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闰生
摘 要: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中职公共艺术课的开设有效的培养了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鑒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不断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独立的人格魅力,以此促进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格和品质。完成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艺术欣赏;教学技巧;师生因素
一、中职公共艺术课教育的开设背景
在《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艺术教育进中职已经形成共识,提倡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健康情感的塑造,在艺术作品中体验艺术人生,感受艺术家对艺术与文化的执着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对中职生的教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师资配备
由于课程的开设属于起步阶段,必定有大部分学校缺乏专业公共艺术课教师的情况:即便是从艺术相关专业中抽调教师任教公共艺术也存在一定困难;从师资培养模式上看,非师范类艺术专业教师任然以设计为主,对于美学史类知识相对缺乏,更缺少美学理论素养,而公共艺术美术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促进情感发展和审美提升地体系教育,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综合素养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在欣赏类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审美修养和丰富的文化素养,甚至在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以画动情,以情育人,唯有具备专业知识体系,良好个人修养,健康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有效做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
三、坚持不断提高教学创新意识与手段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离不开生活。如何在生活与艺术中找到契合点与切入点开展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对有效教学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一直以来,各类学校的美术欣赏课仍旧以讲授法为主,教师活动占主导,学生或被动或低效的接受着艺术信息,这种教学方法既不能有效的传达艺术信息又不能达到对学生审美的提升作用和情感教育目的。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艺术在生活中的表现坚定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与补充,找到艺术作品与学生认知的共通点,努力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并以此为契合点开展教学设计与活动安排,以学生的思考、讨论、发言等活动为主体,教师做好服务与引导,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不过分强调艺术技法、艺术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体验与感受,对学生审美教育的提高实际上是学生对自我修养与认知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也是其审美能力与情感完善的过程。
四、学好公共艺术课的三要素
中职生的学习心理是渴望获得认同与信任,成人意识突显。但由于其基础文化知识的薄弱,生活阅历的不足,导致艺术修养的缺失。尽管如此,但学生的思维方式却成为了他们最大的优势,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往往会超出教师常规的理解与认识。于是他们在欣赏课中,往往对书本的观点持保守甚至反对态度。对老套的教学模式会惯性地陷入到厌烦与消极情绪中,更谈不上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体验了。学生在欣赏课上往往会迸发出强烈的表现欲和表达欲,教师应积极正面的强化和引导,尽量避免出现因三观的不同而产生的对学生的批判或评价。积极拓展学生思维的发散,提高他们欣赏作品的能力和层次。其次,使学生正确的感受到作品力量是他们获得自信与动力的关键,并把这份力量带入到其生活与学习中,促其能善断是非、知情达义,完善积极健康的心态,此为第二要素。最后,让学生多实践,体验过程,分享成果,以锻炼技能为辅助,以完善健康的情感态度为根本,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长。
五、中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技巧
(一)创设教学情境、品味艺术魅力
情境教育以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为轴心,旋转辐射到各学科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等为目标。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不同学习氛同,激发学习情趣,在特定环境下理解、感知作品所表现的精神内涵,让心灵切实感受到作品的魅力,让学生情感与作品表达的产生共鸣。教师要因地制宜创新艺术教学方式,探索有效而富有特色且符合实际的艺术教育方法。学校也要建立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与文化素养为目的的引导机制和课程结构,切实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艺术欣赏活动。
(二)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与开放式教学方法
原本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为什么会上成专业技术研讨课,学生得不到知识,体验不到美感,把作品分解的支离破碎,课堂显的枯燥乏味,显然脱离了美术欣赏的学科特点。教师应必须掌握互联网给予我们的庞大资源与便利,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服务于课堂,服务于教学,应该多一些集音频、视频、图片、活动、游戏、交互式教学等方式呈现的课堂环境。既然艺术源于生活,不妨带学生回到生活中,寻找艺术的根,体验心灵最纯净的空间。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艺术集中地都不失为学习的好教室。打开学生欣赏美术的广阔天地,还给学生一个专属的学习空间。
(三)放下固有结论,鼓励大胆表达
美术欣赏的内容中,许多作品的生产年代和社会背景离今天实在太远了,往往都是既往历史中留存下来的优秀作品,学生又缺乏相关的经验,无法进行情感通融。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兴趣趋向和心理变化规律,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以及具体的情绪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鼓励学生想到什么说什么,放下作品已形成的观点和结论,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坚持“没有说错的只有没说到的”这一原则,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习,让学习不再是一种重复,而真正是一种创新是一种享受。让艺术的魅力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里都闪耀着它耀眼的光彩。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实属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本着以育人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导向,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
参考文献:
[1]李玉.论艺术课在教育结构中的不可或缺性[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2]余蓉.浅谈高职院校舞蹈艺术课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3).
[3]许畅.论公共音乐艺术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