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宗兰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立国之本、强国之道,近年来,高校每年承担的科研项目及筹措的经费呈大幅上升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然而,在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规范、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脱节和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机制尚未建立等,本文从建立建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和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来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为学校、为国家创造更多的效益。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绩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立国之本、强国之道,近年来,国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科学研究投入不断增加。2010年,国家颁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 》中指出: 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地方高校为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一方面积极推进申报承担科研项目,筹措的科研经费大幅上升,逐渐成为地方高校重要收入来源之一;随着科研活动的日益活跃,科研经费的来源日趋多元化,从外部拨款来看就有横向经费、纵向经费之分,纵向经费又分成不同的层次;从学校内部经费预算安排来看有安排的不同层次的科研配套、高级人才的科研启动费和院内科研项目等等: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多是由大专学校升格成立,对科研经费的管理,监督缺乏经验,如何有效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如何对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使科研经费能够高效合理地使用,成为本文研究的问题。
一、 地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规范
随着高校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却出现了滞后性,管理制度需要规范。教育部、财政部在2002年-2014年相继颁布了《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管理办法》财教[2002]123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59号、《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2011〕434號),《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监〔2012〕6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等文件,各省教育厅、科技厅也对不同项目有不同的管理办法,这些都是在整体框架上宏观地给出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型指导,比较笼统,且在管理要求、资金使用、开支范围等项目上标准不一,大多对其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具体的开支范围等没有做出明确的规范,实际执行过程中操作性不强,这使科研经费负责人、会计核算人员及科研工作管理者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使得一些规定流于形式。地方高校由于经验不足,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管理要求,不能针对性管理,不能整合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或有管理办法,实际操作性不强,难与发挥科技人积极性。
(二)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脱节
高校的科研管理是高校科研处,负责项目申报、合同管理,计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管理和核算控制。由于两部门之间分工,再加上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管合同的不管经费,科研管理部门不知道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管经费的不管合同。财务部门不知道项目预算内容、项目的进展情况,有的课题早已结题通过验收,而财务部门仍作为在研课题进行管理, 再由于科研项目来源渠道复杂,具体的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预算、不同的执行期限,而会计人员配备较少,且要对全校会计业务进行核算,面对支付频繁的不同项目经费,会计人员在报销过程中只能审查票据的合理合法性,根本无暇顾及支出的科目有没有超预算或支出内容是不是预算内的。
(三)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管理部门的组织下,逐步开始实施绩效评价工作。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在一些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中提到要进行绩效评价,但如何进行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相关规定没有明确,很多高校普遍重视项目的结题验收和成果鉴定,没有科研经费支出绩效管理观念,尚未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制度。对研究过程中的智力劳动没有相应的制度体现,对结余资金大多是原渠道回收,或按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由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费用支出,导致在经费使用中弄虚作假、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二、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方案
(一)建立建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在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时,应全面梳理各级各类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在符合项目归口单位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不同科研工作的需求差异,根据课题的性质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制定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建立健全结题结账制度。进一步细化费用性支出标准;制定规范的服务流程,项目申报立项,预算编制、经费到账查询、项目经费入账、票据开立、外协费转拨、项目验收、结题结账等一系列的过程都要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必须不断规范和加强管理的基础工作,使各项管理活动有制度、有流程、有标准、有控制、有监督,最终使管理基础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二)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随着高校的发展,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越来越多,科研项目的级别各不相同,单项科研经费的拨款越来越多。科学的管理办法是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首先将现有会计电算化软件增加项目管理模块,或者选择能够进行项目控制的会计软件;利用软件首先对各科研项目按立项时间、项目来源设置项目码,建立项目控制模型,选择分类账,实行分类管理。按预算项目,建分类字典,同时在“账务设置”中建分类科目,以分类项目控制分类科目建立分类控制模型;然后在设置分类余额中录入合同预算数。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经费是分次到账的,而合同预算是完整科研经费预算,无法分解出各次到款经费的预算。因此,可以按照逐次科研到款做科研收入分录,而按完整的合同预算在分类余额设置中下达预算指标。在凭证处理时,窗口同时弹出预算指标和科研项目余额两项数据,这样就保证了科研经费支出既不超分类预算,又不超现有项目余额。
例如,某科研项目经费15 万元,合同预算为:设备费5 万元,材料费3 万元,分析测试费3 万元,会议差旅费2 万元,技术宣传费1 万,劳务费1 万元。在建账的科目设置中按以上合同预算项目设置科目,同时在分类字典中同样设置类项目,并建立二者的控制模型。第一次到款8万元时,做分录收入8 万元,同时在分类管理余额设置中按合同录入预算:设备费5 万元,材料费3 万元,分析测试费3 万元,会议差旅费2 万元,技术宣传费1 万元,劳务费1 万元。假如某日支出设备费1 万元,这时,在凭证处理窗口看到的信息有两条:余额7 万元,设备费4 万元,当现有科研经费余额不够经费支出时,系统就会自动提示不允许超支,报销无法进行,这样就达到了预算管理的目的,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供实时的控制。
(三)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是科技事業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为保证科研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必须将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有机结合,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科研经费绩效的评价体系, 应当能反映出科研经费资源配置的效率,首先按项目、成果、著作及论文、效益和人才培养进行分类,确定各自权重,再对每类进行一级、二级或三级指标分类,权重,充分考虑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建立行之有效的科研项目管理奖惩机制。
明确确定研究过程中的脑力劳动,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项目预算时可以确定预留脑力劳动的补偿金额,根据绩效评价的分值补偿脑力劳动。
建立结余经费奖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勤俭节约,对于结余的科研经费,可以实行分成奖励制度,经过预定的研究程序、达到预期科研目的的项目结余经费,经审查认定后,可以将结余经费中的绝大部分或者全部奖励给研究团队继续用于相关项目的继续研究和奖励基金,以达到研究人员不必花心思采用不正当手段侵占科研经费,有效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肖向晨 马红红 科技发展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探析,会 计 之 友 2015 年 第 5 期
[2] 赵善庆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策略 财会月刊 2015.02
[3] 李佳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构建初探 教育财会研究,2011 年10 月
[4] 丁菊芳 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会计之友 2011年10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