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

2016-10-21 00:39郭亚香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郭亚香

摘 要: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长久以来国际范围内数学教育的改革愿望和发展趋势。近些年来伴随我国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推进,数学教学生活化也逐渐成为主流,它体现了基于人文化思考的数学发展方向。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主题,从树立观念、开发利用素材、创设情境与探索方法4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 教学情境 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观念的有效树立

实践是认知的目的与归宿,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最大化,换言之也就是能够解决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知识才是好知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打基础阶段,该阶段的教学导向一定要贴近于生活,回归生活,优化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素养和习惯意识,看小学生能否运用好数学思维来解决现实问题,帮助到自己和他人。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仅仅将知识学习及应用停留在书面试题中,只依赖大量的习题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考试能力,但实际上这种只停留在数字运算和成绩层面的数学教育是失败的,它没有教会学生用数学去思维、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学生即使数学考试成绩相当出色也是有缺陷的,因为他们不能将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反之那些懂得合理运用生活化数学知识的学生却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同时提高自身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而且他们在解题过程中也能拥有举一反三的快速反应思路。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及早树立生活化观念,从一开始就改变数学教学的固有窠臼,让学生学习到更有人情味的数学知识,而不是冷冰冰的数字与公式。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素材开发

教材是知识的重要载体,而学生则是知识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应该以学生为核心,积极挖掘素材,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將课堂与生活两大空间紧密联系起来,突破教材限制,挖掘和收集更多有利于学生知识培养和身心成长的积极要素。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两点,第一,要做到合理筛选生活素材。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内容来确立目标,将教材中已有的内容吃透,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来选取和融入更多生活素材,让教学过程朝着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实现生活素材与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以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课为例,某师傅每天为学校送水,教师就会提出问题,该师傅每天为学校送多少水?这一题目需要学生分两步骤来解决,首先学生应该调查明确每桶纯净水的净重重量,然后了解学校有多少个班级和多少个教职工办公室。第二步就是计算,已知每一桶纯净水的净重重量为18kg,学校有30个班级和10个教职工办公室,那么送水师傅每天面向学校的送水总量就应该为:

18x(30+10)=720kg

算出结果后,教室还要引导学生感谢送水师傅每天为学校所有师生所付出的辛苦,应该对送水师傅心生敬意。如此一来,教师不但引导学生完成了“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课程内容学习,练习了数学习题,还带动了学生们情感上的共鸣,让他们懂得感恩。

第二就是要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数学化”加工,因为生活中是包含了许多数学元素的,教师应该基于这些数学元素进行有效加工,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化场景更好理解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而实现对知识点的学习简化过程。比如在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多位数的读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在平时所关注的真人秀娱乐节目内容,引入真人秀中每一位选手的得票数据,让学生认读。这种联系学生所喜爱事物的数学学习过程不但能够调动他们学习多位数读写的积极性,也能将课堂知识点及主题进行有效迁移,让数学学习更加简单轻松。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应该围绕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体会和生活背景,这有利于学生自觉接纳数学知识,并将知识有效运用于生活中,达到数学回归生活的理想效果。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比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如此导入新课:首先提问学生有关比例的定义,看学生对比例了解多少。然后教师出示两组事物比例,人的身高与脚掌的长度常规比例应该为7:1,人的拳头一周的长度与脚掌长度的比例应该为1:1。将这两组比例与学生平时和家长到商店买鞋子联系起来,告诉学生以后再去买鞋子不需要脱鞋来试穿,只要用自己的拳头和袜子比一比就知道所中意的鞋子是否合脚。这就是利用数学比例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典范,它当然也是一个比较实用的生活小常识,告诉学生如何巧妙运用已知的事物来推测未知事物,进而达到方便生活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应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常识着手,让他们置身于日常生活氛围中来学习数学知识,循序渐进的激发他们的学习求知欲望,最后立足于对应用知识的有效培养。

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大特色就是基于已有知识技能来探索新知,做到不断挖掘和发现知识,不断解决问题,在生活环境中实现对数学的良性循环学习机制。换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应该鼓励学生去生活中探索创新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举例来说,在小学六年级上册有关《圆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基于生活化思路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挖掘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在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哪些事物与圆有密切关系,某些学生会回答饭碗、车轮等等。此时教师还会继续问,为什么将这些事物设计制作成圆形,难道仅仅是为了美观吗?在经过一系列提问和回答讨论后,教师就可以引出有关圆的理论知识,包括定义,它的面积计算方法,它的图形特色等等,这就是通过生活常识导入新课的典型。再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上拿出一本挂历,然后指出挂历中每个数字上下都相差7,左右相差1,而中间数则是它与周围4个数的平均值,利用这个隐藏的小规律就可以解决不少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种教师出于对数学知识的引导就是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去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不断创新思路,这对于他们分析数学问题能力的快速提升会很有帮助。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科生活化成为教师自觉实践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风向标,同时实现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生活化行为的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1]熊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34-60.

[2]周录利.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才智,2015(27):64.

[3]郑海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开展策略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23):287-287,288.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