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碎片化阅读” 让学生有“米”可炊

2016-10-21 11:10蔡雪芳
课外语文·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高中语文教学写作

蔡雪芳

【摘要】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要想让学生解决“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问题, 最主要的是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生活,提升观察和积累能力,并且协调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引导学生重拾“碎片化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开阔视野,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碎片化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阅读活动,更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经典。可是,阅读之于语文、之于人生何其重要!到了高三总复习,多少语文老师殚精竭虑地指导学生作文写作,但仍然有那么多的学生告急:老师啊,我还是写不出来,没东西可写!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作文的技巧方法,但是能否有效地指导学生关于思想积淀、语言积累、表达能力等在短时间内提高?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没有阅读,学生必将视野狭窄,写作如无源之水。一方面,学生没时间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另一方面,语文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协调这一矛盾,我个人认为,可以重拾碎片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开阔其写作视野,让学生不再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何为“碎片化阅读”?当下,多数人认为“碎片化阅读”是指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而我要说的碎片化阅读则是一种侧重纸质载体,积少成多的阅读方式。在碎片化阅读中,针对高中学生的学情特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进行操作,即阅读内容碎片化、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评价碎片化。

一、阅读内容碎片化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可以获得各种知识,还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在阅读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并从中吸取思想的甘露;通过对文本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由事入理、由景入情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强调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平时语文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订阅一些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报纸杂志,如《语文报》《语文世界》《快樂阅读》等。

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根据不同的课外读物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向学生推荐,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使“去读”变成“趣读”。结合教学实践及高中生的特点,我分年级制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如高一年推荐书目有:《论语》《谈美书简》等;高二年推荐书目有:《庄子》《歌德谈话录》等;高三年推荐书目有:《爱的教育》《生活的艺术》等。在具体操作中,采用推荐而不强制、引导而不说教、选择而不求全的指导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博览群书。将高中三年的课外阅读量分配碎化到平时的阅读中,不仅减轻了学生的阅读压力和学习压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实现阅读目标及学习目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阅读亦是如此。将推荐书目的相关内容碎化到每天,每个周末,每个假期,这样一个学年下来,学生的阅读量提高,视野也慢慢开阔,思想渐渐成熟,学生肚里有东西,说话也有内容,有分寸,写作文采也自然活跃起来。

二、阅读时间碎片化

除了做好阅读内容的规划安排,阅读时间的规划也至关重要。对高中生来说,各学科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其自由阅读的时间极为有限。因此,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要做到适时适量,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有限的阅读时间,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读;零碎的时间读什么,整块的时间读什么;文学名著什么时间读,报纸杂志什么时间读;要有计划,有安排。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碎片化阅读,见缝插针地“捡时间”,对一些经典著作合理“肢解”,化整为零地阅读。比如,利用晨读时间与学生分享一些经典美文,或者将一篇长文的阅读“肢解”到多个晨读时间或者课前十分钟;或者在学生做作业感到疲惫时,抽出五到十分钟,读一段散文大家的经典语段,感受余秋雨《文化苦旅》的语言文化魅力;或者利用周末时间阅读较长的文学作品;或者要求学生养成睡前阅读的习惯,在床头放本大部头的书,每天睡前阅读十分钟,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下来,该是多大的收获了。

例如,高一年级开学初,我就布置学生阅读《论语》,指导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分类阅读。《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论语》共20篇,在编排上,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我在阅读指导中有意识地将20篇做了重新编排,主要有“为学篇”“知礼篇”“修身篇”“养德篇”“君子篇”“明仁篇”六大部分,然后分其小类。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些分类,每天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阅读,时间久了,自然能把《论语》这部经典之作掌握下来。

有了阅读计划,学生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能够在学习时间之余,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丰富知识面,语文学习能力也相应提高。

三、阅读评价碎片化

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的同时也要有相应的评价活动,这也是促进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之一。几年来,我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时并不是一说了之,而是有指导,有要求,有落实,如每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让同学们汇报一下近期课外阅读的情况,读了哪些书,哪些文章,有何收获。同学们通过互相交流,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精彩片断中的好词佳句,让学生进行圈点批注,完成读书笔记,也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外阅读的情况谈谈心得体会,写写读后感或者评论,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同学们对于这样的课外练笔要求,易于接受。并且我还定期评选出优秀的读书心得,然后张贴在教室里。比如,对于《论语》的阅读,要求学生学会做读书卡片,把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以及精彩生动的语句摘录下来,为自己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素材。还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实施文意交流。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发表三分钟或五分钟的讲话。每天一个学生,全班学生按组逐一上台,轮完以后再从第一次登台的学生开始。内容是按照《论语》分类教材,依次指定其中五则疏通文意,发言的格式具体如下: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有关……的五则,这五则告诉我们……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两三次登台的机会,坚持两个学期,就可以将《论语》全篇疏通。这些读书评价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读写能力指明了方向。

从碎片化阅读到整体性写作,读与写的关系十分密切。阅读与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练习写作。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二者皆运用思考之事,皆有关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之事,故而相通。语言的厚度就是思想的厚度,语言的美丽就是智慧的美丽。苏东坡有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除了让其直接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从自身经历的事获取素材之外,更多的还是从书本上获得。通过阅读来积累和历练学生作文立意的厚度,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并从中吸取思想的甘露,形成科学的人文观价值观;通过对文本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由事入理、由景入情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一般说来,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疑问,在带着疑问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作者的一些基本观点、独到见解等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这时候老师再指导学生进行筛选,将那些与阅读主题有关的重要内容作好摘录,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和积累。

学生阅读量提高,那么写作也将“文思泉涌”,再也不用为“无米之炊”而发愁了!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学会将《论语》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运用到文句表达中,增强文学色彩;学会运用《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增加文本的趣味性;学会概括引用《红楼梦》的人物及相应情节,将其作为议论文的论据,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学生在写作中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自然更加喜欢阅读活动,更加有意识地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又提高了写作水平。

在碎片化阅读的过程中,其实更是一种碎片化积累,亦是一种适合时代潮流的自我提升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合理地进行碎片化阅读,在有限的细化的时间缝隙中积累,积淀,也是一笔文化大财富。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碎片化阅读高中语文教学写作
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碎片化阅读时代广播节目的生存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