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吉
摘 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般在开篇都安排了一篇句式整饬、语言精美的现代儿童诗歌作品,由此足以看出诗歌文学对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性。如何才能根据这一文体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呢?文章提出三点建议,希望提升现代诗歌的教学效益。
笔者以《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篇现代诗歌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现代儿童诗歌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朗读训练,在聚焦形式中把握现代诗歌的韵律节奏
现代诗歌语言精练、句式整饬,在整个行文中,文本的语言流畅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放声诵读。在《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中,全文都设置了“ao”韵,每一句都落在这个音上。而在语言设置上,也呈现出强烈的对仗意识,使得整篇诗歌都呈现出韵律和谐、节奏鲜明的特点。
鉴于此,教师并没有将诗歌创作特点中的一些规律作为一种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灌输,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在声音的浸润中感受押韵和独有的表达特点形成的表达效果。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先是引领学生自主性阅读,探寻诗歌表达的内在特点;在学生发现自然规律之后,教师再次引领学生通过男女生互读、小组之间的赛读等多种形式,将文本语言现象在诵读声中揭示出来,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认知语言。
朗读是学生感知语言、体悟文本的重要策略。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将朗读的训练与感知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掘品味,在深入辨析中感受现代诗歌的创作策略
现代儿童诗歌的创作者往往能选择适切的表达方式。因此,纵观整个儿童作品,比喻、拟人、对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充满了整篇文章。而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语言,力争从文本的内容中抽离出来,将关注力聚焦在文本表达的策略上。
例如,教学这篇诗歌的第三自然段“寂寞多年的荒山,如今已枝繁叶茂;当风儿吹起的时候,便涌起阵阵林涛”,课文中通过植树前后的对比,展现了“寂寞多年”与“枝繁叶茂”之间的对比效果;而寂寞情感的拟人化手法、“阵阵林涛”的比喻之精妙等,都应该成为阅读教学引领学生品析鉴赏的重点。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寂寞多年”这个核心词语,进行想象,光秃秃的山岭究竟是一幅怎样的模样,从山岭的形状、裸露的颜色、动物的生活状态等维度进行想象。紧接着,教师则引领学生再次通过对“枝繁叶茂”这个词语所展现的状态,想象一片绿荫的山岭世界是怎样的状态,从而在深入诵读中感受两者之间的对比。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眼中所看到的是僵硬枯燥的文字符号,而心中所能想象到的却是整个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意蕴。教师正是紧扣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性默读、辨析式阅读,来提升学生的认知兴趣,从而感受现代诗歌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夯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想象体验,在语言转化中体悟现代诗歌的内在意境
诗歌这一文体的创作规律就是借助最简洁的语言呈现最为丰满的意蕴。因此,现代诗歌的教学不仅要关注文本的语言,更要关注文本所展现出来的意蕴。由于现代诗歌的意蕴都不是作者直接言明的,而是作者采用含蓄的表达方法蕴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经过体验与想象,开掘出文本中的意蕴。而当学生内心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借助语言形式的转化,通过实践练笔的形式加以转化,从而实现诗歌意蕴的再体悟、再强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有着与众不同的创作规律和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从小多读诗歌,对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不能无视这些文体特点的客观存在,而将其落入一般化教学的固有套路中去,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这一文体的学习与体悟。因此,阅读教学应该紧扣现代诗歌自身的特点,在不断研读考量的过程中深入文本,才能获取学习效益最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艳影.浅谈小学现代诗的教学[J].吉林教育,2014,(27).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龙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