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
一、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十五单元“冬天”这个主题下的第一课《冬天是个魔术师》。
二、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熟知的语言因素,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在读中感悟冬天的美丽神奇,掌握识字方法,达到识、用相结合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冬天是个魔术师》是以“冬天”为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更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优美散文。本文用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把冬天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有趣,如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冬天的变化,感受冬天的神奇。还可以在课堂上知道熊、蛇等动物是冬眠动物,顺势引导,增加知识,增长见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学情分析
经历将近一个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已经有一些阅读小短文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在理解难点知识方面仍需教师引领,因此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运用字词,在探究中理解课文。
3.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冬天的特点,感知一年四季景物的不同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在合作巩固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但不强求学生也能正确地变音读。
2.运用新媒体课件、资料、手工剪雪花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产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冬天的特点,感知一年四季景物的不同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
1.雪景电子相册视频。
2.搜集四季图片、雪景照片。
3.新媒体课件、精美的手工剪纸雪花、雪景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儿童歌曲视频《冬天的童话》。
2.看完视频谈感受。
3.交流感受:从这些表现你们知道什么季节来了?(冬天)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这个单元去学习。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感受学习课文的乐趣。
(二)视频引入,走进课文
1.播放雪景电子相册。
2.展示积累的有关冬天的好词语。
3.谈感受:用一句话说说你观看后的感受,你觉得冬天怎么样?(神奇)
4.出示课题:冬天是个魔术师(书空板书)。
5.随题指导“冬”的写法。(上面是“夂”)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冬天的神奇。
(三)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听录音读课文。
2.同桌互读课文,把不能读的字标上“△”。(读书方法:问一问、查一查、找一找、议一议。)
3.合作识记字词。(识记方法:听读、猜谜语、编儿歌、编顺口溜等。)
4.多音字“地”语境运用。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四)细品课文,理解内容
导引:冬天这个魔术师到底变了什么魔术呢?
1.学生轻声读文。(学生标自然段序号。)
2.说一说:冬天这个魔术师把谁变没了?(学生上台贴精美的动物冬眠图片。)(板书:没)
3.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冬眠?
4.练一练:冬天是个魔术师,( )把( )变没了。
5.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6.议一议:冬天是个魔术师,( )把( )变来了。(学生上台贴精美的雪花图片。)(板书:来)
7.合作学习3、4自然段。
①湖变美了。(学生上台贴精美湖结冰图片。)(板书:美,随文教“美”识字口诀:大羊尾巴不出头)
②人变胖了。(学生上台贴精美人穿棉衣图片。)(板书:胖,随文教“胖”识字:月字旁字大多与身体有关)
8.想象理解。(冬天是个魔术师“呼地一吹”,变了好多好多魔术,真的是太神奇了。)(板书:变、神奇)
9.表演熟读全文。(声情并茂表演“呼地一吹”这一句)
10.賽读喜欢的段落。
11.点睛板书:本领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理解、想象、表演、品味,重点感悟文本点睛之笔——“呼地一吹”,指导一句带全文。
(五)放飞想象,拓展思维
导引:冬天没手、没帽子,他给我们变了这么多魔术。
①夸一夸这位作者。
②学生评价。
③小实践。
( )的本领真大呀!
冬天的( )真( )。
【设计意图】在创设的氛围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轻松音乐,开阔视野
1.钢琴音乐《仙境》。
2.生活中感知冬天:编一编。
3.动手剪一剪漂亮的雪花图案。
4.展示美丽的雪景图片、照片。
【设计意图】通过听一听、编一编、剪一剪、说一说,培养信息素养,开阔视野。
(七)合理板书,突出重点
冬天是个魔术师
神奇 呼……
没 来 美 胖
本 领 大!
【设计意图】精美的电脑打印相纸图片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体现教学的重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课堂氛围。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