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人群中医体质特征及体质类型调查*

2016-10-27 05:19黄萍周青商洪涛
西部中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气虚体质人群

黄萍,周青,商洪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科,江苏南京210029

肥胖人群中医体质特征及体质类型调查*

黄萍,周青,商洪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科,江苏南京210029

目的:对肥胖人群进行中医体质分型。方法:运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结合中医四诊仪对200例肥胖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证。结果:肥胖人群概括起来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病变脏腑涉及脾、肾,标实以湿、痰、瘀为主。结论:本研究为今后更进一步研究其他相关疾病病前状态的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健康状态的评估提供了思路和可借鉴的依据,更好地发挥中医“因人制宜”“治未病”的优势,为人群的“治未病”提供了方法与途径。

肥胖;中医体质;调查分析

肥胖主要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1-4]。2011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制定的《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提出以体质指数(BMI)≥28作为中国成人肥胖的界限。2013年,美国医学会正式将肥胖列为疾病,并且提出多项应对建议。该医学会指出“过去20年,肥胖的成年人加倍,肥胖的儿童也在一个世代增加了两倍。”呼吁保险界把肥胖治疗列为医疗开销。为深入研究肥胖症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措施,本课题组运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结合中医四诊仪对南京地区人群的肥胖现状进行了解,并进行相关中医体质分型,希望为相关的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30日在江苏省中医院治未病科进行检查的肥胖人群200例作为调查对象。

1.2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制定的《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5],BMI<18.5为体质量过轻,18.5≤BMI<24为体质量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1.3纳入标准18周岁及以上的南京地区人群,符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制定的《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5]中肥胖的诊断标准。

1.4排除标准18周岁以下的人群;患有精神疾患或行为障碍者;病情严重者;因文化程度等原因不能很好地理解调查问卷内容者;对调查不同意者。

1.5调查方法本组调查员均为具有中医本科以上学历、掌握中医望闻问切基本技能的中医师。由本院治未病中心召集并进行统一培训,明确调查目的和意义,了解调查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使每位调查员都能按照统一计划和填表要求执行,最后由中心专家统一审核。

1.6调查内容中医体质调查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标准设计调查问卷[6],在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协助下,由受试者自主填写问卷。体质判断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方法判断问卷中各个条目的得分,累计某一体质相关条目的得分,得到该种体质的总得分;比较同一受试者不同体质类型的总得分,将最高得分(必须>10)所关联的体质类型判定为该受试者的偏颇体质;任一种偏颇体质总得分均<10,则判定该受试者为平和质。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构成。

1.7仪器中医四诊仪(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型号DS01-A。

2 结果

调查的200例肥胖人群中,40岁以上所占比例最高,中医辨证以虚为主,且多气虚、阳虚;或虚中夹实;病变脏腑多涉及脾、肾;病理变化涉及痰、湿,见表1—2。

表1 肥胖人群的性别和年龄构成

表2 肥胖人群中医辨证分型构成

3 讨论

对于肥胖的诊断,欧美国家目前普遍采用BMI作为判断成人全身性肥胖的指标,其分类标准为[7]:BMI在25.0~29.9为超重,BMI>30为肥胖。随着BMI的增大,肥胖相关疾病危险性随之增加。2000年亚洲国家学者建议在亚洲人群以BMI 23.0~24.9为超重,>25为肥胖。我国学术界目前采用的适宜我国成人的标准是:BMI<18.5为体质量过低,18.5~23.9为体质量正常,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改变,疾病谱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肥胖已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肥胖已经刻不容缓[8-9]。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10],我国成人的肥胖率达到7.1%,估计人数为7000多万,并且在继续增长。杨欣丽等[11]分析了1993—2011年中国9省区18~65岁成年居民腰围水平变化及中心型肥胖流行趋势,结果18~65岁成人腰围水平和中心型肥胖率呈增加趋势,腰围均值男性从76.5 cm增至84.0 cm,女性从75.3 cm增至80.6 cm。中心型肥胖率男性从8.4%增至30.4%,女性从15.2%增至28.1%。其中超重者约有1/3~2/3者为中心型肥胖,4/5以上腰围超标。肥胖与死亡五重奏(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密切相关,极大危害了人类的健康[12-14]。要降低这些风险,就必须对肥胖进行控制。必须将从以疾病为中心的群体医学向以人为中心的个体医学转变,更加关心易患人群体质与疾病的关系[15]。目前,肥胖的各种检测指标,并不能及时反映肥胖人群的身体状况,也不能及时反应甚至在发病前就能提示其易感疾病。肥胖人群所体现的证候应属于一种“病质”状态。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肥,多肉也。纵览古籍,《黄帝内经》将肥胖人群分为膏人、脂人、肉人3类。其中“膏人”纵腹垂腴,皮缓,“脂人”腘肉坚皮满,“肉人”皮肉不相离,身体容大等特征性描述[16]。对于肥胖的病因,中医学认为肥胖与饮食不节、脾胃失调、痰湿壅滞、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相关,人体正气亏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湿热痰瘀壅塞[17-20]。《素问·奇病论篇》曰:“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丹溪治法心要》曰:“肥白人多痰湿。”

中医体质是在先天基础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等综合表现。中医学历来讲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诊疗思想,其中以因人制宜为核心,因人制宜包涵“因体质制宜”,体质的差异决定了机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以及感邪后发病与否和发病的倾向性。在未病的情况下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纠正或改善体质偏颇,降低偏颇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预防疾病或延缓发病是中医治未病的核心。

