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凤娟
摘要:问题既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导火索,又是学生吸收与理解知识的源泉,更是他们发展思维的奠基石。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把培养问题意识放在首位,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学习;意义;引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19-01
古今中外成功的教育实践都证明: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能成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动机,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心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问题牵动,激发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比如《空城计》一课,有学生问:"剑阁到底是一个地名还是放剑的地方?"这个问题是我所料未及的。《三国演义》并非没有读过,但根本没留意这个词,我索性投降:"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我的知识就是这么多,我回去看书再做准备,下次再回答,你们回去也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还没开口,还是昨天那位提问的学生就急着说:"老师,我知道了,剑阁是蜀魏交战的一个军事要道,是指一个地名。"这个学生对《三国演义》的兴趣由此可见一斑。
2.运用学生的提问,指导学科间的知识迁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从技能培养的作用上来说,就是要使学生能说会写,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口头表达、书面交流,从而学会交际交往,自我展现。同时,它又与各学科密切相关。做数学习题需要理解能力;欣赏美术、音乐,需要鉴赏能力,并能加以个性化的表达;对化学、物理的知识需要准确地阐述表达……所以,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必须要确立一个大语文观。因此,我利用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引导他们与其他学科知识加以整合融会,进行知识迁移。
如在学《火烧云》一课时,有个学生问道:"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学习《我躺在波浪上看书》一课,学生又问:"除了死海,世界上还有什么奇怪的自然现象吗?"教完《我爱三峡》一课,学生们提出想主动地交流自己搜集的祖国大好河山的图文资料。在学习古诗时,从我引导学生针对难理解的诗句可结合插图进行理解演变成学生自己为古诗文配插图,还有学习《瓜棚夜话》时学生们对改革开放、包产到户的疑惑等等。我想这些整合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各科学习中受益的。
3.引领解决疑问,培养严谨的学习精神
不论是学什么知识都应该有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我认为这种态度和精神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更能在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体现。
在《独果》一课的最后五分钟提问时间中,有位学生问:"为什么第一次发现'独果'要加引号,而后文中就不加了呢?"虽然我认为这个问题与课文中心内容关系不大,但是这个同学却能注意到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并提出质疑,其探究精神是很值得肯定的,其提问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要找到这个答案。我当即表扬了他,同时也承认对于他的问题我没有准备,请容我考虑后再做回答。课进行得很顺利,但我始终记得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细想后,我个人认为第一次作者要强调小主人公小荣发现了百年难遇而又有奇特作用的果子,所以要加引号,而后当文中的人物确认这个果子是独果后,就不必再加了,用不着强调了。我把我的观点在课上做了表述并再三强调是我个人的阅读理解,欢迎有不同意见。也许是同学们敬畏我,也许是他们赞同我,也许是他们除此之外也无更好的理解了,所以没有人有异议。时隔近一年,我至今还觉得当时我的回答很牵强,但同时又觉得我坚持在课堂上留下质疑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打下了根基。评价多元化,答案不唯一。事物是复杂的,社会是多元的,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我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让学生自主探求,以求创新。如我曾在教二三年级语文时带领学生们读了一些关于标点符号的小诗,事后我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其中有不少作品写得天真清新,在此撷取几篇:如书名号(《 》)"一对小卫士,書名两旁站,一个左手叉腰,一个右手叉腰,威风又尽责,来把书名护。"; 括号(( ))"左边月牙弯,右边弯月牙,合起一个圈,单位名称装进肚,应用题目少不了"。再如改编寓言故事,续写课文内容等,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合情合理,我都给予肯定,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这既能反映学生对这一问题不同深度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李政道曾经说过:"什么是学问?就是要学会怎样问,就是要学会怎样的思考问题。学答固然很重要,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善不善于提问和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质疑问难的过程。一个志在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己任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生怎样问、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上下功夫,以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人的思维发展永远是从发现疑问开始的。一位伟人说过:只有注意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探索为什么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出智慧,出能力。因此,敢于怀疑,善于提问,勇于探索,是开拓型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语文教学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努力探索,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