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媛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而受众接受信息的途径增多,也进一步促使了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广播节目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唯有不断创新,广播节目才能获得受众的青睐。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广播节目;生存;创新
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碎片化阅读时代也随之到来。碎片化阅读时代不仅给受众带来了独特的信息体验,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挑战。怎样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充分发挥广播节目自身优势,创新内容和形式,成为广播人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安徽交通广播的《新闻直通车》,在内容和形式上经过了数次创新和调整,在当前碎片化阅读时代取得了新的发展。
一、碎片化阅读时代到来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而受众接受信息的途径增多,也进一步促使了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
(一)“碎片化”的定义
当前学界对于“碎片化”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喻国明教授对碎片化的定义是较为权威的一个。喻国明教授指出:“‘碎片化表现在传播领域,一方面是传统媒介市场份额收缩,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则是新兴媒介的勃兴,传播通路的激增,海量信息的堆积以及表达意见的多元。”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让受众接触的媒介环境更加多元和丰富。
(二)碎片化阅读时代的特点
1、阅读时间碎片化
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接触的媒体数量在逐步增多。在一个时间段内,受众可能会接触到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介形式。受众不再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其中一种媒介形式上,而是对这些媒介形式实现了碎片化的时间分配。对于广播节目来说,受众收听的时间段一般是驾车时间或是运动时间。
2、阅读内容碎片化
各种媒介终端的发展,迎来了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受众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信息,这些海量的信息也呈现出了碎片化的特点。
二、碎片化阅读时代广播节目的生存现状
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广播节目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频的价值和功能得到重视
广播节目主要以音频的传播形式出现,这种单一的传播形式在碎片化阅读时代更容易被激发出其内在的价值。因此,当前音频的价值和功能也得到重视。特别是当前受众的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上班、下班以及运动的时间,成为了碎片化时间中相对成段的时间。在这样的时间段中,广播节目成为了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广播节目的陪伴功能也进一步得到发挥。
(二)广播节目面临的挑战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广播节目也正面临着竞争不断加剧、定位不够精准和形式创新不足等挑战。
1、竞争不断加剧
随着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各媒体纷纷发挥自身的传播优势和特点,以适应当前的竞争环境。对于广播节目来说,它所面对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剧,因此,广播节目要仔细分析受众的需求,力求传递出更加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好的吸引忠实受众群体。
2、定位不够精准
碎片化阅读时代,对于受众来说,他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中,最大限度的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广播节目的定位也需要依据受众碎片化需求进行调整。而在不同的时间段,这种定位是不同的。如果无法做到真正的精准定位,最终将导致广播节目受众的大量流失。
3、形式创新不足
与其他的媒介形式相比,广播传播形式较为单一,如果不对节目的形式进行创新,最终将导致受众黏性的减弱。
三、安徽交通广播《新闻直通车》的创新探索
安徽交通广播主要针对的受众群体是有车族,致力于打造有车族们行车路上的精神伴侣和出行助手。《新闻直通车》是安徽交通广播周一至周五早上七点至八点半播出的早间综合新闻节目。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到来之后,《新闻直通车》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创新,收听满意度和社会美誉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一)借助新兴媒体,提高自身竞争优势
广播节目的音频形式非常单一,对受众形成的冲击也较小。安徽交通广播的《新闻直通车》借助微博、微信、音频APP、视频直播平台等新兴媒体,形成一种资源共享、整合配置的“合竞”状态,也成为了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当前,受众不仅可以通过广播来收听节目,还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收听、收看节目。
(二)立足精准定位,加强节目内容创新
安徽交通广播《新闻直通车》播出时间是早上人们上班的时间,因此这一档节目主要的受众群体是上班族。安徽交通广播《新闻直通车》根据这一受众群体的特点,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侧重于24小时之内发生的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多种信息类型。此外,主持人还注重对这些信息的再次加工,每条口述新闻控制在1分钟左右,记者报道控制在2分钟左右,评论员对新闻的精彩点评控制在2-3分钟左右。明快的节目节奏、丰富的传播形式以及海量信息、深度评论,使得整档节目与其他同时段节目相比,更具竞争力。
(三)创新节目形式,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
受众期待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快的了解信息,因此安徽交通广播《新闻直通车》便在节目形式上进行创新,将一个半小时的节目分为了5-6小节,每个小节都是独立的,主持人利用各种评论或者串场,使整个节目浑然一体。在整个节目中,主持人和编辑使用大量的声音素材,听感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田青.“碎片化”时代下的广播节目创新探索——以江苏文艺广播“文艺微生活”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4(15).
[2]钱翊白.碎片化传播环境下广播节目的创新探索——以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翊白声音杂志》为例[J].中国广播,2014(5).
[3]成钢.广播节目的“碎片化”操作[J].视听纵横,2012(6).
[4]李建文.试论信息碎片化时代广播节目的创新[J].中国广播,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