前期相关的临床研究[21]发现气郁、气虚、阴虚等3种体质与肥胖、BMI、体脂量、体脂指数等存在联系,说明中医体质具有作为一种新的肥胖表型的可能性。

本研究以继承传统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借鉴现代科技的发展,运用中医四诊仪对肥胖人群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肥胖人群的中医证型,其结果表明:肥胖的高发人群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医辨证以虚为主,且多气虚、阳虚,或虚中夹实,病变脏腑多涉及脾肾,病理变化涉及痰湿。

本虚——气虚、阳虚。元代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说:“肥白之人,沉困怠惰是气虚。”清代章虚谷在《医门棒喝》中云:“如体丰色白,皮嫩肌松,脉大而软,食啖虽多,每日痰涎,此阴盛阳虚之质。”肥胖人中的本虚以气虚(脾、肾)为主。现代中医体质学说认为[22],气虚质是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具有气短懒言、语音低怯、精神不振、肢体容易疲乏,易出汗等表现。本研究中肥胖人群,尤其是久坐不动的“尊荣人”易出现怕冷、乏力等阳气亏虚的表现。

标实——湿、痰、瘀。《素问·通评虚实论篇》认为:“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提出“肥白人多痰湿”;虞抟言“津液稠粘,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现代中医体质学说认为[9],痰湿质是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具有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油,多汗且黏,胸闷,痰多等表现;血瘀体质的人具有肤色晦黯、色素沉着或有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等特点。本研究中的肥胖人群有部分出现面油,多汗且黏,胸闷,胸痛、口唇黯淡等痰瘀症候。

肥人多虚中夹实。清代《石室秘录》云:“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运行,故痰生之。湿邪为患,重浊粘滞,阻碍气机,痰邪更甚,痰湿入血,血行缓慢,而成血浊。”张景岳指出“盖痰涎之化,本由水谷,使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随食随化,皆成气血,焉得留而为痰。惟其不能尽化,而十留其一二,则一二为痰矣,十留三四,则三四为痰矣。”肥胖人群,因平素嗜食肥甘,喜静少动,导致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代谢出现障碍,失于输布,为膏为湿为痰为瘀,痰湿脂瘀积聚,导致形体发胖,超乎常人,并伴困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形体疾病。本研究发现虽然肥胖人群部分有湿热痰瘀的表现,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虚、阳虚表现,如出现乏力、怕冷、便溏等脾肾气虚、阳虚的表现。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南京地区肥胖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型,对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其他相关疾病病前状态的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健康状态的评估,提供了思路和可借鉴的依据,更好地发挥中医“因人制宜”“治未病”优势,为人群“治未病”提供了方法与途径,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孙东辉,沙洪,赵舒,等.多层螺旋CT测量人体腹部脂肪与体质指数方法判断肥胖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2):4270-4274.

[2]孙妍,梁辉,王坤林,等.肥胖患者糖脂代谢特点及与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关系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5):677-681.

[3]郝丹丹,张凤宁,张垒,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5):1697-1701.

[4]赵广涛.青少年肥胖评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质疑与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5):172-175.

[5]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肥胖学组.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9):711-717.

[6]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11.

[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M].Geneva:WHO Techni cal Report Series,2000.

[8]陈彩虹.肥胖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27(2):100-103.

[9]尹小俭,林延敏,季成叶,等.成年人腰围与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5):66-7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中国保健营养,2004(11):8-11.

[11]杨欣丽,张兵,张继国,等.1993—2011年中国9省区成年人腰围分布变化趋势[J].营养学报,2014,36(3):212-217.

[12]张质夫,王振华.肥胖的危害[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0):346.

[13]黄小波,李一玉.高校体育与健康促进相关问题及策略研究——以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1):102-106.

[14]孙献周,郭影,申明慧,等.河南农村居民肥胖患病率与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5(3):488-490.

[15]周少林,高红兰.从中医体质学说谈“治未病”理论[J].江苏中医药,2012,44(7):1-3.

[16]段娟,仝小林.内经肥胖三型的影响因素[J].江苏中医药,2010,42(2):9-11.

[17]尚亚婷,蒋花,徐彦龙,等.中频拔罐耳压配合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26(11):106-108.

[18]郑笑.模型中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论治[J].西部中医药,2011,24(8):92-93.

[19]李艳祥,许静一,孙遂捷.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11):1692.

[20]赵桂英,邢海娇,李梅,等.电针结合饮食、有氧运动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腰臀比值及血清瘦素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1,33(10):1520-1522.

[21]林明坤,陶枫,徐杰,等.40例法籍肥胖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主要体质类型的肥胖表型特点[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9):3008-3011.

[22]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Research on Constitutions Types and Features of the Obese People

HUANG Ping,ZHOU Qing,SHANG Hongtao
Preventive Treatment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CM,Nanjing 210029,China

Objective:To classify the obese people according to TCM constitutions.Methods:The constitutions of 200 obese people were differentiated by using standardized nine TCM constitutions questionnaires combinedwith TCM four diagnostic instrument.Results:The patterns of the obese people could be concluded as deficiency in origin and excess in superficiality;origin deficiency was Qi deficiency and Yang deficiency mainly,pathological viscera were spleen and kidney,superficiality excess was dampness,phlegm and stagnation mainly.Conclusion:The study could provide the thinking and the evidence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CM constitutions and health condition evaluation before the other diseases,therefore,to bring TCM superiority"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patients"and"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into full play,to provide the method and ways of"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obesity;TCM constitution;investigation

R573

A

1004-6852(2016)05-0063-04

2015-02-22

江苏省卫生厅项目(编号Y 2013048);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编号LZ13044)。

黄萍(1977—),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中医治未病。

商洪涛(1967—),男,博士学位,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治未病。

猜你喜欢
气虚体质人群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