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德育课渗透礼仪教育之课堂设计

2016-10-21 16:15杨荣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2期
关键词:德育课礼仪德育

杨荣

[摘 要] 德育课的功能和礼仪的道德功能决定了两者可以互相渗透,也需要互相渗透。从德育课的一些基本环节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以“德育”和“礼仪”的要求进行渗透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德育;礼仪;渗透;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6-0100-02

德育具有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自然性功能。作为培养人的德性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德育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境界,完善受教育者的道德结构,满足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作为高职院校,高职生涯是职场生涯十分重要的三年,为其职场生涯打下德育坚实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

一、礼仪与德育教育

何谓“礼仪”,《辞源》解释为:礼仪即行礼之仪式。《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把“礼”解释为:中国儒家的社会道德规范,一般指礼节;把“礼节”解释为:规定社会行为和职业行为的习俗和准则的体系。从现代的意义上说,“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是指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以风俗、习惯、传统的形式固定的道德行为规范。分析礼仪的道德功能,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或者说是三种实现形式:即以礼“引”德;以礼“显”德;以礼“保”德。从这里可以看出德育课和礼仪教育完全可以相互渗透。

礼仪需要学习,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成习惯并加以传承。因为虽然经过学校教育,然而仍然很多学生存在不知礼、不懂礼、言行粗鄙的现象。笔者认为,这与我们大多数学校的德育、精神文明教育限于照本宣科,或流于形式有关,以至于使我们的学生来到社会上时无规无矩,完全不懂伦理道德、社交礼仪。笔者认为,我们的德育课堂更应该注重渗透礼仪教育,让德育课渗透礼仪教育意为在德育课中进行礼仪教育,让礼仪教育进入德育课堂。这是我们德育课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德育课的其中一个教学目的是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加强遵纪守法意识、感恩意识、创业意识、协调意识等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那么,如何在德育课堂渗透礼仪教育并养成习惯?

笔者尝试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原理和方法,指导高职德育课和礼仪实践活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二、以德育为基础的礼仪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设计思路和方法选择

“个人礼仪”主要包括仪容仪表、形体姿态和文明语言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内容與人自身的日常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属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更适合采用角色扮演法。我们以《微笑》为例,让学生表演具体的礼仪动作,扮演不同的角色,了解角色的内涵,体验礼仪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结合运用比较法,通过对各种正反角色、正确与错误的礼仪动作的比较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二)活动准备与实施

1.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主要是搜集资料、制作表格和分配工作任务给学生,具体为:(1)搜集、准备与个人礼仪有关的视频资料,制作PPT。(2)设计并印制《仪容评价表》《文明用语测试题》和《“个人礼仪”实践活动表现性评价表》。(3)课前挑选并指导学生排练语言文明小品《微笑》。(4)将全班学生分组,学生自主、协作训练标准的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等形体姿态。(5)要求全体学生独立自主训练微笑表情。

学生准备主要是:(1)预习教材并查阅、收集与个人礼仪有关的资料,了解个人礼仪的要求和规范。(2)做好上台表演准备。(3)将全班学生分成A、B、C、D共4组,并且指派A、B两组学生自主、协作训练标准的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等形体姿态;C、D两组则不进行任何形体姿态的训练和准备。(4)全体学生独立自主训练微笑表情。

2.活动实施

(1)导入环节。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个人意见。

(2)工作任务一:仪容评价。给每位学生发一张《仪容评价表》并说明填写要求,由学生根据表中的“仪容相关要求”互相评价,写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个人的外在形象。

(3)工作任务二:展示形体姿态,表演站姿、坐姿、走姿、蹲姿,进行评论,发表意见,指出不足和存在问题。

(4)工作任务三:微笑表演和练习。首先,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微笑的价值和作用,表演微笑;然后,由学生集体讨论,发表意见和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微笑。

(5)工作任务四:小品表演。由学生分角色表演语言文明小品《微笑》;各组分别讨论,派代表畅谈对小品的感受;教师对小品表演进行点评。

(6)谈收获环节。由学生谈谈自己对这次“个人礼仪”实践活动课的体会、感受和收获。

(三)学业表现性评价

“个人礼仪”实践活动课的学业表现性评价,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原理为指导,依据角色扮演与比较法和任务驱动与分组法二者的特点和要求,采用自评、组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结合,使评价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个人礼仪”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特色、效果及意义

(一)采用对比表演形式,有利于形成强烈反差,加深认识,增强效果

在展示形体姿态活动中,先让未经训练的C、D两组代表展示不规范的形体姿态,再让经过训练的A、B两组代表展示标准规范的形体姿态,以相互对比的方式,突出好坏之分,使人印象深刻,效果更加显著。

(二)任务驱动和分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利于营造协作、互动与竞争的氛围,利于集思广益,能够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表现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

采用自评、组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结合,进行加权的开放式的实践活动表现性评价表,多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显得更为科学、合理和全面。这种評价方式,能够非常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使整个实践活动教学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热情高涨、积极探讨、互动良好的氛围之中。

(四)以行动导向设计和实施实践活动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设计与实施“个人礼仪”实践活动教学,笔者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德育课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活动和作用则体现在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引导、评价和总结上;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更有效地转变教师角色。

四、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实践活动教学的开展受到空间和教学资源的限制

实践活动教学基本上是在空间狭窄的教室里开展的,场地、设备有限,导致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对问题的讨论大多不够深刻。

(二)实践活动教学的开展受到教师和学生个人能力、态度与准备充分程度的限制

不同教师之间存在着设计能力、知识水平、资源拥有、个人态度以及准备充分程度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因而,最终效果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同样地,不同的学生和学生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基本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参与热情以及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因而也是影响最终效果的主要因素。

(三)实践活动教学的开展受到评价方式的限制

尽管基于行动导向的开放式的表现性评价方法非常科学、有效,但是这种评价方式毕竟是学院式的,缺乏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或专家的现场参与,其实际价值究竟有多高,难以确定。

(四)实践活动教学的开展受到非充分真实性的限制

实践活动教学的开展受到非充分真实性的限制,往往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出现偏差,使实践活动教学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五、建议和措施

针对上述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笔者提出个人的建议和措施如下:

(1)从课堂实践活动教学的形式向企业、社区或政府延伸,以拓展实践活动教学的空间。(2)与企业、社区或政府合作,将实践活动教学转移到企业、社区或政府开展,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社区或政府的实际工作,以获取真实环境下的切身体验和感受。(3)引进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或专家现场参与,让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对实践活动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4)采用向一线教师、专家或企业征集的方式,建立种类丰富的、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总之,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实践活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需要以开放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合理的措施,拓展思维,解决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推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参考文献:

[1]谭林平.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职业,2013(18).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徐艳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价值[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猜你喜欢
德育课礼仪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筷子礼仪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礼仪篇(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