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研信息化协同学科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6-11-04 02:40张志远
科技与创新 2016年17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

张志远

文章编号:2095-6835(2016)17-0001-02

摘 要:主要分析了科研信息化对促进高校学科服务创新目标的发展。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提出了学科服务与科研信息化的协同发展。科研信息化可有效引导图书馆开展学科信息服务,提高学科服务质量。针对构建科研信息化平台对学科服务理论与实践现状的推动作用及学科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学科馆员;科研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7.001

科研信息化(e-Science)概念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科技资源的交流、汇集、共享与储存的全球性合作项目。目前,科研信息化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展,陆续衍生出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e-Social Science)、学术研究信息化(e-Academia)和研究信息化(e-Research)等概念和构想,使得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模式、知识框架和产生方式发生了信息共享的变化。这就是“大科学”概念下科研信息化所包含的寓意。随着“网络化、数据驱动的科研信息化”的文献数据进入全球化发展变革时期,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资源成为大学跨学科研究需求的主要信息来源。

1950年,由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首先设立,并配备了学科馆员。1992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宣布成立“信息拱廊”(Information Arcade,简称IA)。2000年代初,普渡大学图书馆(Purdue University Libraries)开始采取措施建立新研究型学科服务,创建一种新系列的学科馆员概念,即“信息专家”。学科馆员应具有专业学科信息素养,通过利用科研信息化平台开展图书馆与用户的科研服务,并对科研工作者予以学术资源指导。

1 科研信息化平台对学科服务的协同作用

21世纪,科研信息化推动着科学技术转型的快速变革。一般来说,就是科研用户在科研项目过程中,通过科研信息平台应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成果、科研手段和科研模式,在科研环境中实现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创新。由于科研用户需求的转变,高校图书馆出现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学科服务,它具有高共享、高协同性等特性,从而使得科研文献资源服务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手段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需要脱离它的实体位置,在互联网中连接多个部门的研究小组,利用和进一步适应图书馆战略方向转向更多地参与跨学科研究。在科研领域,研究人员借助信息化科研资源库,与学科馆员建立起相互依赖和诚信的协同研究关系,进而开展数据的挖掘、模拟、分析和总结归纳。

1.1 促进馆藏科研资源数字化

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组织和管理的部门,馆藏资源不仅满足高校师生的基础性和普及性需求,还应结合学科服务的科研需要购买和筛选符合其需求的特色馆藏。从广义上讲,数据只是另一个信息的子集,不是每一个单件的数据信息可能被采集到科研信息库,而是对其他类型的科研信息资源的重要部分进行确定、萃取、标记/标签并储存,以供将来提取和分析。另外,科研信息化操纵着数据的采集,以便更新、保证其完整性。因此,图书馆员可以建立自己的科研信息平台,将数据进行集合整理,以便为当前和未来的研究人员在相同或类似的研究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图书馆馆藏资源逐步向数字转换,通过网络建立一种数据库集成平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一站式”科研信息化平台,获得面向学科或某一领域的、贯穿用户解决问题过程的服务。馆员不仅可以通过物理实体图书馆为科研用户服务,也可以在虚拟信息空间进行资料的查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快速找到科研用户所需信息,还可以获得对信息的深度挖掘、内容分析、信息整合等,为科研团队提供综合服务。比如,图书馆信息资源库构建包括专业学科数据库构建、电子出版物和网络电子资源购买、师生论文和成果构建数据库,依据本校办学特色建立特色资源库等。

1.2 提高馆员科研信息素养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对象有“院系多、资源少、效率低”的特点,使得图书馆学科服务难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资源普遍不足的情况下,随着服务模式的变化及学科服务向专业领域开放,学科服务还未全力发展已经步入老化阶段。例如团队规模小而散、服务内容单一、经营思维逐步老化、服务意识变差、忽视对科研用户需求变化的研究、忽视对新形态的资源挖掘、服务意识形态差、主动求变的积极性低等。

馆员需要以全局观察,识别科研用户的信息需求,通过较高的信息检索技能和信息素养,经过参考资料得到数据,组织与开发管理和收集发展信息等技能,作为科研学科项目成功参与的关键。馆员为了参与到科研项目中,需要开发数据管理或为科学提供支撑服务,他们必须知道数据来源、限制条件及数据用途。而图书馆应该加强数据开放和推广、数字管理和保护、元数据标准和创造,为培训未来的数据科学家或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科馆员科研项目研发方面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发展科研检索工具和资源库来满足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科研需求。

1.3 加强馆员的科研学科知识

在适当的科研信息化背景下,一些学科馆员有能力嵌入到高校二级院系的科研项目中,并可以与高校科研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同一个课题项目中给予科研助力。学科馆员通过对学科进程和工作流程进行初步了解,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追踪购买科研文献等资源,以协助其科研项目。通过进入研究人员的课题,增强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可以让学科馆员建立必要的信任,成为一个该研究小组的组成部分,为学科服务的创新、进步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具有专业学科知识的图书馆员具有快速采集信息数据的能

———————————————————————————

*[基金项目]2016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6qn13)

力,例如当了解研究某些学科的基本概念及检索关键词后,通过初步培训便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各方的需求。这不仅可以通过直接对话来完成学科馆员及参与项目的其他馆员的任务,也可以实现由所涉及的其他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信息补充。学科馆员应该明确在学术交流的范围内发展他们的学科服务,包括开放式访问和普遍性需求。

