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红梅
摘 要:学习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课堂上教师“教”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佳,何不转换模式,互换角色,站在对方的位置来教与学,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让教师在新的角色下再思考并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翻转角色;学生主体;知识点
学习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课堂上學生在习得过程就接受效果不太好。大多数学生一味被教师牵着走,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更不要说成为课堂的主体了,师生脱节,课堂僵化、无活力。
长期一线教学工作的我发现:学习过程中效果“听”<“做”<“讲”<“用”,前面的“听”“做”是学生的常态,而能体现学生的能动性的“讲”、“用”常常被教师侵占。既然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佳,何不转换模式,师生互换角色,站在对方的位置来教与学,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有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性,让教师在新的角色下思考并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我在初三化学课堂中以“讲”为支点,基于翻转角色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几点尝试,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要调整好心态,学会放手
课堂的一言堂,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缺少安全感,认为多讲一些,学生会的知识就会更多一些,教师将安全感强加到学生身上,教师在这种心态下会更焦虑、更缺乏安全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我们要相信和鼓励学生,松松手,可能我们会看到不一样的他们。由学生参与的课堂才是鲜活的,才是真正的课堂。
二、正面、积极情绪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养成,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搭建了几个活动平台。正面、积极情绪的引导,发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并营造出正面、积极的学习氛围。
1.讲经验,师徒结对,互帮互助
这是偶然间的收获,记得2010年那届,在我讲完化学式与化合价时,有部分学生还是不会写,课后就围着我问,当时有一个叫梅××的学生不仅代我回答,还把他写化学式的经验分享给在场的同学们,不到3分钟,在场同学们的化学式书写问题得到解决。当时既让我惊讶又激动,学生找到了写好化学式的方法,我找到了写好化学式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腼腆的学生,我用的是师徒结对,互帮互助的模式,这个师徒关系是动态,人人可以是师傅。大家在这种积极、互帮互助的氛围中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2.讲精题,呈现逻辑思维,多点思考空间,少点理论堆积
我记忆犹新的是2012届叫黄××的一名学生,他平时化学学习常常是一头雾水,知识点一团糟,但有一天,他跑来跟我说:“老师让我讲一道推断题,它能帮助同学们整理一些知识点和呈现一定的逻辑思维”。当时我都惊呆了,我只说了一句:“好,相信你!”他讲题时给我和全班同学展现一个不同的黄××。这件事让我深受启发。讲精题,呈现逻辑思维目前在全班推广,在课前10分钟进行,这一活动,有利于观察学生的思考模式并能及时给予纠正。我觉得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给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展现分析和处理信息等能力的思考的平台。比如中考总复习模块的物质的推断、综合计算、图像图表分析、实验探究等。给学生多点思考空间,少点理论堆积,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主动去积累和整理知识,我们再帮助学生将其系统化和网络化,学生再将其融合,学习效果会更显著。
3.讲授新课,翻转角色,教与学的再思考
为更好地了解他们对化学学科学习的情况,让学生与教师角色互换,互相体验、经历,可以收获和感知不一样的情感。我常选部分课题由学生(个人、团队)收集材料、授课,师生一起从不同侧面来解读课题或知识点,让课堂的单边活动到师生、生生的共同活动(有时一致的和谐,也有时激烈的碰撞)最后生生、师生达成共识,这个过程既基于教材,又超脱教材。目前我取得了一点小成就,但还在不断地摸索,也希望能有一个质的提升。(我选的课题:第七单元、第八单元课题1、课题3第2课时金属资源的保护和第十二单元等)
4.讲复习专题,自主学习的积累和完善
由师生共同完成,使师生参与到思考中。这个比较难,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目前我带的学生在计算专题、物质推断这两个专题都有微小的收获。比如由学生收集常考计算题题型、涉及的内容及相关的典型例题,由学生带领大家找到计算题的一般思路。
总之,基于翻转角色教学模式也只是用在局部的课题或知识板块的课堂上,但要将它整套引到初中化学课堂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良好学科素养为基体,调动学生激情,储备学习正能量,开发学生内在动力,以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变得更为多元化、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唐丽红.留下思维的痕迹,体验成功[J].新课程导学,2014(29).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