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振荣
摘要:所谓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活中真实现象,应用多种技术 创设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物理课堂教学中创 设具有趣、 异、疑特征的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有适当难度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问题展开探 究,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37-01
教育家陶行知 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其主体就是"生活即教育",它为我们指明了物理教学活动的方向,这种观念指导下的生活化情境教学向学生表明:物理就在你的身边,生活需要物理,物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为学生创造了一条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通道。同时也向老师们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在熟悉的情境中自由、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
1.利用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创设生活化情境
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 为密切,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使学生有相见不相识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原动力。
例如:在研究汽车的行驶安全问题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公路上两辆小汽车 追尾了,交警通过测量刹车的痕迹,就知道司机有没有违法交通规则。那交警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议论纷纷,一下子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还主动分析上述问题。可见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情境中,并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學生好奇心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采新猎奇的心理倾向,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生活化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 ,让学生看这样一个实验,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管中,羽毛和金属片同时下落,金属片跟羽毛下落得一样快。学生目瞪口呆,发出疑问:金属片要比羽毛重,应该比羽毛下落得快才对啊,怎么一样快呢?创设这些情境使学生既觉得新奇,又倍感亲切,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3.亲自参与,创设实验型情境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科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亲身经历过、感受过并获得深刻体验到的东西往往令人难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化知识,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亲自动手实验,不但可以锻炼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从而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牛顿第三定律"一节,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学生不太理解。于是我让学生做如下实验:找10个学生分成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方胜,说明原因。有的学生认为甲方的力大于乙方的力,所以胜。说法不一,到底真相如何呢?再进行一次实验,绳子中间连接两个弹簧秤,在比赛过程中有一学生观看弹簧秤的示数,最后得出结论:甲的力等于乙的力。
教师通过实验型情境,可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协作交流,共建人际情境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仅有利于开阔思路、集思广益,而且能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协作交流的团队精神。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安排设计一些教学内容,由学生小组开展自主探究,并在以此为基础组织全班交流。
如:高一物理中的课题研究"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我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验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接触面的性质,以及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