文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展开论证,在论证的过程中采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从而形象深刻地论证了“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它当作一次议论文文体写作教学,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地重复论点、论据和论证,那么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心里可能已经明确了议论文文体的特征,这比再花一两个课时去讲解议论文文体要简单和轻松。
四、从教材中挖掘学生写作的素材
目前,新课程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进行作文教学,阅读教学的同时也是作文素材积累的过程。
课文中文章形式多样,诗文辞赋;内容丰富多彩,人事万物,无穷无尽;写作技巧,奇思妙想,令人叹服。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写作四季景色,以寄寓哀怨喜乐之情。一曲《雨霖铃》,柳永写出羁旅远游,恋人天各一方,难以长相厮守的痛苦,引起人们强烈的感情共鸣!《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的著名演讲,内容主要关于黑人民族平等,对美国甚至世界影响很大,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课文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作文写作中信手拈来,可丰富作文内容。
课文的阅读和作文的写作结合起来,既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又解决了作文教学天马行空,长篇累牍的痼疾,促使学生重视课文,乐于写作,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当然利用课文学习写作并不是要大家将教材生吞活剥、囫囵吞枣,而要将从课文中学到的材料方法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有效地进行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迁移,让学生在模仿中领悟写法,从而有所创造,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语文老师一定要立足文本,注意渗透写作训练,那学生就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样,语文课文阅读教学和作文写作便能够有机整合成一体,学生写作也会有的放矢,作文水平也会日益精进。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