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黔敏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只有与生活携手,才能让品德绽放,活出精彩。
一、要上最受学生欢迎的品德课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品德课是最受欢迎的。爱玩是小学生最大的年龄特点。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权利。在教学《我的课余生活》时,其中一课时的内容为“就让我们来玩一玩”,当我宣布这节品德课我们要到操场上去玩时,学生特别惊讶,也显得特别兴奋。我带着学生来到操场上,让学生尽情地玩,玩自己平时比较喜欢的游戏或活动,此时让我看到了学生与课堂上完全不一样的另一面,平时比较文静的学生这时也完全释放出来了,她们笑得如此开心!再如在苏教版第四册《游戏快乐多》教学中,学生可以尽情地参加游戏,一些“合作、安全、文明”等品德教育在游戏中尽情绽放。这样的品德课学生无法抗拒。
喜欢观察是小学生的又一年龄特点。小学生的感知正处在发展阶段,知觉情绪性比较明显,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因而要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就必须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观察产生了兴趣,就会变为主动的学习。如在教学“观察蚂蚁喜欢吃什么时?”我让学生四六人一组,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实验——观察蚂蚁喜欢吃什么。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先对组内成员进行了分工,再和同伴们动手做一做、记一记、比一比,最后得出了结论。教学《夏天的小虫》时,那些小小的昆虫可受学生的欢迎了。他们左瞧右看,瞪大双眼,这样的学习学生印象是深刻的,这样的课学生最受欢迎。
二、要上学生最感兴趣的品德课
贴近学生生活的品德课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跟学生生活相关的或学生身边的事例是品德课程最好的教材、最好的资源。例如:在教学《我会打电话》时,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去进行生活实践:用固定电话机给你的亲朋好友打电话,注意倾听拨完号码以后,你听到了哪些不同的声音。学生对这个实践活动特别感兴趣,即使现在很多家庭已经不使用固定电话机了,仍然纷纷客服困难参与了实践。回到课堂中,学生汇报、模仿出了各种声音:比如电话拨通了等待接听是长长的嘟嘟声,电话没有拨通是短而急促的嘟嘟声叫忙音,还有的学生听到了音乐声叫彩铃。这样感兴趣的生活实践,让学生一下子就辨别清楚了这些特殊的声音,帮助他们掌握打电话的技能。学会了辨别特殊音,接下来我创设了几个打电话的生活情境:情境1你生病了,打电话向刘老师请假。刘老师的电话号码是58336854。师生合作打电话。情境2有一天,你正在做作业时,突然,电话铃声响了,一接,是找你爸爸的,可是爸爸不在家,你该怎么办呢?学生可以跟听课的老师打电话,也可以跟学生打。让学生亲自练一练,打完以后立即组织评议。这又是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如此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津津乐道,学得不亦悦乎。
三、要上最有效的品德课
联系生活中“小事”的品德课是最有效的。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注意安全,要注意环保,可还有一些学生仍然会去做危险的游戏或活动,仍然有学生乱丢纸屑……因此品德课上我们还应该找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讲。我们还可以与家长合作,让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家长的配合,品德与生活的教学需要家长的合作参与,需要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儿童生活的许多空间,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
如:教学传统节日这一内容时,针对重阳节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重阳节,我们能为老人做什么?”“平时我们要怎样尊敬老人?”若要学生真正参与到家庭和社会中的尊老敬老活动,教师又不可能去一一落实、去指导。为此,教学时我就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者,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中。我把这一课的教学安排在重阳节前一周上,并制作了家校“联系卡”(见下表),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活动,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为家庭、社区中的老人做好事,做力所能及的事,关心、理解、帮助老人。 附表如下:
本次活动,由于家长的参与和支持,使学生尊老活动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不但解决了以前教学“只说不练”的问题,还解决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脱节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学生养成教育浑然一体,使得教学目标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活动受到了家长的高度好评,在学生交回的卡中家长们写到:“感谢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我的孩子也学着关心、帮助老人。”“感谢老师的教育,因为要配合孩子的活动,我们家第一次过了敬老节。孩子要求我们一起给老母亲买礼物和洗脚,老人很感动,学校的活动也教育了我。”
教育的活动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一种新的“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一方面要“让教学走近儿童的生活”,另一方面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通过课堂教学,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根据儿童好新奇、专注时间短等特点,让儿童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回归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验,引导儿童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得到持续和稳定的发展。让品德在生活中精彩绽放。