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
【摘要】民俗摄影具有其他其他摄影门类所没有的特性,民俗文化需要用民俗摄影的真实性、艺术性、学术性和包容性来表现民俗生活,成为民俗生活和艺术摄影的载体。
【关键词】民俗;民俗文化;民俗生活;民俗摄影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时间和社会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民间流行风尚、习俗。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文化的统称,这些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因此,摄影人在拍摄记录民俗活动时,更应关注与关照的是这些活动背后体现的生活积淀与文化传承,而非简单的外在形式。
民俗摄影,首先应该表现出民俗的特点,多方位、多角度来筛选提炼专项题目。其次,应该表现出民俗摄影的特性,这倡导摄影者沿着某一民族题材深入发掘和完整剖析。同时,便利民俗摄影者深入生活,完整素材,系统完整地去表现民俗事像。无论从形式和内容上看,民俗摄影专题都是一件以小见大、小题大做的文化工程,看似平、低、小,实则高、大、上,所以,每个主题的专项分类就显得十分重要。民俗事项所归属的生活形态为依据来划分,得到三类民俗摄影的类别:
一、物质生活民俗
1、生产民俗(农业、渔业、采掘、捕猎、养殖等物质资料的初级生产方面);
2、工商业民俗(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
二、社会生活民俗
1、社会组织民俗(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
2、岁时节日民俗(节期与活动等方面);
3、人生礼俗(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人生历程方面)。
三、精神生活民俗
1、游艺民俗(游戏、竞技、社火等娱乐方面);
2、民俗观念(诸神崇拜、传说、故事、谚语等所代表民间精神世界);
民俗学是一个综合学科,它包括了人文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通俗的来说,民俗时一种社会演变过程中的约定俗成,来自百姓却又无形中规范着百姓的活动。在这种跨界的学术范畴中,民俗摄影者更不能盲目的去拍摄,用一种猎奇的心里去看待、拍摄民俗,停留表面,就不免隔靴搔痒,不得其要了。现在很多地方还出现了专门迎合这类影友和旅游者的表演团体,按需收费进行所谓的“民俗表演”。这种脱离了生产与生活的所谓“民间文化”,充斥着对老旧形式的机械模仿与拙劣的再现,乔痴扮娇之态令人啼笑皆非。这些“乱弹琴”的民俗活动,不仅颠覆了历史文化,而且还引着众多摄影者前来误拍,拍摄的作品价值可想而知。再者,有些摄影者在拍摄民俗照片时只注重光影效果,缺少对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的研究和了解,对前因后果的过程、关键的节点,记录是不完整或是不准确的。当我们依据这些照片认识某种文化现象时候,也是不完整的。还有很多摄影者在后期编辑上严重缺欠。在表现民俗事像的时候,没有站在历史性、文献性的角度来思考,拍完就走,缺少文字记录和信息呈现,难以使照片产生价值。
民俗摄影师要找到真正的民俗摄影题材,做深、做大、做强。在现状情况下,民俗摄影师应该做到三化:第一专业化,就是懂事;第二学术化,是方法;第三知识化,是结果。
民俗寓于生活,涵化在日常的活动在。想要真正拍摄民俗,自然也要回到生活中去。摄影家庄学本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深入当时交通极为不便的四川、云南、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访,拍摄了万余幅摄影作品。从生、老、病、死、劳作、节庆等多维度进行切入,对当时当地的人民生活进行了详实的精彩记录,留下了一份至为珍贵的影响财富。十余年的拍摄过程中,庄学本先生在少数民族贫苦之地与当地人民同吃同睡。可谓是感乡民之感,乐村民所乐。如此包含切身体会而拍摄所得的作品,自然会比时下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式的“民俗”拍摄要厚重、有力许多。
民俗是群体共同创造或接受并共同遵循的,模式化的必定不是随意的、临时的、即兴的,而是通常是可以跨越时空的,这使得民俗具有传承性、广泛性、稳定性。
如果一次活动在此时此地发生,其活动方式不被再次付诸实施,它就不是民俗。只有活动方式超越了情境,成为多人多次实施的内容,它才可能是人人相传、代代相传的民俗。
另一方面,民俗又具有变异性。民俗是生活文化,而不是典籍文化,它没有一个文本权威,主要靠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途径在人际和代际之间传承,即使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它也不可能毫发不伤的被重复,在千变万化的情境中,生活主体必定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民俗也随即发生了变化。如果把时间因素突出一下,一代人或一个时代对以前的民俗都会有所继承,有所改变,有所创新。这种时段之间的变化就是民俗的时代性。
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民俗自然也不例外。摄影人热衷拍摄民俗,不应始终将目光投向过往,更应当关注当下。民俗源于我们的生活与劳作,当生活与劳作发生变化时,很多民俗便也随之消失或改变。而这种变化与更替,恰是我们摄影人记录时代、展现生活的绝佳素材。
民俗之俗,绝非庸俗之俗,而恰恰是经历时间积淀过滤后流传下的文化精粹。摄影人以与时俱进之视野、身体力行之精神,自当记录下不俗的民俗。
民俗摄影需要文字说明,如果没有文字可能就说不明白,尤其是外国人在看中国民俗题材的时候。另外,从文献学、历史学、文化学中也能体现民俗摄影的重要性,某种文化一旦消失,民俗摄影将成为恢复的依据,这点非常有意义。
研究民俗历史文化,掌握民俗的基本内涵、特征等,是专门的学问。他要求民俗摄影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很强的民俗意识。一定要有立场,一定要有态度,一定要有理解。有了理解才能有立场,有了立场才能生态度,才能更好地运用摄影语音,用独到的方法去捕捉和呈现民俗事像。
留住历史記忆是摄影人的责任,这个责任就要求我们做文化摄影人。摄影师客观的去记录民俗事项,关键问题是对民俗的态度和观点,用纪实摄影的手法和手段去表现民俗,并把握好纪实摄影与民俗摄影之间产生的多种关联,朝着专家型去努力培养,形成尽职尽收的态度。强化民俗摄影的真实性,拓展民俗影像的多样性。一个真正的民俗摄影的工作者,既是利用摄影来做学问的学者,又是一个有学问的摄影家,做一名学者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