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意娟
摘 要:实验对于初中化学来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及作用。结合相关教学实践及体会,就初中化学高效实验教学策略发表了一些看法与认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实验教学;学生参与;现代信息技术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可以这么说,实验是构成该学科的重要奠基石。鉴于实验之于化学学科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如何才能在高效课堂理念盛行的背景下,真正构建效率与质量兼具的高效化学实验课堂呢?笔者对此持有以下看法:
一、高效实验要求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笔者认为,初中化学教师要想真正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化学实验课堂,首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实验教学理念,即适当放手,将实验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一个探究性的实验学习过程。此举既可以显著刺激学生的实验参与欲望,同时还能使他们在经历探究实验学习之后真正加深对于该实验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并最终促进自身实验操作水平与相关能力的稳固、协调发展。
例如,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及制取”的相关实验知识点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气体制取的相关基本知识,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性的“二氧化碳”制取实验。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生小组,每个学生小组群策群力搜集與整理关于生成二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认真思考,综合各种因素,究竟哪些方法、化学药品、化学装置运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之中?
2.由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为主体,各学生小组分别进行如下三组对比性质显著的实验:
实验(1):大理石与稀硫酸进行反应
实验(2):大理石与浓硫酸进行反应
实验(3):碳酸钠粉末与稀硫酸进行反应
3.在上述对比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得出实验(2)、实验(3)不能运用在实验室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的具体原因。
4.各学生小组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点,将氧气与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进行细致的对比,并结合氧气制取及收集相关实验装置等最终确定二氧化碳制取以及收集实验装置。
5.尝试仿照氧气的制取实验,进行二氧化碳的自主制取、收集实验。
如此,通过环环相扣的自主性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小组不但能得以深化与巩固之前所学的关于氧气的相关知识点;同时,由于充分尊重了自身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化身成为实验真正参与者的同时得以更好地投入到实验之中,而这些很显然为其实验自主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的锻炼发展将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高效实验课堂的构建。
二、高效实验要求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
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倾向于“演示实验”教学法,即在实验教学中将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等一一详细讲解给学生,并通过自身的具体操作呈现给学生最终的实验结果。演示实验初看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某一具体实验的具体知识点,其实质上却由于教师实验过程中事无巨细地讲解与展示,在一定程度上极容易浪费原本就非常宝贵的课堂时间。如此一来,无疑为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高质量、高效率的实验教学效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鉴于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笔者认为,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时间和精力耗费极大、实验操作步骤繁琐、极难取得明显实验效果的实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辅设备播放演示的途径进行优化。如此,便可在大大节省时间与精力的同时,显著改善化学实验教学的速度与质量,从而真正达到构建高效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一节内容中,涉及一个关于铁钉生锈的化学实验。众所周知,铁钉生锈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因此,若是想在课堂上进行该实验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对此,笔者认为,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该实验,即将铁钉置入盛满水的试管中,同时,将慢慢失去原来光泽的铁钉、锈迹逐渐生成的过程等通过拍照、摄像等技术进行充分的记录,然后再通过后期的剪辑、拼接技术组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幻灯片,如此便可在短短的几分钟课堂时间内呈献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铁钉生锈的化学演变过程,实现了利用最短的课堂时间达到最佳实验教学效果的良好目的,极大地促进了高效化学实验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
总之,初中化学教师在日常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等的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质的化学实验操作以及恰当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此方能在有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与精力的同时,最大限度上夯实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成果,须知,这既是构建高效化学实验课堂的切实需要,更是显著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应当引起诸位教学同仁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李玉萍.强化实验环节,推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5(9).
[2]公红心.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6.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