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令燕
从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来看,大部分幼儿园以地方课程为主,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够,很难兼顾不同地区幼儿发展、教师素养及地域文化、社区、园本、班级课程资源。为此,我们提出了建设“环境育人班本课程”的构想。尝试以班级为基地,关注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建构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适合班级幼儿发展的“环境育人”班本课程。
一、关注幼儿发展,让课程追随幼儿的需要。
1.关注幼儿可持续发展现,使课程目标更具科学性。目标制定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实施“三步走”策略。第一步:调查研究。对幼儿发展及社会知识观进行调查研究;第二步,理念引领。将《纲要》和《指南》理念作为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第三步,制定目标。围绕“以班级为基点,做好环境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总体思路,各班立足本班实际,选择了“生活自理能力”、“数学生活化”、“民间体育游戏”、“主题游戏棋”、“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五大内容,开展班本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制定所开发课程的总目标。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班本课程”以幼儿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为核心理念,帮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丰富生活体验,练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主题游戏棋班本课程”以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培养幼儿良好意志品质为核心理念,传承与创新传统游戏棋,提升幼儿思维品质;“民间体育游戏班本课程”以传承与创新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为核心理念,探索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课程实施策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班本课程”从幼儿特点出发,确定课程价值取向;“数学生活化班本课程”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核心理念。从幼儿生活中选择数学教育内容,在生活中培养幼儿数学兴趣,增强数学敏感性,积累数学经验。
2.关注“五个整合”,使课程内容更具有效性
(1)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引领教师在预设的基础上,关注社会现实、幼儿的兴趣点和自主构建,适时适度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指向孩子的兴趣与需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幼儿梳理旧经验,建构新经验的过程;师幼之间、幼幼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互动合作、探索建构的过程;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的过程,不断赋予教育活动新的价值。
(2)适宜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围绕幼儿“最近发展区”,选择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又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内容。课程建构实施中,引导教师坚持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此为依据来判断课程内容的适宜性与有效性。
(3)整合性与关联性相结合。在构建课程内容时,我们做到两个整合。一是关注五大领域的整合。各领域内容保持适当比例,内容上相互融合。二是关注五类目标的整合。课程内容架构围绕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目标,做到各年龄班有衔接,建构既有连续性又由易到难的课程。
(4)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我们把家庭、社区、自然、文化这些活的教育资源引入课程之中,根据活动需要,带幼儿走进超市、蛋糕房、图书馆,从封闭的幼儿园小环境走向大自然、大社会开放性的大环境中进行各种情感体验和问题的探究,使课程兼备开放性和多样性。
二、关注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拓宽课程实施渠道
1.关注本土文化。地域文化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联,是幼儿熟悉的、正在经历的,最能引发幼儿探索兴趣与主动学习。大班的“新年到”主题活动,选择了《年货用品》、《吉祥话》、《十二生肖》、《红绸舞》、《卷炮仗》等,让幼儿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春节文化,实现节日文化教育的自然传承。
2.关注家庭资源。民间体育游戏班本课程建设中,“快乐童年”为主题的活动,让家长在参与中感受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在专题研讨中回忆儿时游戏,充实游戏素材,分析“制约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因素”,共同定位发展目标,分组提供支持,在被动参与——主动参与——配合支持的过程中,拓宽课程资源,推进课程有效实施。
3.关注平行班资源。户外游戏棋“小青蛙捉害虫”开发过程中,打破班级界限,平行班级教师共同设计制作棋谱,幼儿一起玩,不仅扩大了幼儿学习交往交流的空间,更整合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服务于课程开发与实施。
4.关注班级环境。创设与主题相整合的环境,让孩子在开放性环境中有秩序地主动学习、建构经验;在探索性環境中好奇专注、探索求知;在创造性环境中想象创造、表达表现。教师和幼儿创设“自理能力大擂台”专栏,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表现,结合统计情况分析诊断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提高自我服务的主动性。
三、融入幼儿一日生活,让教育回归本真。
倡导“一日生活即教育”理念,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让幼儿的“学习来源于生活,习得经验服务于生活”。将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教师创设了“快乐厨房”,为幼儿提供系带子、拉拉链的围裙,系扣子的隔离衣,寓教育于无痕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幼儿各种技能。
“环境育人”班本课程的构建,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教师根据班级幼儿兴趣、发展需求和发展价值不断预设、生成活动的过程;师生共建的过程;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过程。使课程更有利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适合孩子的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