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性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6-10-21 06:25袁益果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区域性专业成长骨干教师

袁益果

摘 要:小学骨干教师作为新课改的主力军和领头人,代表着一个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教师进修学校通过探究培训的新理论,创新培训新途径、新模式,着眼于开展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区域性 教研平台 骨干教师 专业成长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教研机构在课程改革中的职责与任务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指导、服务。改进教研方式,转变培训方式,实施研训一体化,不断思考、探索更有效的教研培训模式是摆在广大研训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我校在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以新理念统领,不断探索新模式,而搭建良好的区域性教研平台是近年来教师培训工作的新亮点。

一、通过同课异构牵动区域性教师研训活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实践者。要改变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行为。“同课异构”研究是集体智慧和个人智慧的结晶,贴近教师教学实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融合,便于丰富教师的教学生活,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在实施同课异构时,地理位置很重要。在同一区域内开展此类活动,它会起到良好的连锁效应。今天的同课异构活动,因经历了多年的实践而总结出一套方式方法。具体是先将参训教师按学科和教学年级进行分组,采用“同课异构”方式,组织参训教师到指定教学点上课—观摩—研讨—分享。在指导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同级同科的参训老师组成两人小组,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品”课堂,然后在指定时间进行“同课异构”实践观摩活动。这种异地教学的教学实践活动,给上课的老师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不认识的学生,不熟悉的教学环境。面对这些客观难题,老师们克服了种种困难,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前与上课班级的学生沟通,认真设计教学流程,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满怀信心走进课堂,精彩地为同组的老师奉上一节“精品”之课。同样的课堂,不一样的精彩。梅江区因所有小学都在城区,所以这种地域优势不仅方便于实施“同课异构”实践观摩活动,而且因学校之间的差异性不大,教师在相互学习交流时得以实施有目的性的行为,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同课异构”这一平台,将区域内的教师教研活动带动起来。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由此而引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明显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

二、通过更新观课议课方式激活区域性教师研训活动,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互相学习、交流和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径。合理而有效的听课评课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对自已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向的理性反思,从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老师们通过对教学现实情境的再现,提出教学的应对策略和运作技巧,集体的研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的教研能力也得到提升。然而,目前很多学校的听评课存在形式化、任务化、随意性等弊病。针对这些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情况,需要对传统的听评课进行更新,引领教师通过观课议课,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提升自己。

课堂观察属于专业的听评课,它和传统的听评课相比,更专业,更注重专业发展。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

课堂观察的程序主要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步骤。首先,每次实践观摩课前,要在指导老师组织下召开课前会议:1.观课教师与上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上课的内容、重难点及听课班级学生的大致情况等。2.给观课教师分发课堂观察量表,明确课堂观察的目的及每个老师的观察点。其次是在听课中做好记录。课堂观察中每人都有任务,有的跟踪学生,记录他们的发言、动作、行为等,以及他们与周围学生或者与教师的交流互动情况,有的观察老师,还有的则观察课堂的整体状况等。借助观察量表,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采用录音、摄像、笔录等技术手段做好课堂实录。第三是课后上课和观课的老师们在研讨会上交流上课及观课的感想,共同分析学生的反应,反思教师的应对方式,探讨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教学策略等等。这种更注重过程的听评课方式,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引发老师们思想的碰撞,从而产生出众多智慧的火花,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实现专业化成长。

三、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增交流促成长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要构建良好的区域性教师教研训一体化,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个方便快捷的平台。在每期的培训中,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学员之间多对多,单对单,单对多,各种形式都可以采用。老师们在群里可以提问答疑,可以交流教学反思,可以上传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移动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不仅增进了老师之间的情谊,同时也形成了资源共享,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实践证明,多种形式的区域性教研平台的搭建,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它富有时代感,针对性强,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益,?不仅得到学校和老师的认可而且带动了梅江区校本教研规范有序的发展和持续深入地推进课改。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漷主编.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4-106.73-97.

[2].宋茂萍 《创新形式 搭建平台 提升区域性教研活动的水平》大连教育网201011

猜你喜欢
区域性专业成长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临夏州一次副高外围区域性暴雨天气分析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加强跨地域教育提升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研究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