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友
摘要: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课堂教学气氛发生相应的转变,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着课堂教学气氛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课堂教学气氛才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良好环境;学习气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22-01
数学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活动来完成的,而课堂活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而且也取决于一定的课堂教学气氛,即软环境。课堂气氛一般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靜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是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而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很显然,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充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才能够在开放的环境里,带着开放的心理,在充分开放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使他们在群体的相互作用中,加强"生命"交流,促进生命个体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发展。
1.重视学生情感,营造和谐氛围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创设自主、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并在整个过程中以饱满的激情激活课堂。教师应彻底摒弃"唯师独尊"、"唯师是从"的专制性师生观,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空间。
中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权威者的位子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新《课标》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 学生只有对自己、数学学习以及数学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数学学习的动力并取得良好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探究精神,建立融洽流畅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每个学生。
2.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氛围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稳定的直接兴趣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新颖的情景激发出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稳定兴趣,或是由于他们学习数学的成功,或是由于老师引人入胜的教学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下面是我对日历中的方程,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的教学而创计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是12月10日,星期二。再过几周就是元旦了,你知道元旦那天是星期几吗?
生:有的回答不知道,要查日历。
师:同学们想不想不查日历就很快计算出来呢?
生:想。
师:好,这节课就请同学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上面问题情境选自实际生活中的日历,学生熟知。从中所提问题"不查日历就很快计算出来星期几",则是一个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面对如此熟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自然会饶有兴致地主动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构建师生互动,营造平等氛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高度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可以说,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抽样方法的应用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例题:
例:某农场种植14公顷水稻。水稻的产量与农田的土质,施肥、供水、阳光、气温、种子以及田间管理等因素有关。农场在收割时,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早一点估算出水稻总产量,他们选取好、中、差三片具有代表性的水稻田,先行收割。其每公顷的产量分别为6015千克、5625千克和5122千克。已知农场有好田5公顷、中等田6公顷、差田2公顷,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该农场的水稻总产量是多少?
经过这个短短的互动过程,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之间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从而得到体现,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形成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
4.鼓励自主学习,营造交流氛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创造、探索的环境和一种科学研讨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应打开樊笼,解放时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不断提升他们的主体性,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等。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新课程理论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中学教研》(数学),浙江师范大学,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