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玲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突显语文学科特色,就能使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丰富情境;角色表演;互动探究;个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1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81
一、創设生动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
传统教学中只是就知识本身来讲解,教学枯燥,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自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创设一系列生动而直观的教学情境,将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故事是小学生所喜爱的重要活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将枯燥的教学知识点寓于直观而生动的故事情境中,以可爱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故事的引出,可以采用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解并配以相应的动作表情,也可以用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来呈现。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故事情境,更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入情入境,进而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独立性。如在学习《特殊的考试》这一课时,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将小熊、小白兔、狐狸等可爱的小动物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动画的形式来讲述生动故事。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自然会以集中的注意力专注于故事之中,进而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放飞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
小学生虽然基础知识薄弱,生活经验有限,但却有着活跃的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力,不要说同一篇文章,即使是对一个词语的运用所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对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在互动中达成共识,加深学生的体会与感受,这样既可以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同时又可以展现学生的个性,释放潜能,让学生享受到探究的乐趣,闪现智慧的光芒,进而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想飞的乌龟》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抓住教学契机,让学生思考当乌龟从天上掉下来,背上摔出了裂缝,乌龟会怎么想呢?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个性来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学生说:“乌龟会觉得自己倒霉。”有的学生说:“乌龟会吸取前面的教训,在天空中不会再说话。”有的学生说:“乌龟害怕了再也不敢想飞了。”有的学生说:“乌龟还会再想其他更好的办法的。”“那么,你们再帮助乌龟想一下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能够让乌龟飞起来吗?”这样的问题不是拘泥于一个答案,而是更多有新意与创意的答案,闪现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他们所给出的方法也超出了我的意料。
三、开展角色表演,让学生在体验中学
小学生喜爱表演,善于模仿,开展角色表演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情节性与浓厚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角色表演,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更能让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深层次的理解文字背后所传达出来的真挚情感与深厚内涵。为此,教师可以截取文章片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活动,以在表演中来丰富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投入,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不仅锻炼他们的模仿能力,而且又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如在教学《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课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本剧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中角色的语言、行动以及思想感情有了更真切的体会,也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学生不但熟记了课文的内容,更理解了课文所要揭示的深刻道理。
四、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享受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种强烈的需求,即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可。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感受到来自于外界的认可,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地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实施赏识教育,以正面肯定来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因此,要想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成功,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师就必须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基于自身基础来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个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参考文献:
[1] 曾伟.激发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素质教育,2012(9).
[2] 丁丽.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5(4).
[责任编辑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