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利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7)
两岸中小学音乐教材曲目之比较
——以大陆人教版与台湾康轩版为例
郭小利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7)
通过比较台湾康轩版与大陆人教版小学与初中音乐教材中的音乐曲目,发现两者有如下差异:一是曲目选择的地域差异,大陆的“民族化”与台湾的“本土化”;二是曲目选择的风格差异,大陆的“儿童化”与台湾的“流行化”;三是音乐文化的主体差异,大陆的“母语化”与台湾的“西方化”;四是歌曲创作的差异,大陆的“原创性”与台湾的“拿来主义”;五是两岸外国曲目的翻译差异(包括作曲家姓名、曲名、歌词等),以及一些音乐信息的不对称。
两岸;中小学;音乐教材;曲目;比较
自2014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两岸学科教育专家进行两岸中小学人文学科(文、史、音、美)教材比较研究,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具体承担两岸中小学音乐教材比较研究任务。经选取台湾康轩文教事业有限公司出版的《生活》(小学一、二年级)、《艺术与人文》(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中的音乐内容与大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小学、初中)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岸中小学音乐教材曲目选择方面存在如下五个方面的差异。
大陆人教版《音乐》教材注重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小学《音乐》教材始终贯穿着“五十六朵花”(1下、2下、3下、4下、5下、6下)民族音乐单元,以及“学戏曲”(4下)、“唱大戏”(5下)、“民族的舞步”(3上)等传统音乐单元,以演唱和欣赏的课堂形式,选取了中国各地域、各民族的音乐,其中民歌和戏曲唱腔选段高达52首(包括台湾宜兰童谣),民族器乐曲高达54首。台湾小学音乐教材在曲目选择方面则具有“本土化”特点,具体表现在选择台湾本土的民族音乐、台湾本土的创作音乐多,而大陆当代创作音乐和大陆各地域各民族音乐少。台湾康轩版小学教材共选取了24首民歌,其中大陆区域性民歌3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江苏民歌的《茉莉花》、绥远民歌《彩虹妹妹》),没有选戏曲唱段和大陆少数民族民歌,台湾本土民歌21首;共选取民族器乐曲共11首,其中大陆曲目4首(唢呐独奏曲《将军令》、二胡独奏曲《赛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梆笛独奏曲《数蛤蟆》),台湾本土器乐曲7首。
大陆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也非常重视民族音乐教育,专门设计“神州音韵”(7上、7下、8上、8下)、“华夏古韵”(8下)和“梨园采风”(8下、9下)单元,共选取了中国民歌或戏曲唱腔选段32首,民族器乐曲38首,而台湾康轩版初中教材共选择中国民歌10首,其中大陆地区民歌5首(分别为新疆民歌《在银色月光下》、四川康定民歌《康定情歌》、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改编版内蒙古绥远民歌《彩虹妹妹》、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台湾本土民歌5首;共选取中国民族器乐曲12首,其中大陆地区的4首(梆笛曲《荫中鸟》、笛子独奏《鹧鸪飞》、唢呐曲《百鸟朝凤》、二胡独奏《空山鸟语》),台湾本土的8首。
台湾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本土化”还表现在中国当代创作音乐曲目选择中,以1949年以前作曲家(如黄自、李叔同、刘雪庵等)和台湾本土作曲家的创作音乐为主,大陆当代作曲家的创作音乐则较少。现代创作歌曲方面,仅有李叔同的填词歌曲《送别》、台湾侯德健词曲的《捉泥鳅》、大陆音乐家王立平词曲的《大海啊故乡》同时出现在两岸小学音乐教材中。台湾康轩版小学教材选取了1949年以前的中国创作艺术歌曲,如《西风的话》(廖辅叔词、黄自曲)、《采莲谣》(韦瀚章词、黄自曲)、《踏雪寻梅》(刘雪庵词、黄自曲)、《本事》(卢冀野词、黄自曲)、《忆儿时》(李叔同填词)以及闽南语歌曲《望春风》(李临秋词、邓雨贤曲)等。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台湾创作歌曲出现在台湾康轩版小学教材中,如《外婆的澎湖湾》(叶佳修词曲)、同名电影主题曲《鲁冰花》(姚谦词、陈杨曲)等。两岸初中音乐教材中,中国创作歌曲相似度极低,仅有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同时出现于两岸教材中;两岸均选择了台湾叶佳修创作的校园歌曲,但大陆人教版选的是《乡间的小路》,台湾康轩版选的是《外婆的澎湖湾》;两岸均选取了黄自创作的歌曲,大陆人教版选的是《西风的话》和《踏雪寻梅》,台湾康轩版选的是《秋夜》。
