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灿宇+梁丽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类企业不断涌入市场,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商业伦理问题。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不顾长远发展,财务造假、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发生。本文以华锐风电为例,从商业伦理角度分析了其财务造假的原因,探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防止财务造假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伦理 华锐风电 财务造假
一、引言
商业伦理 (Business Ethics)又称为企业伦理,是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一门关于商业和伦理学的交叉学科。商业伦理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应遵循的伦理准则,包括企业与员工间的劳资伦理、企业与同行间的竞争伦理、企业与客户间的客户伦理、企业与社会间的社会责任等。华锐风电财务造假既损害了企业与客户、股东间的伦理关系,同时也使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方祺(2015)在财务造假的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分析中指出,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影响企业伦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财务人员的决策和行为,防止企业财务造假的关键在于树立财会人员的商业伦理观念,提升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现象。近年来,财务造假现象日益严重,手法也复杂多样。财务造假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对国家、社会、个人都会造成极大危害。面对广泛存在的财务造假行为,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多领域加以研究。殷勤凡(2003)认为财务造假行为, 可归结为产权制度、公司治理制度、激励制度、外部审计制度、外部监管制度等某些内在制度存在的缺陷。张成红(2009)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对财务造假进行了分析,认为利益驱动是财务造假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是财务人员受到的内部压力,主观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而财务造假的外因是会计准则、制度及证券市场机制不完善,社会审计监督难以做到公正性,国家的处罚力度不足等。所以,应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两方面采取相应对策,治理财务造假行为。何小红(2012)在分析利益权衡对会计行为选择的基础上,推出利益失衡导致财务造假这一结论; 运用“收益—成本法” 分析利益失衡如何产生财务造假,并且从功利论的伦理学视角提出治理财务造假的伦理措施。张勇(2014)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及成因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杜绝财务造假行为和减少财务造假案件发生的对策和措施。如加强行业自律,优化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实行法制化;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监管的有效性;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等。
华锐风电是我国风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创造了中国制造业若干个第一。2013年公司因高管内斗,自曝财务黑幕,自此华锐风电财务造假一案被公之于众。为粉饰上市首年业绩,华锐风电通过伪造单据等方式在2011年度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利润总额约2.7亿元,占2011年利润总额的37.58%。同时,利安达作为华锐风电2011年年报的审计机构,未能及时予以披露,也存在诸多执业问题。在该事件曝光后,华锐风电股价从上市首日的98元,一度跌至3.31元,影响重大。华锐风电财务造假的背后,有其深刻的原因,本文从商业角度进行剖析。
二、华锐风电财务造假商业伦理分析
(一)功利主义视角
功利主义要求考察一个人行为的价值应以其结果为标准,衡量该行为对所有相关者造成的损益,如果益大于损,则该行为是好的行为;相反,则为坏的行为。行为本身无好坏之分,只有当与其结果相联系时才具有道德价值。按照功利论在会计领域的理想原则要求,如实披露会计信息包括符合会计信息生成者与使用者各方在内的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实现各方利益的一致和平衡。但这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复杂经济人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并不总是能相互一致,由此便会导致利益的冲突和信息的不对称,继而会计信息会被歪曲和操纵,产生会计舞弊和造假行为。
根据功利主义理论及其分析步骤,考虑华锐风电财务造假行为直接及间接影响的人群,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会计师事务所、证监机构、政府社会公众等。综合分析其行为给这些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损益,可能带来的收益包括:通过财务报表进行造假掩盖其真实经营情况,向市场中传递虚假的公司财务信息,借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募集更多的资金,来进行企业内部业务的开展,获取超额收益。但是与带来的短暂收益相比,其产生的危害却是多方面和难以挽回的。在造假事件披露后,公司股价持续下跌,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带来监管调查和法律诉讼。华锐风电公然违背伦理学的诚实原则,造成了财务混乱,也损害了公司形象,造成社会信用丧失;带来的是企业无法正常开展业务,整体战略也难以实施,危及企业自身的生存;更破坏了以诚实信用为基准的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综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华锐风电的财务造假是其相关行为主体在利益权衡中,因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及公众利益失衡而作出的逆向选择,产生的后果弊大于利,是不道德、反伦理的。
(二)道义主义视角
道义主义认为,行为的道德性与其结果无关,而是取决于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法则。道德规范的源泉在于人的自身和人的理智,当人们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时,人们就是自觉选择了理性的方式行事。在道义论的立场下,每一种职业行为及相关主体都有“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的道德要求,形成了相关的职业道德与规范,即以道德规范限制、约束人们的行为,使求利行为做到讲诚信、守道德。从道义论的观点看,虚假会计信息之所以产生,是会计行为主体违背道德原则与规范,道德失去了其对行为约束的有效性,从而使行为产生逆向选择。
就华锐风电财务造假案,依据道义主义的判断标准:永远具有一致性和普遍性,并被理性人所接受。华锐风电财务造假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利益,更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投资者不敢将资金投入到企业中,企业经营缺乏资金支持,企业将倒闭破产,资本市场陷入混乱,国家经济发展受阻。很显然这一行为不能被理性人所接受,甚至被拒绝和唾弃。根据权利理论,公司有义务披露准确可靠的信息给投资者,投资者有权利知晓公司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收入状况等。很显然华锐风电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此外,按照普遍性原则分析,如果公司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站在其利益相关者角度,在同样的情形下出于同样的原因,也一定不希望公司作出财务造假的选择,即不符合道德的普遍性原则。因此,华锐风电财务造假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判断标准,是不道德的行为。
(三)美德主义视角
