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伟
摘 要: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是很成熟,其正处于品德和知识共同提高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文章将阐述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学校;德育教育;意义 方法;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36
一、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德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影响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取向。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生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并以此来衡量自己的学习,忽略了德育素养,同时学校和家长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依然有“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这些影响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通过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将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
二、初中德育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主体性
在教育教学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一味地灌输德育道德规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难以体现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违背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对学生的教育的方法不应该是灌输和强制,而应是体验和感悟,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德育教育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建立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活动,并最后取得成功,真正实现主体性,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感。
(二)坚持情理交融,增强情感性
情感是人的道德的主要心理因素,如果人们缺乏情感,就不会积极去追求真善美。如果教育没有情感,就如同大海中没有水滴。因此,我们应把情感教育作为主旋律,这就要求教师要通情达理,理解和包容学生,对学生不能太苛刻,师生之间要相互信任,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6~18之间,这个时期是良好意志品质形成的过程。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还有个别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肯定会流露出灰心失望的神情,进而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就谈不上亲其师,信其道了。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同时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即使他们有错误,有毛病,老师也不能置之不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以诚相待,照顾到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不但要包容学生的缺点,还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多一份关怀和理解,真正走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博大而持久的爱。
(三)坚持知、行统一,注重实效性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要了解和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在自觉培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习惯,因此,要让学生参与实践,进而和学生的认知联系起来。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增长见识、了解国情、陶冶情操的学习过程,也是增强使命感和提高辨别能力的自我教育过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完善自我,提高能力。为此,我们应结合本校或者本地区的特点,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参观和学习,并要求他们写调查报告,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安排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接受教育。
其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德育教育生活化。生活会对人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德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生活是道德的基础,如果脱离了生活,道德将走向虚无。因此,我们应把德育教育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丰富的道德训练,进而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提高道德评价能力,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另外,校园文化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让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把德育教育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上。
(四)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更新道德观念的教育
要想德育教育有实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研究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德育方法进行渗透。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中学生精力充沛,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记忆力比较强,书本知识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他们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们要求自治、自理的意识极为强烈。由于中学生的社会阅历尚浅,缺乏对社会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因此看待问题比较片面,自控能力较差,社会上的不良因素会侵蚀他们的身心健康,使得一些学生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没有人生的理想,没有奋斗的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着眼于未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进行自立性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目标,从理想教育入手,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这样终会取得成效。
总之,广大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这关系到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兴衰。因此,我要认清当前学生德育教育的不足,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勇于创新,全面推进,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做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洪生.突出德育情理性及学生主体性--浅析初中教学中的德育管理[J].都市家教月刊,2014(1).
[2] 李莉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优化班主任工作[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2(10).
[3] 梁霖.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
[4] 莫翠英.敞开心扉,让心灵洒满阳光--对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5).
[5] 梁柳卿.发挥思品优势突出德育功能——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渗透[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4(1).
[责任编辑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