两岸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音乐教材均选择了大量充满童趣、符合儿童接受特点的儿童歌曲。从三年级开始,两岸选择歌曲倾向逐渐分离,大陆倾向于“儿童化”,注重儿童年龄特点,而台湾倾向于“流行化”,选择大量台湾流行歌曲。
大陆人教版始终坚持“儿童价值”导向,贯穿于小学与初中教材,选取了大量的中外儿童艺术歌曲。民歌有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仡佬族民歌《打秋千》、侗族大歌《小山羊》、朝鲜族民歌《小奶牛》、哈萨克族民歌《牧童之歌》、蒙古族民歌《快乐的牧羊人》、台湾童谣《童谣组曲》、罗马尼亚歌曲《老爷爷赶鹅》、日本歌曲《红蜻蜓》,创作歌曲有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一个师傅三个徒》,儿童歌曲《春天音乐会》《永远住在童话里》《劳动最光荣》《让我们荡起双桨》《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天地之间的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山童》《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等。大陆人教版《音乐》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进行欣赏教学,选取了大量适合儿童年龄与心理接受特点的器乐曲,如木琴独奏《我爱北京天安门》、民乐与管弦乐合奏《快乐的小熊猫》、钢琴独奏《扑蝴蝶》、二胡独奏《放鞭炮》、民乐合奏《快乐的罗梭》、管弦乐合奏《猜调》、管弦乐合奏《布老虎》、民族打击乐合奏《舞龙》、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管弦乐合奏《龟兔赛跑》、民乐合奏《三个和尚》、钢琴独奏《谷粒飞舞》、钢琴独奏《乒乓变奏曲》、管弦乐合奏《踢毽子》、管弦乐合奏《宜兰童谣》、绛州鼓乐《滚核桃》、唢呐独奏《打枣》、民乐合奏《阿细跳月》、竹乐队合奏《我有一只小芦笛》、管弦乐合奏《森林与小鸟》、木琴独奏《我是人民的小骑兵》、木琴独奏《小松树》、民乐合奏《哪吒再生》、管弦乐合奏《森林狂想曲》、月琴独奏《训鹿》、柳琴独奏《冬猎》、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管弦乐合奏《纸风车》等。大陆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也选取了多首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创作歌曲,如《跨世纪的新一代》《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中学时代》《在灿烂阳光下》《校园的早晨》《西风的话》《春游》《小鸟小鸟》《拉起手》《踏雪寻梅》《乡间的小路》《同一首歌》,以及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苏联歌曲《共青团之歌》、爱尔兰民歌《夏日最后一朵玫瑰》等。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还选取了多首具有较高专业性与艺术性的器乐曲,如管弦乐合奏《春节序曲》、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唢呐独奏《百鸟朝凤》、高胡与筝三重奏《春天来了》、南音器乐曲《赤兔嘶风》、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丝竹乐合奏《行街》、独奏《姑苏行》、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骨笛与乐队合奏《原始狩猎图》、交响组诗《云南音诗》之《火把节》、埙独奏《哀郢》、编钟曲《楚商》、古琴曲《流水》、琵琶独奏《十面埋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小提琴独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黄河》、乌夏克木卡姆等。大陆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选取了5首流行歌曲,分别为《故乡的云》《光辉岁月》《隐形的翅膀》《飞得更高》《我相信》等。
