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趣、设疑、求异

2016-10-21 05:55赵丽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度数圆锥内角

赵丽华

愉快教学就是要不断的创设与学生心理,需求变化同步的学习情境,使他们愉快地投入学习,奔向目标。据此,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能在把握学生心理规律的基础上,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组织教学,使教学过程与学生心理相协调,适时地引趣、设疑、求异,为学生创造最佳学习心理条件,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一点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有深切的体会:

一、引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重要内部动机。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一个劲儿的“灌”。用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会显得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学习热情。反知,如果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就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兴奋心理,激起学习热情,从而积极思维,主动学习。

1.充分利用教具的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让他们根据教具亲自进行观察、分析、动脑、动手,启迪了他们的兴趣。从感知的教具中,有所发现,从而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先展示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然后让他们观察比较圆柱和圆锥两个容器,找出它们的相同点,等底等高。再向他们提出:这样的圆柱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边说边做实验:每次把圆锥装满水,再倒入圆柱,倒了三次,正好装满圆柱。这说明,圆锥的容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容积的三分之一。演示完后,让学生把圆柱装满水倒入圆锥,倒三次,也正好倒完。通过几次,反复的演示,学生很快就得出了圆锥体体积计算方法。但他们往往会漏掉等底等高这一前提,于是笔者又拿出一个与圆锥不是等底等高的圆柱,让他们实验,结果当然与前面不同。而后学生不仅自己归纳得出计算公式,而且又认识到等底等高是一个前提条件。当学生从直观演示中发现了知识必然有兴趣。大多数同学可能跃跃欲试。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是必要的。先让她们说出求圆面积有哪几种情况,再让他们说出圆锥体积有哪几种情况。可见采取直观实验演示的方法能使学生成为发现者。这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不仅调动他们学习兴趣,而且它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自我发现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措施。

2.通过操作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儿童好奇心强和求知欲强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动手摆,首先必须动脑想。然后说出摆的过程和思考方法。从而把眼看、耳听、心想、手摆、口说等多种感官并用,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外化。为培养抽象思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圆周率的概念,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直尺、细线及硬币等圆形物体,上课时首先提出實验要求, 实验步骤:

(1)量一量:分别量出圆形物体的直径和周长。

(2)算一算:圆周长÷直径=()。

(3)找一找:比较每次计算结果,你能找到什么规律?

于是,有的用线绕,有的让圆在直尺上滚动,有的测量直径。出现了主动探求知识的活跃场面。经过讨论分析,大家都找到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问题:你能不能不用尺量进行实验,而同样得到这个结论呢?这样的问题更激发了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方向。经过、动手、动脑讨论研究,许多同学想出了新的方法。有的同学用细线绕圆一周得到周长,然后在直径上折三次,最后还多一小段细线。不同的圆,不同的方法,做这样的实验,却得到了同一结果。这时向同学们介绍了圆周率这一名称,讲解了它的历史。引导学生得到了圆的周长公式,发现了原来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这一数学规律。

二、设疑

设疑,就是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一些富于思考性的疑难问题,来诱发他们的探索欲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心理不断处于进取状态,从而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索设疑,设疑要注意三点:

1.要注意目的性,要使学生有新的收获,不可随心所欲。

2.要力求科学性.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活动,防止提那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易导致学生发生误解的问题。

3.设疑的方法要巧妙,要使学生感兴趣,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节课的开始,让学生考考老师。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他们量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笔者便很快说出了另外一个角的度数。又让学生量出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度数。笔者立刻回答出,另一个锐角的度数。学生觉得很奇怪,心中产生疑问。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考。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抓住这一启发引导的最佳时机,笔者提出了新课:你们想知道我是怎么算出来的吗?学习了今天的新课《三角形内角和》就可以知道这个奥秘了。然后,让每个学生首先用两角器测量事先准备好2至3个任意三角形的度数,并算出它们内角和。这是学生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能很快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计算的!

三、求异

求异,是对同一对象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不同结论的思维方法。它对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可提供多种多样的思路和方法,求异思路广阔。因此,在教学中克服思维定式的教学模式,不让学生在题海中去寻求应付考试的灵丹妙药。而是千方百计创设情境,使他们敢于质疑善于变通,不拘一格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常进行如下一些练习:

1.一空多填:把唯一性填空改编成一空多填进行求异思维。如()×()=24。

2.一问多答:对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和定理,让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来刻画和描述,既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让学生对"四条边相等,四个内角也相等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进行描述。

3.一式多题:根据算式编应用题。如要求学生根据算式:120×(1+20%)编应用题。

4.一图多问:一图多问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直观思维,又能培养求异思维。如教师可根据课本中的插图所反映出来的数量关系,变换发问,也可以看图自编应用题。

5.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或一解多题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一个好方法,一题多解通过纵横发散,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进行引趣、设疑、求异,不断为学生创设与学生心理需求变化同步的学习情境,是使他们愉快地投入学习,奔向目标,养成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形成愉快学习这一持久稳定的心理品质,应成为每位教师教学的原则。

猜你喜欢
度数圆锥内角
《平行四边形》拓展精练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友谊
三角形分割问题
学包圆锥粽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探索一道题的多解与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