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文静
摘 要:运用批注式阅读学习方式进行人物分析时,巧妙地进行追因溯果能够让人物活起来,而进行追因溯果建议从“品读”“追问”“比较”三方面进行尝试。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追因溯果;品读;追问;比较
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高耗低效”“少慢偏差”的现状,将批注式阅读引入高中文言文教学,一方面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另一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觉积累、自由感悟、自主学习,进而发展健康的阅读个性,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建构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人格世界。选编入高中教材的古代散文,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有很多是描写人物形象的,而且写得惟妙惟肖。对此类文章的学习,重要的一方面是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认识人物,进而丰富头脑中的人物形象,全方位透视人物形象,形成更加客观的认识,得到更加公正的评价。怎样才能达成这样的目的,方法之一为追因溯果。在人物类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追因溯果地进行批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定的果是因为一定的因,一定的因会造成一定的果。由果溯因,深入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为什么,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能够使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理解人物形象。因此,追因溯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批注方法。一方面,它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感悟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另一方面,它全面发展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将语文学习是言语实践的过程落到了实处。怎样将追因溯果的批注方法落实在人物类文言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具体应该从以下方面做出尝试:
一、以“品读”为切入点,用“读”悟出人物,使人物形象活起来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人物形象语言的描写,语言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思想、心情,亦最能昭显人物的性格,倘能抓住人物形象的语言,深入揣摩品味,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定能使人物形象在我们的脑海中生动起来。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或急速语气读,或低缓语气读,其意义迥异,人物形象亦截然不同。每个学生对此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感悟,有的同学用急速的语气朗读,并解释说烛之武是个干脆利落的人,他不想为郑伯卖命,只有干脆利落地回绝,才能让郑伯死心;而有的同学却用低缓的語气读,并用高声调读“壮”字和“不如”两字,把“今老矣”一句加重语气,把“无能为也已”一句前两字加重拉长,并解释说烛之武老而未被用,可见郑国政治昏庸,对此有怨气,而郑国危急,他深知郑伯会求救于他,所以他借以发发自己的牢骚,表达自己的不满,同时试探郑伯是否真的想任用他,可见烛之武聪慧睿智。两种不同读法与解释,仔细分析比较,第二种更为可取,一方面它推动了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使烛之武更接近生活,形象更为鲜明。如此,倘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适时组织、引导、点拨,营造环境,提供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感悟、阐释自己如此理解感悟的原因,同伴之间进行思想碰撞,人物形象就更趋于全面生动。
二、以“追问”为支撑点,用“问”感知人物,使人物形象活起来
人物形象的解读,最忌概念化、简单化。概念标签式的简单处理一方面不仅不符合历史人物的真实情况,而且会扭曲学生的正常思维,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思想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鉴于此,教师要巧妙设疑,找准批注切入点,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全方位分析透视,不仅要看到人物的正面,而且要看到人物的侧面或反面;不仅要看到人物的外表行为,而且也要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全方位透视下全面了解人物形象,客观公正地认识评价人物形象。例如,《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历来读荆轲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大英雄,对他竭力称赞。但事实却是他失败了。那他为什么失败?这与他的性格有密切关系。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在批注中设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从课文中寻找荆轲所犯的错误,进而全面认识荆轲。学生通过他刺秦王过程,总结失败的诸多原因,或准备不充分,或性格急躁,欲速不达,或决策失误,或武夫之勇,缺乏智谋,不能因时而动,或感情用事,主观主义,或判断失误,盲动主义,或为做好分工,密切合作,个人英雄主义等等。学生在寻找过程一方面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另一方面加深了对荆轲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的反思,进而揭开了英雄的神秘面纱,拉近了历史人物跟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人物形象活于学生心中。
三、以“比较”为延伸点,用“析”辨出人物,使人物形象活起来
比较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对有关人物的文言文进行批注式阅读时,要比较人物的语言,让学生透过语言的表面,感悟语言的深层含义。而教学实际中却是学生徘徊于语言的表层意思,不深究语言的深层含义,不懂得联系语境,刨根问底地追问人物为什么那样说,如此造成阅读理解较为肤浅。鉴于此,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引导多问为什么,自觉进行比较辨析,深入语言内部,拨开纷乱芜杂的现象,认清语言的本质。
人物的言行是其性格的外在表现,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成就,人物的命运、成就与其性格有着密切关系,而其性格往往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追问”“比较”深入感悟人物形象,追因溯果,溯果追因,让人物形象活起来。
参考文献:
薛金梅.高中语文文言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注:本论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批注式阅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批准号GS[2015]GHB0875)阶段性成果之一。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