2 科研信息化促进学科服务的转型发展

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管理模式逐步推动图书馆员参与科研项目,相关学科服务为研究人员所需要的数据提供文献资源,以及加强信息索取技能来满足学科馆员随时进入学科团队的科研项目中。通过研究我国重点大学学科服务构建历史,图书馆员已经嵌入各个新兴领域科研项目中并提供支持服务,包括科研数据管理、基础设施、科研项目等,推出了“图书馆必须转型成为一个研究单位”的理念,大力推动知识与服务跨学科研究。近10年来,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发展现状及相关文献研究统计可以明显发现,学科服务的研究理论与实践体系逐步完善并不断创新,研究力量不断壮大,涉及学科服务的文献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2.1 图书馆内部和外部关系协同发展

有专门的学科馆员服务于图书馆内部需求,时刻关注图书馆学方面项目的申报、立项结题的限制条件及注意事项。这些内容随后必须被组织在一起,以形成整体研究模式,从而加强科研信息的目的和研究目标。此外,学科馆员参与到科研团队,通过服务该区域的研究发展学科,明确一个交叉区域的必要性。作为图书馆员,需要能够积极参与寻找并申请自己的科研项目和补助支持科研其他科研用户。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机会可能出现,以满足科研团队提供数据管理服务组织,建立和批准元数据或技术标准,电源技术设备或特别数据输出工具的需求,或提供相似类型的服务或产品。如果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安排,那么图书管理员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表1为内部和外部的构建模式对比。

优点 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权责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 横纵结合,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组建方便,将不同部门专业人员集合在一起;既能保持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又能适应管理任务多变的要求

服务团体 图书馆内部的科研团体 二级院系的科研用户

当与外部伙伴合作时,我们必须意识到,他们也许比一个图书馆组织能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或设备。根据图书馆的资源和资金、参与研究的人员的态度,它可能接受涉及这些外部合作伙伴提供所需的服务或设备。有可能是在允许外部各方的立足点进入一个领域。通过适当协商,获取各方理解,资源和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在一个项目上的工作,实现和平衡这些利弊是非常重要的。

2.2 图书馆科研项目建立

图书馆作为高校读者的服务机构和学术机构,其自身的科研工作水平对办馆质量和学科服务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更多的是推动学科服务,为其他部门的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推广联络是学科馆员的必要技能。这些外展技能在涉及到科研项目时作用是相当大的。学科馆员在一个更复杂的项目中会接触更多的合作伙伴,包括个人、内部团体和外部团体。

一个成功的图书馆员不仅要拥有信息资源、专业知识和服务于数据管理的传播知识,还要有满足其科学研究的资源信息和数据的需求的能力。馆员应了解内部科研团体,建立现有和未来的项目合作关系。

2.3 学科服务的资金赞助

高校图书馆的构建资金除了国家的项目扶持外,还需要社会团体的赞助资金来完成。对于这些资源资金,图书馆领导人需要制订一个切合实际的预算,并分配到学科服务工作组中。学科馆员需要分配有限的资金,以尽可能地满足所有的需求。同时,还要清楚需要多少人员完成此项目以及计划之外的额外资源,比如硬件或软件,将需要通过补助的资金进行合理调配。多数大学都有研究办公室或其他单位在校园监督和协助教师提交资助申请,协助图书馆开展多项工作。图书馆商务办公应该能够帮助他们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现实预算进行调配,图书馆科研工作者应与二级院系齐心协力参与政府补助,共建一个信息平台。通过与科研人员合作,技术专家和其他人参与电子科学项目,图书馆可以帮助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生态体系,并对这一新兴领域进行研究。

3 结论

科研信息化适用于越来越激烈的高校竞争,其构建的信息化环境正在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产生深刻的影响。图书馆科研团队的出现给科研人员带来了挑战,并促使他们以新的方式合作。面对日益专业化的科学发展带来的信息爆炸,尤其是发展新型科研模式、新兴技术环境、学科用户需求的变化,都对“信息专家”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学科服务应向促进科研用户内涵式发展、提高学科馆员培养质量、增强高校图书馆内部外部合作等方向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易斌.e-Science及其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J].情报资料工作,2009(05):104-107.

[2]刘素雅.科研信息化环境下在线协同研究理论综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0):12-14.

[3]岳红蝶.e-Science环境下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革[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7):4468-4470.

[4]张佳琴.图书馆在加快科研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192-194.

[5]余跃.对数字图书馆“馆藏”的发展与维护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29):285.

[6]李静.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状况的成因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03):78-82.

[7]施晓华.构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素养平台[J].图书馆学研究,2011(05):12-16.

[8]林嘉.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科服务的转型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0):28-32.

[9]张宇娥,李泰峰,嵇灵.协同创新“大科研”模式下学科服务嵌入路径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2):77-80.

[10]张红琳,叶文伟.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实践与发展建议[J].图书与情报,2015(2):133-136.

[11]许子媛.面向科研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联盟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2):48-52,62.

〔编辑:刘晓芳〕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
基于学习路径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训体系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化发展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基于SCIE和ESI的燃料电池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