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

2016-10-21 13:06吴秀云
俪人·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音乐教学教学方法

吴秀云

【摘要】音乐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音乐教学观,深入落实育人为本教育方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树立理性的教师权威。在音乐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音乐教师要不断丰厚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厚自己的文化知识,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

【关键词】音乐教学 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法 厚实知识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分机械,学生在音乐课上不仅领略不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反而阻碍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导致厌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实现了新的发展,从单纯的音乐知识教学转变为音乐教育,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之美,享受音乐之美,创造音乐之美,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下面从教师观念、教学方法、音乐知识等方面,就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谈几点认识。

一、树立新的音乐教学观

首先,要确立育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一种“人本思想”。教师必须在观念上认识到学生是有思想、有灵性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效果,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把教学时间放到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上来,在活动中了解、影响、激励、鼓舞学生,营造一种接纳、支持和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下神坛”,不再是光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其次,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角色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所以,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惟师是从”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方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学会倾听学生心声,懂得尊重学生,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教学相长”的一个优良传统。再则,要树立理性的教师权威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一直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把教师神化为精神领袖,具有绝对的权威。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随着师生之间的交流频繁和民主平等师生观的建立,教师应有的权威地位势必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挑战,而这种权威观念又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保障,教师应学会树立理性的教师权威观。这种权威来自于教师谦虚进取的精神特质、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创新的人格魅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新课程的理念强调,音乐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和谐人格的发展。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不是师讲生听,也不是师导生演,更不是师尊生卑,而是互学、互动、合作、平等的关系。在新课程的条件下,教师要更多考虑怎么教,才能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音乐教师还要加强学法指导。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通过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及比较,课程专家一致认为,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实现學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作为音乐教师,应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厚实知识底蕴,提高教学实效

新课程对音乐教师知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音乐教师既要注意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拓宽加深,又要考虑不断地汲取新的条件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实践知识。首先,要有丰厚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指教师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它包括教学能力和音乐能力。这两部分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其中音乐教学技能包括歌唱教学技能、钢琴弹奏技能、简单乐器教学技能、合唱指挥技能等;教育教学技能包括分析组织教材的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其次,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是指教师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新课程提倡对多元文化理解和课程内容的综合,结合其他学科来扩大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增加教学信息,各门学科之间除了在教育理念上保持一致外,在实践操作层面更凸现出彼此的交互性、相融性。这既能拓展音乐教育的外延,又增加了它的内涵,实现了综合审美的目的。如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在音乐欣赏时用语言描绘,让学生在言语刺激下唤起表象或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如欣赏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描写水仙女舞蹈的一段音乐时,教师这样描绘:“波尔卡的乐声渐渐远去,夜幕降临了,大地一片寂静,唯有那沃尔塔瓦河依然缓缓流淌。这时银色的月光照射着河面,传说中的水仙女,身披轻纱,脚踏银波,在晶莹的月光下婆娑起舞……”既像解说音乐,又像朗诵诗歌,这无疑对学生理解和体会音乐作品提供了很大帮助。从历史的视角欣赏音乐,可以让学生准确而有深度地理解作品。欣赏抗日战争题材的艺术歌曲时,就可以根据历史发展的线索进行欣赏:“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松花江上》;“一二·九运动”华北危急──《毕业歌》;“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太行山上》……利用学生熟知的历史知识让他们在歌声中审视历史,又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了他们本以为艰涩难懂的艺术歌曲,引起他们更多更广泛的思考,这种思考会远远超出音乐本身。所以,文学、历史、地理、数学、美术等各科知识,对音乐理解力的形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只有不断更新充实这些边缘学科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进行深刻的审美活动。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音乐教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