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活作文校本研究反思

2016-10-21 22:10刘广山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6期
关键词:意义建构体验生活

刘广山

【摘 要】文章反思初中学校作文教学现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观)为指导,探究作文课堂学习意义建构内涵,全面优化作文课堂学习环境,搭建校本双主互动交流平台,明确不同阶段作文的学习意义建构目标,创建作文教学校本化高效课堂特色。引导学生常规化深入社会生活实践体验,蕴藉思想情感,丰富作文素材;激励善思乐写,交流成果喜悦;诱导习作热望,培养写作能力。学习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属性,当然也包括作文课堂的学习意义建构。其具体内涵是在“写作情境设置(写什么——立意)”、“主导协助习作(怎样写——行文)”和“互动交流提高(为谁写——评价)”三个作文学习要素的基础上,落实作文课堂的学习意义建构目标和任务。

初中作文课堂的学习意义建构主张:一是“夯根基,筑生活”;二是“讲规矩,采人文”;三是“急就章,走熟路”;遵照初中不同学习阶段的作文教学要求,以寻求校本研究与训练的作文教学规律。

【关键词】意义建构;夯实根基;体验生活;寻求规律

不知其它区域初中学校的作文课堂是何种教学现状,就其本校语文习作双主互动体验,理性反思作文教学实践,仍是教师指导犯难,学生习作无趣;表情没有思想,达意缺失实感;语言东拼西凑,交际无的放矢;行文不成体统,更难掷地有声。鉴于此,深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校本研究,悉心揣摩作文课堂学习意义建构对策,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校本研究获悉,初中作文教学,严重缺失作文课堂的学习意义建构理念,严重缺失作文学习科学辅导方法,严重缺失作文学习自主实践兴趣,严重缺失作文学习规律探究智慧。作文教学造成花花课堂,以应付教育“差事”;习作训练虚伪不实,以大轰大嗡敷衍了事;作文教学失去原生态的根本原因,是语文教师缺失生活作文课堂的学习意义建构意识。予以概括反思,一表现在作文教学(辅导)备课环节,不去理性思考习作训练的情境设置环境要素(生活素材与兴趣投入);二表现在习作训练方略的主导作用环节,不去揣摩作文指导智慧挖掘的协助要素(协助方案与笔耕实践);三表现在习作成果激励评价环节,不去搭建习作评价互动平台的交流要素(共同提高与分享喜悦)。交流得知,当下初中作文教学普遍仍囿于传统的经验型和总结型应试图式,仅围绕完成作文教学量化任务要求和中考作文导向,来锁定作文教学研究视角,来划定习作训练研究论域。这实属还是早被摈弃的传统填鸭式作文应试教育模式,这与作文学习意义建构的校本性(作文教学特色)和前瞻性(写作自主发展)背道而驰。如果深刻挖掘一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发展式内涵,就不难萌生作文创新教学的理性思考,拓宽初中作文教学校本研究的特色途径,理智处治无利于学生习作发展的实践顽疾,应用建构主义的教育眼光,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实践纾难解困。

初中各阶段作文学习意义建构目标是有评价梯度的。要么关注基础填补、不失体验生活;要么关注行文规范、不失采撷人文;要么关注习文常规,不失笔耕指导。

七年级作文课堂,学习意义建构的目标是,关注“夯根基,筑生活”。阐明初中生习作基础无根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失生活体验,缺失生活感悟,缺失生活灵感,缺失交际语言日积月累的学习习惯,以导致没有写作思想。近年来积极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就成人考试及高考中考的作文命题,也曾多次均以此作为立意,来评价考生的作文成绩。乍一看,这样的材料作文,并不是习作难题。可是评卷发现,多数考生立意浮浅,表达语言干瘪,腹中没有蓄积的情感素材,对所给“作文材料”没有多元的思维联想和丰富的认识见地。考生为了达到作文写作规定字数的要求,只好大呼小嚎,拼足成篇。结果内容假大空,卷面低分数。举个最简明易懂的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意—《从母爱谈感恩》。初中学生体验母爱的生活已有十余年,妈妈从形影不离的襁褓,盼望孩子与日长大,到节衣缩食冷暖呵护,最后渴望少年强健,快乐发展有成。如此优越的体验经历素材,为何就轻易失去了呢?究其教育根源,主要还是教师的责任,尤其语文教师更是主要责任承担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论)强调教师应具有创造性主观能动的诱导作用,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征,不易主动去体验家庭生活和父母亲情,亟需教师的引导启发(如布置亲情体验作业等,学校班团会和家长会也是最好的引领活动方式)。除此,更亟需有效的常态化生活体验反馈手段:语文教师每天都要利用语文课堂前5分钟,轮流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轮流训练复述家庭亲人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劳动代价;轮流交流父母为自己读书所付出的关爱与艰辛;轮流复述家庭和谐幸福生活的小案例等。要求学生积极善于反思回顾身边曾发生的社会生活现象,并天天撰写反思日记,将口语表达向书面语训练自然过渡。如此日复一日,就会自然养成悉心观察身边生活与事物的良好习作习惯,同时也利于培养对生活有鉴别是非曲直的体悟能力。作文口语训练实践,语文老师应积极发挥主导能动作用,促进语文课堂常态化和口语表达规范化,为语文学习驾驭书面语夯实基础。

八年级作文课堂,学习意义建构的目标是,关注“讲规矩,采人文”。初中学生习作训练不仅亟需有一定生活体验和作文思想作为写作基础,而且亟需强化规范习文的实践训练对策(包括立意规范化、行文规范化和语体规范化等)。八年级学生作文(文体)训练是在广泛反复辅导记叙文和说明文习作基础上,开始学习议论文写作,并且须明确记叙文与议论文行文中“叙”的内涵区别(交际作用与功能)。记叙文的“叙”是“以事立人”的叙述;议论文的“叙”是“以事立论”的论述。二者的交际职能作用大相径庭,前者是典型人物和典型事物为彰显的主题意义而铺张的形象与叙事;后者则是论述某种见地和主张为说服读者而应用的一种论证方法。语文老师在作文的学习意义建构实践中,既要明确两个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两个不同概念的内涵属性,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参与习作训练,整体感悟二者的行文主旨和语体色彩,遵循达到能够独立驾驭两种行文的训练目标。学生在自主习文实践中,采撷社会人文,常规化坚持课内课外读书笔记,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蓄积作文思想的途径。我们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敢于走自己的路,才能闯出一条不寻常的成功之路。”其结论,能够与篇首的立论相互照应,深化主旨。行文颇有号召力,足章充满自信力。论述有理有据,翔实可靠,说服力很强。

九年级作文课堂,学习意义建构的目标是,关注“急就章,走熟路”。即作文课堂学习意义建构目标研究,最终须落实在作文评价这个学习要素上。一是“互动交流提高”评价要素中写作速度要快(急就章——快成文);二是作文成绩寻求高效的辅导对策与途径(走熟路——寻常规)。语文教师亟需交给学生作文范式拐杖,自主尝试习文三段式(文头——开宗明义,言简意赅;文腹——详实有序,重点突出;文尾——深化照应,足章显志),以搀扶学生时代的作文学习与自主发展,甚至终身写作受用。

猜你喜欢
意义建构体验生活
成长
立正!新兵们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in treating congenital maxillomandibular syngnathia:A case report
贴近学生生活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的体会
关于情景认知与意义建构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阅读本质的多角度思考
生活中的“万”
意义建构对预算管理演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