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建设初探

2016-10-21 00:10杨权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农村小学建设

杨权

【摘 要】重庆市垫江县福安小学采取了“五定三防”的方法,对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效果良好。学生在校外学习共同体的带动下,将学习由校内向校外延伸,并影响了社区其他人员,真正起到了小手牵大手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习共同体;建设

重庆市垫江县福安小学是一所比较偏远的农村学校,迫切需要建立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学校采取了“五定三防”的方法,对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效果良好。学生在校外学习共同体的带动下,将学习由校内向校外延伸,并影响了社区其他人员,真正起到了小手牵大手的作用。

一、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建设的“五定”

(一)定人员是基础

良好的学习团队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成员,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建设在人员组合中更为现实,他不同于班级里的小组划分,在校外学习共同体建设人员选择中需遵循以下规则:相对集中定学生。组建农村学校校外学习共同体,必须充分根据村社的实际情况,以村庄、社区为单位,遵循就近组合、相对集中的原则,8—12人为宜。由学生自愿报名,主动参与。合理配备定老师。虽然校外学习共同体活动的主阵地在校外,但从小组的成立、地点的选择、人员的分工等,辅导老师必须亲自参与。每位老师可以负责2-3个校外学习共同体,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开展活动等。

(二)定职责是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职责制度是学习的保障,在校外学习期间,必须拟定详细的职责制度,并组织学生、家长、村社干部、学校老师进行学习解读。

1.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的学生职责。学习期间成员服从组长安排,学习时做到分工细致、协作有序。学习期间,组长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流程为:自主学习,标注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互助性,促其均衡发展,共同进步。学习期间学生自带水杯,严禁携带手机、mp3、mp4、游戏机等电子设备。学习期间组员要按时完成各学科作业,保证学习质量,严禁抄袭。学习期间不迟到、不早退,服从组长安排,有事向组长请假。遵守学习纪律,不讲话、睡觉、看小说,杜绝看电视、玩手机、上网、打扑克、听mp3、mp4、玩游戏机等现象。讲究社会公德,尊重家长,爱护财物,讲究卫生,不随便扔垃圾。

2.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的家长职责。督促子女准时参加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活动,指导子女和“共同体”成员按时完成学习或活动任务;服从村社安排,遵守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活动计划,认真完成轮流值日等各项工作;加强对子女和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成员安全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和活动预案,确保不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加强对子女和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成员法制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监督学生严格遵守《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禁出现打架斗殴、吸烟喝酒等不文明现象;自觉保持公共卫生,遵守交通秩序,自觉爱护公共财物,维护社区管理,积极组织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成员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

3.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的辅导教师职责。加强与村社联系,指导村社建立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管理组织;指导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制定学习和活动计划;为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活动开辟学校阵地,定时开放学校微机室和文体设施,制定日常安全和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及学员守则,配备必要的活动器材,招募志愿者辅导员提供各类活动辅导;对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及成员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对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及成员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对家委会评估和学生的综合素养评价体系。

(三)定内容是核心

应针对年龄特点、农村实际,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内容。

1.养殖类。农村家庭养鸡、鸭、鹅、猪等很普遍,以此为平台,以养鸡、养兔、养猪等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种植类。农村每到时令季节,到处都有葱郁的蔬菜做植被,紧紧抓住种植季节,可以设计种植玉米、海椒、胡豆、黄瓜、豆芽等,通过选种、栽种、养护、除虫、收获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书法类。从汉子的起源、各种字体的发展、正确的书写姿势等入手,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在集中学习期间,分别安排写字内容,定期进行评比,并把评比的范围延伸到课内,对作文本、听写本、作业本进行展评,树立榜样。

4.生活自理类。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打理多靠爷爷奶奶,在农忙季节常常见到蓬头垢面的孩子,于是,生活自理就选择孩子迫切需要的洗脸、刷牙、梳头、叠被、穿衣、剪指甲、洗衣洗澡等内容,在校外学习共同体开展活动时间,多相关的内容安排技能培训,在下次集中学习前可以进行小测试,以此作为促进。

5.阅读与写作类。充分挖掘学习载体,运用科学的引导策略,对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成员建立四个引导渠道:社团活动引领,开发村社资源,“土专家”示范指导,合作共同体推进﹔指导四种学习方式:网络式自主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式学习方式,校外实践性学习方式,校外互动式学习方式。

(四)定时间是关键

要让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开展形成常态和习惯,必须有时间保障,农村小学生放学回家除了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外,还有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因此活动的时间不要求天天保障,對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下午不安排集中活动,而利用周末的时间安排两次集中活动,在星期六和星期天的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比较理想。

(五)定地点是根本

地点的选择要考虑家长的意愿和学生的居住地,最好选择家长监督员的场地,便于家长管理。同时考虑场地面积、设施设备如有无桌椅、电脑、网络等条件,有助于校外学习的开展。

二、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建设的“三防”

通过“五定法”解决了框架问题,然而如何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生动,还需要我们共同去探讨,进行经验积累。但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还必须通过“三防”作为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活动开展的保障。

一防安全事故发生。必须防学生在路途上的交通事故、防下塘下河溺水事故、防学生间打架斗殴事故、防火灾事故等。

二防学习效率低下。集中学习期间的制度执行必须严格、监督家长要到岗到位、防学生间打打闹闹、玩手机听音乐等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率的活动。

三防各自为政。农村小学生校外学习共同体是以村社为单位,以固定的家庭为阵地,以家长、教师为主导,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必须加强学校、村社、家庭的紧密联系,防学校、村社、家庭各自为政,对集中学习期间学生的表现、作业等在校内进行评比,各学习小组的指导教师加强与监督家长的沟通,对学习内容、方法进行指导,村社干部对集中学习提供保障,定期开放村社图书室、活动室,定期组织学生参与阅读、网络查询资料活动。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农村小学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