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恺++黄雷青
文章编号:2095-6835(2016)17-0068-02
摘 要:交通建设一直是我国政府重视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要想获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的不断进步,就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是货物运输和安全出行的首要选择,我国的铁路分布较广、线路复杂,铁路运输系统需对铁路的动态分布进行严格管控,因此,铁路运输系统常常处于高负荷的运行当中,日积月累,对铁路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不利影响,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为了确保铁路的安全畅通,需做好线路设备的维修。设备维修的质量直接影响了铁路的安全,有必要提高对设备维修的重视程度。基于此,对铁路线路设备的维修和管控进行了浅要探讨,分析了铁路线路设备维修技术的重要性,介绍了该项技术的应用及管控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线路设备;维修技术;铁路运输系统;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U231.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7.068
我国铁路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中,无论是在运行速度方面,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有了大幅提高,但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设备维修技术和管理方面,未完善管理机制,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铁路总公司未重视该问题,导致铁路线路设备维修技术和管控工作无法真正、有效开展,没有理论支撑,也没有进行大量的科学实践,在铁路的机制运行中存在安全隐患。在当下社会,人们对事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铁路的安全建设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总公司应不断改变传统的运营观念和运营模式,提高对铁路线路设备维修技术和管控的重视程度,避免在铁路运输系统中埋下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旅客的舒适度和行车安全水平。
1 铁路线路设备修理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1.1 必然性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铁路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新型设备的应用给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对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铁路行车安全的必要措施,传统的“检养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新型铁路,采用更先进的维修养护技术势在必行。
1.2 统一性
目前,线路设备的维修技术不断提高,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该体系不仅适用于铁路方面,同样适用于公路、桥梁、隧道等方面。随着铁路应用的微机化、信息化不断加深,线路设备的检查和维修速度明显加快,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1.3 多元性
该设备的维修体系不仅包含设备的维修技术,还包含设备的检修模式和方法,以及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从传统单一的维修技术转变为了多元性的维修模式。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可以使铁路道岔提速和使轨道结构强化提速;可以使隧道以及桥梁的结构更加完善,使列车在桥梁和隧道中行驶的安全系数更高。该体系为铁路提速和行车安全提供了多元素的技术支持。
2 设备修理技术控制及管理的重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很多行业的变革和进步,铁路运输行业同样受到了影响,许多新型的高科技应用将线路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带到了新的高度,可在实际线路设备维修技术控制及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重点问题,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分别为维修人员的专业性欠缺,维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项线路设备资料无法及时更新以及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
2.1 维修人员的专业性欠缺
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精密的系统,其不同线路设备都有自身的不同用途,新设备的应用,使得维修人员应该采用新型专业的技术对其进行维修养护,但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时间短,维修人员在技术的掌握上还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导致维修工作所需的时间长,或维修人员未及时掌握新技术,无法完成新型设备的维修工作。在管理方面,应对维修人员进行督促,使之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性,为维修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2 维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铁路运输系统常常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只能在停止运行的线路上对列车进行维修和养护,一些列车在运营过程中发现线路设备有问题,但在不影响正常列车行驶的状况下,常常是在列车结束运行后再对线路设备进行维修养护,这样给维修工作带来了困难。由于列车的运行间隙不会太长,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维修工作,导致维修人员在线路作业时常常处于时间紧、任务重的状态下,这对维修人员是一种考验。
2.3 各项线路设备资料未及时更新
我国铁路部门开展线路设备的统计间隔较长,通常为一年两次,甚至一年进行一次线路设备统计,导致各项线路设备资料未及时更新,给维修人员的养护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
2.4 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完善
开展任何工作的前提,其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铁路部门也是相同的,个别部门未设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将导致维修工作无法有序开展,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3 改善措施
3.1 加强对铁路设备的检查
由于铁路设备线路运行具有的特性,通常在检查工区检查线路时的工区人员较少,且文化水平偏低。同时,应扩充队伍力量,实现新旧制度的交替,外业有技术专家检查病害,负责检查铁路线路中的相关设备病害问题,比如铁路线路平面现状、线路纵断面的平整性、线路动态以及钢轨状态等。内业有“90后人员”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此进行有效结合,为保养工区提供第一手设备病害资料。通过对线路设备的内、外业管控,有效地了解了线路中各个环节的工作状态,加强了对线路状态的检查,又有效地分配了工区人员的“特长性”,真正掌握了每一段铁路设备的现场状态。
3.2 加强线路设备的维修技术
线路设备维修涉及的范围较广,比如线路、道口、桥涵的维修,清挖道床翻浆,保证线路道床有良好的排水性,对防护设备以及排水沟等设施进行维修和养护。此外,对线路的调整包括了线路的应力放散、调整轨缝、矫正轨底坡以及改变轨矩等。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维修工作均以周期进行,周期对线路进行巡检、周期对线路进行维修、周期对线路进行大中修等,加强对线路设备的维修,提高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是铁路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性。
3.3 完善我国铁路的线路维修技术
我国的铁路行业发展迅速,维修人员的技术常常与设备的先进性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提高线路设备的维修效率,保证线路设备的维修质量,并改善管理方法,实现对铁路线路设备维修的合理资源配置,使维修工作可以正常、有序开展,进一步将铁路线路设备维修规范化,从根本上改善维修技术和管理方法,使之实现效率最大化。
4 结束语
铁路的线路设备维修技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性与铁路线路设备维修技术水平密不可分,先进的维修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故障位置的精准维修,而落后的维修技术不仅会延长线路设备的维修时间,且无法切实保证线路设备的安全性,采用优质的维修技术还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铁路的行车安全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也关系着铁路事业能否正常、有序的发展,做好管理工作,合理、有效的管理可以使铁路的线路设备维修技术落实到实处,为铁路的安全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燕沛君,袁长卿,黄守刚.浅谈铁路线路设备的修理技术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0).
[2]黄为,张献州,李红月.铁路检察养修分开线路维修模式的探索[J].铁路建筑,2011(09).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