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萍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节。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些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精美图案的生活经验,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对旋转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具有一定图形变换思想,这些知识、经验、能力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清晰地描述该过程。
2.通过学习掌握旋转的“三要素”,并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探究图形旋转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给学生形象生动、具体直观的感受,鼓勵学生用学具自己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独学、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展示风车转动的情形,学生观察风车的运动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1)围绕一个固定点旋转的。
(2)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与逆时针方向相反的是什么方向?)
学生胳膊演示转动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风车转动,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渐入学习的佳境。而肢体语言的展示,让学生的学习“动”“静”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观察演示,探索新知。
1.说一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找出旋转的中心点。
预设:钟表、螺旋桨、风扇等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展示图片,学生在白板上标出各自的旋转中心。
【设计意图】学生在熟悉的知识基础上轻松地获得新的知识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
2.媒体播放简单图形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3组基本图形相同,而旋转因素不同所形成的图形)
师:看到这些精美的图案,你能简单地说一说它们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这些图形在旋转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美,产生探索的欲望,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再观察3组图案的形成过程,你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组图案的基本图形都相同,但最终形成的图案不同,激发学生对旋转的进一步思考。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相互说一说每组中的两个图案不同的原因。
汇报结果,总结三要素。
【设计意图】突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育理念。
4.展示四分之一圆旋转形成圆的图案。
学生仔细观察图案的特点,思考:图形B可以看做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得到?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同桌俩用手中的学具一边操作一边思考。
汇报结果,并验证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图形形成过程,能更好地理解旋转“三要素”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发现旋转前后的位置变化,进而找到对应线段的夹角,突破角度判断这一难关。
如果没有刚才的演示过程,只是这样一幅图案,它还有其他的设计方法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勇闯三关:
第一关:找中心点。
第二关:填一填。(考查学生对旋转中心点、角度、方向的判定。)
第三关: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A变换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点名汇报,并动手操作,演示验证。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所画图形是否正确,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
四、欣赏图案,激发创造力。
1.视频播放生活中的旋转图案,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旋转之美,感受旋转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自己设计图案的积极性。
2.作业:利用旋转、平移的知识设计一幅图案。
五、总结归纳,构建体系。
学生畅谈收获,总结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强化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