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让数学课堂绽放异彩

2016-10-21 14:23苗清敏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数学味对话

苗清敏

摘 要:数学对话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和数学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数学价值观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对话;兴趣味;数学味;思维味;简约味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话”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数学教师误以为数学教学就是传授数学知识、训练学生解题的技能和技巧,学习数学就是要多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新课程理念提倡:所有的知识的获得都不是通过外部因素所传授知识的直接接受,而是学生们在一定的情境与情景的气氛学习过程中的互动,自主去探索从而建构知识的意义,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应该让孩子们建立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作用下和自己的伙伴、文本、教师、教学资源等进行的数学对话活动,这种对话包含了数学上的学习问题、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体验,对数学学习的知识、数学问题的探究及解决问题等。这更显得数学对话对于数学思想的产生和数学知识的内化,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数学对话,突出“兴趣味”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更是一种人类对话和认知世界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严密性,使用数学语言对话,可以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而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将问题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达得条理清楚,结构分明。如我在教学《统计》(二年级下册)这一节时,让学生统计班级学生的属相和出生月份,从表中他们了解到大约几岁上学、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或最少等,并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来,这也向学生传递了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等观念。这样会使孩子们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不仅仅是一些抽象乏味的数字和符号,这些数字符号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为方便人与人的对话而提出来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找准情境与数学对话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思维冲突,激发他们的探求欲望。例如执教《千克和克的认识》一节课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箱梨和一箱橙子,箱子大小一样。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这两个箱子是梨重还是橙子重?可以采用什么手段来验证呢?谁愿意来试一试?”简单的两句话的问题创设,让孩子们激起了对数学问题探求的欲望,这是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它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进行数学对话。

二、营造对话情景,突出“思维味”

教师要注意从情感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支持者,要使学生消除对教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的心理,让孩子们在如沐春风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力,拥有独特的思维,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信心,让孩子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自主探究、大胆思维、创新活动。同时,数学教师还要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和情感,表达自己的独特创见,这种数学对话就是让孩子们针对某个数学问题、观点进行据理力争,不但要说出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还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反驳、评价等。例如,在复习《减法》时有这样的一道题目:

比一比,说一说

726-314 726-318 726-329

通过计算,学生很快发现:726-314是不退位减法,726-318是退位减法,而726-329是连续退位减法。我刚准备进入下一个教学时,却发现仍然有一只小手还犹豫着,本以为他有什么问题,请他站了起来,结果他声音很小地说道:“老师,我发现这三道题的被减数一样,减数越大,差越小。”我听了很高兴,因为这一知识是我下节课准备教学的。于是我微笑着大声说道:“你真了不起,发现了老师没有发现的问题。”并且我让他又说了一遍,这次他充满自信地将他的“发现”告诉了大家。既然孩子都发现了为什么不利用呢?于是我将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提了上来,又引导孩子们看看减数不变时被减数与差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孩子的一句话起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而教师的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也将教学推到了高潮。

三、激励对话探讨,突出“数学味”

这也是激发并激活学生进行数学对话活动的关键。教师可以变换问题的角度,将过去追求问题的结果变为注重问题的解决过程和发现新问题;教师还可以就捕捉到的学生想法中的智慧之光,以其关键词提出“你是怎样知道……”“如何……”等追问,引导学生在数学对话活动中围绕问题大显身手,提升思维素质。例如,我在教学《近似计算》时曾出示过这样的两道题目:

(1)有38个小朋友去划船,每条船上最多可以坐7人,问至少要租几条船?

38÷7=5(条)……3(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2)有17米布用来做校服,每套用布2米,至多可以做几套校服?

17÷2=8(套)……l(米)

答:至多可以做8套校服。

为什么同样有余数,而第一道加上1,第二道却不加呢?这就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尊重现实生活。通过对话、思考得出:在生活中,像第一道加上1的方法叫“进一法”,第二道余下的l米不够做一套校服,所以我们不能加l,这种方法叫“去尾法"。这样的联系生活的题目比比皆是,因为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再如,在教学《估算》时遇到这样一个例子:电话机206元、取暖器292元、自行车604元、电饭煲305元、电风扇195元,妈妈现有800元,你觉得她能买哪些商品?我没有固定买多少,而是鼓励孩子们自由地说,有理就行,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认识了估算并在以后的相关练习中再也没有出现过错误。

当然,激发学生进行数学对话,特别要做到这两点:首先在教学中我们创设的数学问题能够引领孩子们会倾听、会思维、会探究、会表达、会交流,这样才能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能进一步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进行数学问题对话,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对某一数学问题思考得更透彻更全面,还可以让教师从对话中了解孩子们对探究内容的理解、情感,有没有独特的想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其次教师创设的问题要富有挑战性,还要有让学引思的理念,要能提升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让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知识体验。只有这样,我们数学教师才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的轻松自然,收到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精练对话语言,突出“简约味”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这种语言是其他教学资源不可替代的。孩子们能够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学语言探知教师的思维,从而学到探究问题的策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精练,要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切不可多讲、啰唆,多讲、啰唆会起到反作用,会打乱孩子们的思维,使他们不能有效地进行数学探究。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言语,不需要多美的辞藻,只需要做到精练、准确、恰到好处,让教学言语在教学中能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润滑作用。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言语要有导向的功能。教师提问时言语要明了,让孩子们一听就明白,切不可引起孩子们的思维错乱,让他们不能正确地对待问题和进行思维探究,形成答非所问的场面。在数学教学中,提问、提示都要让孩子们以最佳的速度进入到问题情境中去进行问题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过渡语言也要自然流畅,切不可照本宣科、生板硬套。如果对课前的教学设计进行固定化,那么这样的语言就是呆板的、无效的,不能让数学课堂进行动态生成。因此,教师的过渡语言要自然、精练,且能灵活运用到课堂的每一环节中。另外,教师评价时的语言一定要恰到好处。评价时教师的语言要是非分明、真实坦诚、恰到好处,应明确指出“是非”“对错”“好坏”,切不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给学生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例如:当学生的回答并非完全正确时,可以说“你的想法有道理,但不完全正确”;当学生的表述有问题时,可提示“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但怎样说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当学生有不同见解时,可以说“你的想法很独特,给了我们启发和思考”;当学生回答出了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可表扬“你说得很正确,真会动脑筋”。教学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对于激励、唤醒、启发、调控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不断训练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做到言有新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如此,数学教学才有了真正永恒的魅力。

与新课程同行,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改革目标,教师在转变思想认识与教学观念的同时,必须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使教育实践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改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味对话
让数学回归“本位”
呼唤“数学味”重返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呼唤“数学味”探讨
抓数学教学本质还数学课的“数学味”
高中数学教学“数学味”缺失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