台湾康轩版《艺术与人文》教材从小学高年级开始选择流行歌曲,占所选中国歌曲的比例较大。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闽南语流行歌《雨夜花》(周添旺词、邓雨贤曲)、《望春风》(李临秋词、邓雨贤曲);国语流行歌《当我们小的时候》(王菲词、周蓝萍曲)、《高山青》(郑禹平词、张彻曲)、《迎着风迎着雨》(苏来词曲)、《美丽岛》(梁景丰词、李双泽曲)、《感动就不远》(姚若龙词、陈小霞曲)、《爱,多一点点》(叶毓真词、郑启宏曲)、《美好世界》(庄春荣词曲)、《小酒窝》(王雅君词、林俊杰曲)、《沧海一声笑》(黄霑词曲)、《听得见的梦想》(陈镇川词、张惠妹曲)、《小城故事》(庄奴词、汤尼曲)、《水调歌头》(苏轼词、梁弘志曲)、《手牵手》(王力宏、陶喆、陈锁川词,王力宏、陶喆曲)、《永远的画面》(廖莹如曲、郭文贤曲)、《城里的月光》(陈佳明词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翁清溪词曲)、《明天会更好》(罗大佑张大春等词、罗大佑曲)、《掌声响起》(陈桂芬词、陈进兴曲)、《隐形的翅膀》(王雅君词曲)、《魔术先生》(方文山词、周杰伦曲)、《编号89757》(林俊杰、林秋离等词,林俊杰曲)、《天使》(陈信宏词、温尚翊曲)、《垃圾车》(阿信词曲)、《启程》(陈淑秋词、伍思凯曲)的等等。
大陆人教版小学、初中《音乐》教材曲目选择坚持以中国母语音乐文化为主、西方音乐为辅的选曲原则,总体上无论演唱歌曲、合唱歌曲、欣赏曲目、演奏曲均为中国音乐多、外国音乐少。而台湾康轩版中小学音乐教材较为普遍存在“西方化”特点,具体表现在欣赏曲目、合唱歌曲和演奏曲目方面,均为外国音乐多、中国音乐少。
欣赏曲目方面,台湾中小学音乐教材均为外国音乐明显多于中国音乐,而大陆人教版教材则是中国音乐多于外国音乐。具体如表1、表2所示。
表1.两岸小学音乐教材欣赏曲目数量统计表
表2.两岸初中音乐教材欣赏曲目数量统计表
其次,两岸合唱均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曲目选择方面,台湾康轩版教材也是外国歌曲多于中国歌曲。具体中外合唱歌曲统计如表3、表4所示。
表3.两岸小学音乐教材合唱歌曲数量统计表
表4.两岸初中音乐教材合唱歌曲数量统计表
再次,两岸均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课堂器乐(大陆为竖笛与口风琴;台湾为竖笛)演奏教学,台湾康轩版中小学教材的课堂器乐演奏曲目中,外国曲目多而中国曲目少。具体如表5、表6所示。
表5.两岸小学音乐教材演奏曲目数量统计表
表6.两岸初中音乐教材演奏曲目数量统计表
通过比较研究还发现,大陆中小学人教版《音乐》教材大多选择中外原创性曲目,包括大量的儿童歌曲(儿童艺术歌曲)以及艺术歌曲。除了上述第二部分所述的人教版所选的大量符合儿童年龄与心理接受特点的儿童歌曲与中学生歌曲之外,大陆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还选取了多首艺术性强的大陆原创歌曲,如《游击队歌》《洞庭鱼米香》《你是这样的人》《沁园春·雪》《我像雪花天上来》《我爱你塞北的雪》《青藏高原》《玫瑰三愿》《梅花引》、清唱剧《长恨歌》之《渔阳鼙鼓动起来》与《山在虚无缥缈间》、(宋)姜夔词曲的《杏花天影》、电视剧《四世同堂》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等。还选取了一些戏曲唱段,如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梅兰芳演唱)、京剧《空城计》选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马连良演唱)、昆曲《牡丹亭》选段《游园惊梦》、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评剧《刘巧儿》选段《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等,以及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等。
而台湾康轩版教材则显示出,台湾本土儿童艺术音乐创作较为匮乏,解决办法有二种:一是在小学教材中普遍采用“拿来主义”做法,应该是继承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遗风,在外国现成曲调上直接填词成新歌。据统计,康轩版小学教材中根据外国曲调填词歌曲高达52首。如康轩版小学一年级《生活》(上册)第一单元第一首歌曲《上学歌》,就是根据芬兰民歌填词而来;最有趣的是竟然将唐朝孟郊的诗《游子吟》配上德国曲调,为巴赫的《小步舞曲》配上《老乌鸦》歌词。二是直接选用中外专业艺术歌曲。小学高年级开始,台湾康轩版直接选取中国专业艺术歌曲,如黄自、李叔同等人创作的艺术歌曲。初中康轩版教材则直接选用外国艺术歌曲,如舒伯特作曲的《野玫瑰》与《鳟鱼》、歌剧《魔弹射手》中的《猎人进行曲》(三部合唱)、美国音乐剧《西城故事》中的《我很漂亮》与《今夜》、罗西尼的歌剧《奥赛罗》中的《猫的二重唱》、黑人歌剧《波奇与贝丝》中的《奥,我是一无所有》、音乐剧《狮子王》中的《生生不息》、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我曾有梦》等。
