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侠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而初中科学新教程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去学习。在这种状况下,就必须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只有构建合理的引导策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高效的教学就要从课堂导入开始。
关键词:高效教学;课堂导入;初中科学
高效的教学要求从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学的开始,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尤为重要。所谓“课堂导入”,就是要带领、启发和诱导学生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运用正确的方法、策略及教学工具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想象,然后再联系实际生活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习惯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下面笔者就自己所任教的科学课堂为例来谈谈自己对课堂导入的理解。
一、为何进行课堂导入
教师的责任在于教授,而教的本质就在于引导。因此,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不只是学生练习的场所,不只是教师展现的舞台,而是由教师去引导学生,两者共同发展的场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引导技巧和方法,进而实现高效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课堂导入对于高效教学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进行课堂导入
1.通过提问来导入
要想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感兴趣,教师首先要会提问题。在学生还没有开始接受知识之前,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这样就会让他们处于思考的一个状态,从而有利于课程的步步深入。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难点、重点,结合学生和生活的实际,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这样就能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笔者在教授科学课,要讲授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时,就会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大家会有影子?
(2)“一叶障目”到底对不对?
(3)为什么会存在黑夜?
这样在设计了几个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时,学生就会进行一定的思考,进而就会产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就有利于笔者进行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的讲授。
2.通过变式来导入
自然科学实验中知识的获取主要有演示、测量、验证、探索这四种形式,而其中前两者又处于主要的地位,但是这两点偏重于实验操作技能的讲授,不利于启发学生思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课上活动。
例如,笔者在讲授研究重力与质量关系时,一般上课就是由教师进行一定的操作,从而演示给各位学生看,但是这并达不到实际教学的效果,相反有很多学生会开小差,但是后来应用课堂导入以后,笔者在每次课前都发给每位学生一个弹簧秤和一盒钩码,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本上所给的内容,让他们自己操作,然后再在课上去给学生讲授,这样就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3.层层深入导入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所要教授的知识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引导学生去开展讨论,最终让他们自己得到一定的科学结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首先要预设一些问题,然后由简单的问题入手,再逐步将问题引向深入。这样设计的问题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真正的思考,而且这些问题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也可以体现出学科的特点,同时教师要想到学生可能答出的答案,从而进行一定的引导。另外这种课堂导入方式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
笔者在讲授《温度的测量》这一课的时候,就先出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
(1)选用什么样的温度计最好?
(2)如何拿温度计最好?
(3)温度计观测的时候看哪个位置最好?
把这些问题还有相应的实验器材给学生后,让其自由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作答完毕后,我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的操作,然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另一名学生去注意实验操作过程和方法,如果发现错误就及时纠正。这样在演示结束后,我再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归纳小结,再次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这样学生就会对所教授的知识有了直观的認识,然后我再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下列问题:温度计为何能测量温度等问题,让学生自己去书本中去寻找答案,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让学生把想好的答案以及存在的说出来。根据学生的说法,最后再进行总结。这样学生既能轻松愉快地学会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去进行课堂引导,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保护其对于知识的探究欲望与其自我创新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孙玮.轻松六步用智慧打造高效课堂的双翼浅谈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
[2]王惠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