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井兰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设置问题,要研究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要设置层次化的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基于课文内容设置发散性的问题,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提問;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素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答案的热情,在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这样的提问就是有效提问。语文课堂要能够实现有效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究有效提问的方式策略,以实现课堂效果的生成,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保证提问的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研究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设置问题。问题的针对性要强,能够有的放矢地设置问题,保证问题少而精,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这样的问题设置才是成功的。在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注重这个原则,导致课堂提问次数很多,整节课都上成了提问课,提出的问题甚至会偏离课堂中心,这样的提问就是失败的,提问效果也一定不理想。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在研究课程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才能保证问题设置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掌握课文重点内容,获得认知能力的发展。
如,在引导学生赏析《游子吟》这首诗歌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这首诗的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设置提问,这首诗主要写的是母亲对子女的关心、爱护之情。教师就可以这样设置问题:读诗歌,把你认为感人的诗句画出来,谈谈你自己的感受。这个问题扣住了诗歌的核心内容,以此设计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分析理解,对于学生把握诗歌情感具有积极的作用。这样的问题设置就是成功的。
二、问题设置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置不仅要在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设置,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设置。问题设置太难,或者是太容易都不合适。问题设置太难,超越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很难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设置是失败的;问题设置太简单,学生不需要认知思考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样问题设置也是没有意义的,只能是浪费课堂时间。问题只有在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置,才能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引导启发功效,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素养的基础上,通过努力分析探究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思维认识。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
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的《猫》这篇文章时,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文章。猫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动物,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猫,用自己的语言对猫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本文是如何写猫的?通过写猫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个问题设置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设置的,这对于学生有效了解这篇文章的写法,把握作品的情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问题的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置要以中上等学生为基础,兼顾到优等生和学困生,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设置的问题才是有效的。无论是哪个班级,都存在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的问题,但在课堂提问中很多教师只是针对中等学生设置问题,不注意难度问题和简单问题的设置,导致学习好的学生感觉语文学习太简单,失去学习的动力,而一些学困生,他们又觉得语文学习太难,也失去了学习动力,这样的问题设置是不成功的,很难实现提问的效果。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问题设置。
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层次性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把注意力放在问题上,引导全体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回答问题,通过层次性的问题设置,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去,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设置拓展性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课文内容具有极强的发散性,教师要积极借助这部分文章设置一些拓展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如,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文章时,学完文章后,学生都了解了曹冲的称象方式。这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问题设置。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够称出大象的重量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学生可以在曹冲办法的启发下,进行多种思考。如,有的学生想到用士兵或者是动物代替石头,就不用进行石头搬运工作了,这种方式更为方便。这样的回答很好。教师要通过设置拓展性问题,为学生打开一道思维的窗口,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灵活,增强课文教学的可探索性,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李楠.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及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