两岸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外国作曲家、曲名及歌词翻译存在着较大差异。作曲家如德彪西(大陆)与德布西(台湾)、柯达伊(大陆)与高大宜(台湾)、德沃夏克(大陆)与德沃札特(台湾)、门德尔松(大陆)与孟德尔颂(台湾)、勋伯格(大陆)与荀伯格(台湾)、穆索尔斯基(大陆)与穆梭斯基(台湾)等。曲名如《培尔·金特》(大陆)与《皮尔金》(台湾)、《胡桃夹子》(大陆)与《胡桃钳》(台湾)、《野蜂飞舞》(大陆)与《大黄蜂的飞行》(台湾)、《图画博览会》(大陆)与《展览会之画》(台湾)、《青年管弦乐队指南》(大陆)与《青少年管弦乐入门》(台湾)、歌曲《雪绒花》(大陆)与《小白花》(台湾)等。
两岸翻译的外国歌词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以美国好莱坞电影《音乐之声》(台湾翻译为《真善美》)中的插曲《哆来咪》翻译为例作如下比较:
大陆版《哆来咪》(邓映易译配)(直译)[1]
do是小鹿多灵巧,re是金色阳光照,mi是我把自己叫,fa是向着远方跑。sol是穿针又走线,la是紧紧跟着sol,ti是茶点和面包,它把我们又带回do。
台湾版《Do Re Mi之歌》(刘德仪词)(意译)[2]
do唱歌儿快乐多,Re就忘记眼泪,Mi你真是太甜蜜,Fa我有个办法,Sol快听我对你说,La把烦恼抛开了,Si从今后笑嘻嘻,唱起歌来快乐多。
另外,大陆几乎家喻户晓的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两岸的歌词翻译差异很大。如:
《友谊地久天长》(大陆版)(薛范译配)[3]
往日朋友怎能相忘?心中能不怀想?当年情景,怎能相忘?朋友的情谊长。千年万载永远不忘,朋友的情意长,举杯痛饮,欢度时光,朋友的情意长。
《骊歌》(台湾版)[4]
骊歌初动,离情辘辘,惊惜韶光匆促,勿忘所训,谨遵所嘱,从今知行弥笃;更愿诸君,矢勤矢勇,指戈长白山麓,去矣男儿,切莫踌躇,矢志复兴民族。
在两岸小学、初中音乐教材中同时出现的多首外国歌曲,歌词翻译均不相同。如《雪绒花》(大陆)与《小白花》(台湾)、《欢乐颂》(大陆)与《欢乐歌》(台湾)、《铃儿响叮当》(大陆)与《圣诞铃声》(台湾)、《樱花》(大陆)与《樱花开》、《平安夜》(台湾)等。
两岸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还出现一些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作者为大陆作曲家何占豪、陈钢,台湾教材中作者却只写何占豪一人;歌曲《小毛驴》,大陆人教版标为“北京童谣”,台湾教材却标为“美国儿歌”;歌曲《祝你圣诞快乐》,台湾标明是“英国民歌”,大陆人教版标注是“美国传统歌曲”等。另外,台湾教材中的许多外国音乐作品,均不标明作曲家的国籍,由于两岸外国作曲家姓名与曲名翻译的不同,给读者或研究者造成一定的困惑。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对大陆人教版与台湾康轩版音乐教材的曲目比较,可以看出,两岸中小学教材曲目选择的价值取向有较大差异。具体体现在:曲目的地域方面,大陆倾向于“民族化”,台湾倾向于“本土化”;曲目的风格方面,大陆倾向于“儿童化”“艺术化”,台湾倾向于“流行化”;歌曲的创作方面,大陆倾向于“原创性”,台湾倾向于“拿来主义”;文化的主体方面,大陆倾向于“母语化”,台湾倾向于“西方化”。另外,两岸教材的外国音乐翻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及一些音乐信息不对称。究其原因,是由于两岸长期政治对峙、文化与教育交流不畅所致,台湾音乐教育学者没有大陆多民族、多地域的丰富音乐知识储备与音响资料文献,对大陆音乐了解不深入、不系统、不全面,而对本土音乐、台湾流行音乐与西方音乐较为熟悉,这些均体现在教材的曲目选择中。所以,未来两岸音乐学者与教育学者应加强学术与教育交流合作,使两岸学者对彼此的当代创作音乐、音乐教材有更深入的了解,还要鼓励台湾学者多参与大陆的音乐文化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大陆优秀而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而以文化主体者的身份,学习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优秀音乐文化,并将其纳入中小学音乐教材,使更多的台湾青少年了解中国各民族、各地域、各流派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提升民族凝聚力,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构筑文化基础。
[1]课程教材研究所.音乐(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艺术与人文(五年级·上册)[M].台北:康轩文教事业,2012.
[3]课程教材研究所.音乐(六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艺术与人文(六年级·下册)[M].台北:台湾康轩文教事业,2012.
(责任编辑:赖一郎)
本文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1208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