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学将
摘 要: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文字准确领悟的能力,需要长期坚持训练才可增强。朗读训练是增强语感的重要方式之一,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并不断细究品析,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结合生活经历,进行语言文字和情感的同构共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B-0082-01
语感是一种阅读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朗读训练才可以积累提升。语感较强的学生,面对一篇文章可以快速筛选文章信息,准确把握感情基调。语感的强弱有先天因素的存在,但主要是后天的强化训练。语感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去“读”,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老师“讲风”依然盛行,学生几乎没有时间阅读感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的观点。有的老师也让学生去读,但是训练点把握不准确,比较肤浅,还没有深入到语感的培养。老师对学生的语感训练只是停留在“朗读”上,没有技法点拨,也无法实现语感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在朗读中丢字破句的现象比较严重,更无法形成语感。
一、朗读指导,训练语感
朗读并非张大嘴巴大声“喊”,而是一项技能。朗读时要注意把握语句的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在朗读中酝酿感情。老师要为学生介绍文章写作的背景,学生在阅读之前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体会作者写作的用意,再阅读文本,情感更加充沛、准确。学生只有找准文章的感情基调,在阅读时才可以产生深刻的感悟,语感的训练才会有实效。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文章语句标出重音和节奏,为学生做好阅读示范,引领学生投入“有情”朗读,进而形成语感。
例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学生初次听录音时不够严肃,听到“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一句时,学生还哄堂大笑。学生没有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听到第二段时,了解到母亲虽然体重很轻,但是承担的任务很重,心情逐渐沉重起来。学生在倾听中渐渐走进故事情节,最后一句“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学生情绪也很低沉。录音为学生的朗读做示范,学生在模仿中读出自己的理解。本课朗读主要是语气语调的指导,第一段的语气比较轻松、平缓;第二段朗读时,要突出作者的“难过”;第三段要抓住小护士的“动情”;最后两段要读出作者的“深情”。
按照老师的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意,潜移默化提升语感。所以,朗读技巧的指导是很重要的,对语感的提升可以事半功倍。
二、精读品析,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还需细节品析,老师要指导学生对具体句子进行分析鉴赏,领会用词的准确性。小学语文学习了句式转换,老师可以让学生体会肯定句表达、双重否定句表达以及反问句表达的不同效果,在句式转换中体会感情的强弱。分析句子时还可以对句中的个别词语深刻分析,给学生讲述“推敲”的故事,提升学生鉴赏词语的准确性。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增强对文字的感受力,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
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中,很多句子带着强烈的感情,如“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老师投影这个句子,让学生试着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变成陈述句。句子变成“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老师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都能读出来,反问句语气强烈,有较强的感染力。本文每个句子都浸润着浓浓的不舍之情,老师可以为学生补充几个抗美援朝的人物故事,如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为朝鲜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样,学生便可以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而理解“亲人”的含义。
三、联想想象,悟出语感
阅读想象是老师培养学生语感的常用方法,也是帮助学生快速提升语感的捷径。阅读想象经常被老师选择性忽略,一般描写比较美的文章,配乐朗读时老师会让学生闭着眼想象,体会画面的美,对其他故事类的文章,老师只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情节。其实无论哪种文体的文章,都可以经过想象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写景的文章,通过想象体会意境的美;写人的文章,通过想象探究人物语气、神态和心理。联想和想象需要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带着自己的感情去阅读,可以得到更多的阅读收获。
如《沙漠中的绿洲》一课,在读到“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时老师让学生想象空中洒雨的情景,以及雨后花草树木的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观察过的雨后景色联想迪拜园林工人进行人工“降雨”的情景,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花草树木的爱护,从而理解要珍惜沙漠中的绿洲就要爱护花草树木的文章主题。用培养一个孩子的费用去培育一棵树,还可以引发学生联想,体会树木的珍贵。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首先要有老师的范读做引领,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语调做到正确朗读。老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和停顿,避免朗读时破词破句现象的发生。增强学生语感,还需要对个别词语进行品析,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边读边想是提升语感的重要方法,老师在阅读指导中要选择合适的情节让学生想象,体会语言内涵,从而增强语感。
参考文献:
周湘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J].教育导刊,2012,(2).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