美德包括智力美德、道德美德以及自身个性。美德主义认为,道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仅仅是道德标准或道德规则的要求,还是拥有良好品质的表现和行为。人并非生来就具有美德,通过教育变得有德行,习惯性道德做事的人会有好的个性。美德需要通过实例、故事或者道德楷模从小进行培养,如仁慈、智慧、勇气、坚韧、慷慨、自尊、耐心和正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美德。当然也要避免产生不良的个性特征,如怯懦、不关心、不正直、欺骗和虚荣等。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除涉及商业机密的信息外,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等都有知情权。可是华锐风电为了尽快上市,谋求私人利益,不但没有如实披露财务会计信息,甚至伪造、编造虚假的信息,隐瞒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误导广大投资者,这无疑是一种欺骗行为。而从美德主义视角看,欺骗是不道德的,华锐风电的财务造假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综合以上分析,无论是从功利主义、道义主义还是美德主义的视角,都可以认定,华锐风电财务造假都是不道德的。
三、基于商业伦理的财务造假预防治理对策
(一)强化内部与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包括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和职工对职业道德认识不足产生的财务造假行为,要加强监事会和群众的监督力度。监事会作为企业内部唯一对董事会和经理层有权进行监督的职能部门,应当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发挥监事会监督作用。针对当前监事会形同虚设的现实情况,公司监管者和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理念,加强职业道德培训,防止公司管理者为了追求业绩而进行财务造假现象的发生,建立企业的良好信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挥道德的调整作用,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氛围。
外部监督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一旦出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象,应通过媒体曝光,利用强大的舆论攻势,间接影响企业的商誉和信用,使企业不敢再进行财务造假。二是发挥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中介机构在履行其责任和义务时,不应只是流于形式,成为企业造假的间接帮凶,应从长远利益和集体利益出发,遵循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保证审计过程独立、客观、公正,提供真实的审计报告,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由政府部门或证监会、证交所聘任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进行审计,劳动报酬由聘用单位支付,减少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经济利益往来,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两者关系过于密切而丧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二)加大惩罚力度
要加大财务造假的法律惩处力度。现行法律制度对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过轻,使得许多造假者存在侥幸心理。因此,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大对财务造假舞弊的惩处力度,因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给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带来决策失误并造成损失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从根本上遏制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保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使造假者所付代价远大于其收益;同时建立举报和监督奖励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防止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只有从严执法、从重处罚财务舞弊行为,才能真正杜绝财务造假。
要建立道德谴责与评价体系。长期以来,财务造假行为不受谴责,惩罚太轻,或者无需付出道德代价或代价低廉,也是财务造假屡犯难止的原因。因此,必须建立针对财务造假行为的道德谴责与惩罚机制,如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在道德上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并根据道德评价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和披露,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置于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发挥“道德法庭”的威力,提高财务造假的道德成本。与此同时,把职业道德作为评价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组成部分,促进企业道德声誉的建设,有效抑制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三)构建诚信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美德的社会属性,企业需要道德的人。不道德的企业会怂恿会计人员做出有损道德的行为。诚信是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构建的核心,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无法正常发展。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是企业实力、形象和良好信誉的展现。构建诚信的企业文化,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力度,使从业人员做到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拥有一批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较强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的财务人员,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自觉抵制和监督会计不诚信行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循诚信原则,身体力行,把诚信经营理念作为企业发展和约束自身行为的准则。此外,要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弘扬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道德风范,形成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
遏制企业财务造假是一项复杂且长久的系统工程, 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协调、综合平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四、结论及启示
从财务造假的伦理学角度看,经济人的本性是追求高额的利润回报。经济活动主体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会采取一切手段谋取自身利益,这就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这一过程中,利与德很难达到平衡,任何道德对于这些行为都可能失去规范作用,从商业伦理角度分析,这是不道德的。因此,财务造假之所以屡禁难绝,有其深层的伦理方面的根源,对财务造假的治理,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但要从法律层面杜绝和禁止,也必须从伦理和道德方面加以规范。
参考文献
[1] 殷勤凡.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制度因素分析[J].现代财经,2003(3).
[2] 王军.浅析财务造假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J].中国煤炭地质,2008(11).
[3] 付江.会计电算化中的舞弊行为防范[J].现代商业,2009(8).
[4] 张成红.企业财务造假的成因及治理对策探折[J].商业经济,2009(11).
[5] 耿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识别及对策研究[J].西部财会,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